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其出版平台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及其出版平台》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振海先生在第二届数字出版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来宾,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中国的学术文献出版总库以及出版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大家知道,学术文献的出版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首先它很专业,它的面很窄,出版内容的质量的要求非常之严格,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知识、先进的市场发展要求,它的读者的范围非常小,一本专业文献诞生以后,它的读者可能就只有几十人,一本书可能只有几千册的出版量,但是它对内容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代表着整个产业或者某一个领域的先进的技术发展方向。再有,它出版的速度要求是非常之快,大家知道传统的网络文献出版,比如娱乐类的、小说类的东西,出版以后可以长期的,一代一代人在阅读,像《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一代一代人在阅读,学术的东西就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举一个例子,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教学的时候,他有一次出卷子,出卷子他有一个习惯,你这个卷子跟去年大量的题目是重复的,他就问爱因斯坦这个不合适,因为这个题目大家都知道了。爱因斯坦说这个题目虽然重复了,但是答案不一样的,因为那个时候整个物理学发展非常之快,今天过了半个世纪,各行各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国内目前在学术文献出版方面,在引领学术发展方面,在推动学术发展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异。

  整个学术文献使用起来有几个特点:第一,出版成本很高,我们要找到合适的专家,站在前沿的专家,来编辑出版资料,我们有一批好的编辑选择一些题目,跟踪一些题目,他选择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 

  第二,使用成本很高,比如说要找一本专著可能找不着,要花很多时间去找,他买了以后看不明白,花的成本远远高于出版物,一本学术文献使用起来并不太贵,可是如果找到这本文献,他所花费的时间成本,远远超过购买这本文献的成本。第三,品种很少,很多专业可能十几年都没有新的学术专著出来,这是普遍的。再有,传统的出版,出版以后应用情况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再出新的内容,可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使得读者和出版社两端都面临很大的困难。

  到目前为止,我们观察学术文献的出版模式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把传统的出版物数字化了在网上出版,以及我们提供一些数据库,其实数字出版并没有充分享受或应用信息技术,不光是可以来复制,不光是可以来传输。

  第二个阶段,我们从2003年开始,已经进入新的出版模式,我们不是把一堆文献堆在一起,实际上每篇文献背后所覆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字后面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所以说,网络数据库就是把不同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降低读者使用这个文献的成本。这是两个成本,第一很容易发现这个东西,我们只要有一个点,我们只要知道一篇文献,就以这个文献为出发点,就可以找到一大堆很多相关的文献,套用一句老话,给你一篇你知道的文献,就可以找到全部相关的内容。第三个阶段,学术文献出版,这个模式主要将出版资料整合前端和用户结合起来,基于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包括通信技术、终端技术,再一个知识管理和知识组织的技术,印刷刷还不能体现技术包括编辑方面,怎么样降低编辑文献的成本,要有一个编辑平台,要有一个支持、使用个人数字图书馆。应该能够对这些从事科研管理的人能够进行评价,能够评价他们的工作。

  还要支持我们的出版商在这个平台上来开展经营业务。这样一个平台以高度增值的知识服务为市场引擎,以规范对接传统出版和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网络出版超市为基本商业模式,为学术文献的网络化生产、传播、扩散和利用,打通高效运转的流通渠道。许多传统出版业、数据库出版业的对接。应该以整合出版或者增值服务为优势,来显著提升各个媒体传播的价值。要建这样一个平台的话,总库资源应该要满足各行业、各专业学术研究、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学术评价、科研管理、资源保存等各方面的需求,特别要支持以交叉学科渗透、技术大规模继承为主要突破口的知识创新。文献出版在于出版的内容应该是权威的,如果在这个平台里没有权威资源,我想读者是很难受的,要查找,查找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学术文献出版水平应该体现整个知识界创新的水平,它也反映了目前我们整个国家创新层次和水平。因此,总库的资源构成覆盖的面应该非常广泛,应该覆盖群众领域等等。这样一个总库资源建设,应该有一个组织形式,应该通过知识网络、规范的网络,从而大为拓展有认知的视野,激发创造思维、扫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与水平。

  总库的建设目标,基本上覆盖我国优秀的学术文献,比如说学术期刊,目前我们有8000多种的学术期刊,学术图书、工具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等等,以及专利标准、科技成果,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我们这里提供了知识元,这里包括一些数据、事实、概念学术定义。这样一些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我们读者学习、研究的效果大大提高。在合理的时间,把合适的内容传递给需要它的人。出版不光是复制、拷贝、传送,应该是从传播开始,传递到需要它的人被接收的过程。

  这是我们学术文献总库内容结构,包括书报刊,还有我们的出版单位(见图),从我们知识组织的构建,进行内容的筛选、评估,形成我们整个的服务网络,我们这个服务网络提供3000人次的服务,使得我们的读者、出版者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读者及时找到需要的内容,使出版者及时发现他的用户在哪里,他甚至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调整书刊出版。在我们总库平台里面有作者投稿的书,从出版单位来说,跟踪读者需求,进行选题的跟踪,进行策划,读者可以和出版单位进行交流互动。

  我们出版的时候,也要考察这个稿子有哪些观点跟群众不一致等等,都可以用起来,使得我们整个出版质量大大改善。整个内容出版知识组织的流程、编撰内容、修改的过程本身没有大的变化,这个出版平台可以使编辑、作者、出版者一起参与这个过程当中,使得其他人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总库,知识组织的选择、筛选的过程,里面还有其他的流程,这些平台都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不仅如此,我们出版的内容,要图书馆和它自身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保证出版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面来进行,是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来进行。使我们出版的文件被读者利用的机会,以此来扩大我们的市场。我们出版的内容和读者的对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选择对接;二是读者、作者、编辑的对接;三是内容整合对接;四是增值服务的对接;五是内容发布传送对接;六是服务流程与服务对接;七是版权保护对接。 

  数字出版运营平台还应该支持完善电子商务的环境,像目前学术文献出版支持近十多种支付方式,如银行卡、手机、电话、点卡、ADSL、短信、支付宝、神州行等等,可以由多种销售管理与定价策略,出版单位可以管理自己的产品,包括全面的数字版权保护策略,比如可以控制下载、拷贝、打印、检索等等。可以支持在线、离线控制。可以控制到特定终端。可以限制使用时间、使用次数、并发访问人数,乃至它访问的范围、访问的地域等等。对每一个出版社来说,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商务服务。

  出版平台不可能是一家来做,也不可能每个出版单位都建立自己的出版平台,这样你的内容还是孤立的,每一个单位的内容还是孤立的,只有整合在一起,一起合作,联合构造一个学术出版平台,学科渗透、融合、交叉的趋势是越来越严重的,你只有单一的内容,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捷。怎么样打破内容孤岛,使得整个内容整合在一起,又使得整个版权保护整合在一起,这样就必然能够扩大我们的学术出版范围。

  关键是我们有什么样的系统,能够满足我们的每一个读者,他能够及时找到他所需要的内容,很多情况下我们读者没有机会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们希望出版单位共同推进数字出版,能够打造好国内的世界品牌高端的知识库平台。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时间:2007-07-16  来源:本站]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