新年伊始,国际纸包装“大鳄”利乐依然在“垄断”和“制造垃圾”的质疑声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闷声赚大钱”的平和心境也在这一番嘈杂中变得颇不平静。
这份嘈杂首先来自于市场的角力。国际纸业呼啦啦地在2004年拉起了一支标号“鲜奶联盟”的队伍,在气势上给了利乐莫大的压力。而真正给利乐重击的当是和利乐一样以无菌包装为主的康美包的强势出击,价格的优势对利乐的客户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国际纸业的联盟虽高举高打,但毕竟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杀伤力大打折扣。
嘈杂也来自于“鲜奶标识”和“禁鲜令”的争议。从地方奶协的争论上升到几个协会的对立,让外界产生了各大包装巨头参与其中的种种联想。
利乐显然急于扭转这种局面。近日,从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传来消息,在利乐公司的扶持与促动下,一条新兴的废弃复合纸包装回收产业再生利用生产线已经成熟。厂商借助先进的循环再生技术,可以把喝完牛奶后剩下来的利乐砖、利乐枕等复合纸包装变废为宝,制作成丰富多样的日用品、建筑材料和生产材料。
据悉,上海的彩乐环保产品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与利乐合作,进行牛奶和饮料复合纸包装回收后的再利用技术研发,已采用废弃复合纸包装生产出垃圾桶、室外地板、课桌椅、工业托盘等再生产品。
报道称,在北京,已有投资者与300多家废品收购站谈妥回收事宜,并得到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办事处大力支持,将在下属7个社区开展复合纸包装的回收工作。
据了解,在牛奶、软饮料业被大量采用的复合纸包装,出于无菌保鲜的需要,由纸、塑料、铝等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其中利乐砖含有70%以上的长纤维纸浆和20%的塑料,此前由于技术原因难以将其回收分离再造纸浆,因而只能当垃圾被焚烧或填埋。现在,新型的回收处理设备能够有效地分离复合纸包装的各种材料,从中生产出纸浆和塑料颗粒,变废为宝。
问题是,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能否解决所有或大部分的废弃包装?记者致电利乐中国上海总部获悉,尽管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目前这些生产线并没有最大化地运作起来,最大的问题是“吃不饱”,即没有足够的原料(废弃利乐包装)。
牙膏壳换糖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时熟悉的场景,但目前一个废弃利乐包还无法享受一个废弃牙膏壳的待遇,几分钱的价格注定难以培养起市民收藏牛奶包装用以出售或兑换其他物品的习惯。
利乐方面对记者表示,在台湾他们请了潘韦柏和陈小春来拍回收利乐废包装的广告,在巴西这种运作已成熟,但在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环保公司“吃不饱”的难题。
尽管利乐一再强调,这种环保需要政府、市民和舆论的协同努力,但在启动阶段,显然更需要企业发挥主动性,要解决“回收吃不饱”的尴尬,首先得让一个废弃利乐包至少能和一个牙膏壳、一个玻璃瓶的价格相当。
奢望市民的环保素质在短时间内提高,显然只会让自己继续尴尬下去。
[时间:2005-02-07 作者:信息中心 来源: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