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开幕致辞

科技时代_图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在第二届数字出版高峰论坛上的开幕致辞

    今天,很高兴同大家聚集一堂,出席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共同来参观、检阅我们数字出版方面的新成就、新业绩,共同关注和研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大计、繁荣大计。刚才张毅君同志致了开幕词,国家广电总局胡占凡副局长也代表四部委表示了对博览会的充分支持,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博览会的良好开端,并且也预示着博览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数字出版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与方向,这在新闻出版界已经成为共识。为了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进程,新闻出版总署决定自2005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数字出版博览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数字出版年会,二者交替举行。这样,每年都有一次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全国性盛会。目的是整合传统出版企业、数字技术开发商、数字技术装备制造者、互联网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各方面的力量,迎接高新技术挑战,推动大家各尽其力,各显其能,积极投身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研发和建设中来,为实现我国出版业向数字化的成功转型,为建设出版强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组委会同志告诉我,本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有几个突出亮点:吸引了一批来自国内外在数字出版领域卓有成就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高层人士;会上将有一批示范性的数字出版成果展示展览,供大家开阔视野、观摩欣赏;有10个主、分论坛,供大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会上还将第一次向业界推出可资借鉴的、在数字出版方面业绩比较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次博览会上有所收获。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一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取得的成绩及显现出的特点;二是我国数字出版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三是下一步和“十一五”时期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部署及措施。

    一、一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取得的成绩和显现出的特点

    在中国,出版物的介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产生了用数字化(二进制)的技术手段从事的出版活动,这就是数字出版。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第一届博览会以来,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并出现重大进展,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日趋完善,数字出版理念不断深入,数字出版形态日益丰富,数字出版对各行业的内容支撑正在加强,产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截止2006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约200亿元,其中,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达到49.8亿元;互联网期刊的收入达到5亿元,电子图书的收入达到1.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65.4亿元;在线音乐的收入达1.2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的收入达80亿元。这是我们根据数字出版的定义和分类,第一次做出的较为精细的统计。

    数字出版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技术层面上,计算机处理和互联网传播技术渐趋完善。以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和互联网传播技术相结合为核心的专业技术日新月异、渐趋成熟,为数字出版提供了基础。没有计算机,互联网的繁荣与发展就是纸上谈兵,更谈不上数字出版。客观地讲,数字出版是数字技术提供商、开发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机构、IT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率先进入的,而我们的新闻出版行业是被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被动拉入到技术革命的潮流中来的。我多次讲过,在引进消化、吸引、应用和创新方面,我国科技部门、信息产业部门以及互联网界,对数字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通信公司、IT公司、数字技术提供商等等,他们在产品开发研制的过程中就深入到新闻出版行业。比如,以王选教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很早就研究开发了激光照排系统,使印刷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开始向光与电的信息时代迈进。再比如,国内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经过不断地开发和完善,使中国人能够大面积地普及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也是科技人员所做努力的结果。中国是汉字的发明者,国内的科技人员在应用方面、汉字处理系统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也看到手机短信的发展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带来了巨大的产值,也促进了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此外,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70多万个互联网的网站,支持了新闻出版和网络出版的发展,为娱乐网民和2700多万网络游戏的用户提供了信息服务、娱乐服务等等。借助于这些渐趋成熟的技术条件,使得数字出版已经初见成果。

    2.在出版主体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单位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推出了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不少传统出版单位凭借其长期积累形成的行业敏感和富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率先投入,进军数字出版领域,设立数字出版专职部门,从事数字产品的开发,业绩显著。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易文网”、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体化教材”、学科资源库、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在线”、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百科在线等一批数字出版产品相继问世。与出版业和期刊业比较,报业表现尤为突出。比如,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推出“4I”战略,研制手机报(I-NEWS)、电子报(I-PAPER)、电子杂志(I-MOOK)和公共显示屏(I-STREET)四个产品,以不同的终端实现对不同层面受众的无缝隙覆盖。浙江、宁波、杭州报业集团的手机报纸、数字报纸也引领潮流。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则与北大方正联合,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家收费的数字报纸。在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的过程中,不少单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这次博览会上,好多传统出版单位都展出了自己的数字出版产品,从中我们既看到了他们来之不易的成果,也透视到了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3.在数字出版物层面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出版物走近了千家万户。目前我国的电子版的图书已经有30多万种上市。令人振奋的还有电子书架,把他们收到的古籍全部数字化做成书架,既保留了原作、原书的形态风貌,又给读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比如说你要想看一首唐诗宋词,既可以看原来的版本,也可以打开它的一页去看,点击一页就会出来一页,出来一首诗或一篇词;如果你当时眼睛不好,阅读器可以当场为你读出来,当场朗诵,声情并茂。而且近年来随着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快捷海量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数字化出版内容。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研究生作论文都不怎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主要依靠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数据库解决问题。

    目前,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输的中外报刊已经有3万多种,报刊数字化、音像数字化,扩大了我国新闻信息文化交流的范围。我们对外宣传的报道已经推出了电子版、数字版等即时快捷按需出版的表现形式,大大缩短了出版物与读者的距离,缩短了中国出版单位与世界的距离。比如说,外国读者在世界主要的国家的大城市,如果需要中国出版物当场可以现场出版,不再是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国内印出来再到非洲发行,而是非洲某一个地点、某一个网站上,只要经过授权,马上就可以下载并印刷《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化出版在国内很多的报纸都能够做到,这样扩大报刊传播速度,带来了学术、文化的空前的繁荣。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国数字化的报刊、音乐声像产品也越来越多,大大丰富了数字出版的内容和形式。

    网络游戏软件的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国内自主研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有300多种产品上市,有50多种已经打开了局面,占有国内网游市场的60%。网游产品以前是韩国、日本产品在我们国内占主导地位,现在已经完全改变了。而且我们的网络出版产品在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四大洲的几十个国家也都有市场。同时其他媒介传播的动漫产品、网络游戏也不断地得到了丰富。新闻出版总署作为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按照中央的要求,推动行业自主开发研究中国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网络游戏软件产品。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4.在产业链层面上,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2000年前后,数字出版更多还是技术提供商一厢情愿的事情,产业链并不顺畅。一些技术提供商因迟迟不能实现赢利,无法得到风险投资的后续资金而倒闭。

    2005年后,数字出版则出现了时来运转。经过多年的积淀,技术提供商已不再那么曲高和寡。如果我们把技术提供商分成两种类型的话,一种是纯粹的出版软件提供商,另一种是数字媒体提供商。前者提供的是单纯的技术服务,后者在提供技术的同时,往往也提供了一种内容发布平台,他们通过与传统出版单位或作者签约,将其产品加工后放到自己的服务器上供消费者阅读;同时,他们也可能与运营商签约,共同组建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因此,新兴的数字媒体提供商,从一开始,就扮演了产业链的组建者的角色。他们上连作者与出版单位,中连运营商,下端则直接面对消费者。这些数字媒体提供商包括:数字期刊领域的清华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等;互联网互动期刊领域的XPLUS、VIKA、ZCOM等;数字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领域的北大方正、中文在线等;手机出版领域的数码超智、银河传媒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出版类网站,如榕树下等,也都是以数字媒体的形式从事数字内容的提供和发布。这些众多的数字媒体提供商在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也就形成了。

    此外,数字印刷技术日臻完善,改变了传统印刷技术的状况。出版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上不断的创新,海量存储的磁、光、电等新的介质,扩大了出版的领域,推动了出版业数字化的革命。

    5.在终端产品层面上,不断推陈出新,有的已投入产业化生产。数字出版物终端的阅读器、显示器等一整套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已经在我国形成。目前大批的新项目还在研发,有的还引进了很可观的风险投资,可以说从技术供应商到风险投资商的投资热情都很高。有些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阅读器已经投入产业化生产,有些品牌的电子纸和电子书阅读器厂商,已经开始与大的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展开大规模的合作,有的规模还数以万计。这对于数字出版新介质的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6.在受众层面上,使用数字出版的读者、观众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7亿手机用户,1.3亿的网民,其中宽带用户已经到了9000万,这为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广泛的受众面。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已经形成,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亿,四分之一的读者阅读数字出版产品,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上升,读者群已经开始形成。这就创造了数字出版物消费的基本条件。

    7.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国家将数字出版提高到事关建设信息化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在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规划中,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地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例如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就明确地指出“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产业,大幅度提高国产动漫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民族原创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拓展民族网络文化发展空间”。《纲要》还强调,“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传播载体”,这是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所规划的。纲要还提出,“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开发文化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服务、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网上文化交易、数字互动体验服务、数字远程教育及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 这些都表明,国家已经把数字化的出版和传播当成出版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列为“十一五”期间攻坚战。

    我们深刻认识到,管理主体必须跟上数字出版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管理主体的意图,而数字出版只有接受规范的管理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总体上来说,过去我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媒体,事后的行政处罚占了主导地位,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则要求对管理体制要做相应的改革,要实行关口前移,科学管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对新媒体科学管理的方法,利用新技术开发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支持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这也是十分紧迫和必需的。

    二、我国数字出版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数字出版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我们仍要直面相对存在的问题——数字出版在我国仍然是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发展的阻力也相当大。
首先是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数字出版仍缺乏研究和足够的认识。在出版业内部的从业人员中,特别是

    出版企业领导人员的数字技术修养不足,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素质不高,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数字出版持观望、等待态度。

    从本届数字博览会参展参会的报名过程来看,数字行业的人、互联网行业的人、IT行业的单位兴趣仍然较浓,他们中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紧紧地依赖传统出版单位和传统出版人手中的内容资源,另一种情况是跨越了原有的出版规范,正在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成为“巨鳄”式的信息内容供应商。相比之下,传统出版业的人却不够踊跃,对数字技术较为漠然,不大理会数字技术对社会和各行各业带来的深刻变革,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突破难关,迎头赶上,而是抱残守缺,继续坚持传统出版模式,缺少开拓进取精神。目前持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

    第二,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着一个数字的鸿沟。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商、网络服务企业对于数字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许多出版单位的出版流程依然没有告别纸与笔,仍然是抱着一大堆稿纸,仍然是夜以继日在纸上看稿子、改稿子,却不知道使用现代的信息工具。我们很多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技术知之甚少,比如河南开发了一个对内容实时监管的系统,文字、思想、内容等方面能够过滤很多不适于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再比如河北开发的文字校对纠错软件,比我们现在的标准要高出很多倍。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在我们行业应用起来十分困难,大家习惯了在纸上看稿子、改稿子的工作流程。当然,报社另当别论,新闻类报刊出版机构已经没有这样落后的状况了。出版界在这方面应该向报业学习才行。

    新闻出版总署每周通报的行业数据表明,手机报、手机刊、数字出版等新兴事物不断涌现,新媒体发展得很快。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新媒体的研发单位多是IT公司、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而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自主研发的却很少。几大通讯公司都在办手机报、手机刊、手机电视,而我们主流的出版单位却参与得不多。

    第三,出版行业积累的大量信息,因为缺乏技术的嫁接和资金的投入,导致知识资源利用单一,甚至白白浪费。每一个出版社、出版单位都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知识库,但是摆在那里,由于没有技术手段开发不出来,更谈不上增值性应用。而出版社的数字资源开发又缺乏资金的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对于资金的支持,出版社早已变成了微利行业,多数的出版社遇到了生存的问题。有老同志向我反映说:现在传统的出版产业链、资金链已经出现断裂,甚至直接影响了物流对市场的支撑,很多出版社已经难以为继,市场情形不好,卖了不回款,回了款不给出版社,有的教育部门把课本费拿来搞建设了,这个行业生产链条没有很好的资金支持。所以,传统出版单位虽然很想投入新的技术开发,但却找不到资金支持渠道,也没有投资的来源,国家也不好拿出资金来支持。长期处于投资不足的状态,难以进行技术更新。国家技术项目下安排的科研开发,又多与出版社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大多数安排在科研开发技术支撑部门。对国家来说,主要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所以,这样的情况就形成恶性循环,数字出版在开发商那里获得的支持力度不够,使得自己发展缓慢,缓慢的结果又带来国外的数字出版产品大量的进入中国。

    第四,数字出版行业标准滞后,元数据和信息交换格式未能形成标准。这是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数字化、互联网的特点就在于互联互通,大容量、大规模,而我们现在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跟传统体制的信息化混为一谈,现在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个单位一个制式,一个地区一个标准,不能互联互通,建立起来也是浪费资金。比如,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公司建立起的大型的物流中心,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不统一,上下没有统一的接口,难以处理来自各方面的数据,有的省份的出版单位,不得已用三几百人,每天重新编码、重新排码,这样的信息化还不如不信息化,更麻烦。已经上线的书,一号多本、一号多版、重复无号,没有办法进入现代的流通领域,没有办法进入数字化的流通体系。所以,这也是数字出版很突出的问题。
数字出版软件和终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文本格式,各数字媒体提供商生产的电子阅读设备在文本格式上不能兼容,这既不利于数字出版机构开发通用格式的数字化出版物,也不利于读者的选购。如我国电子图书的格式就有CEB、PDG、SEP等,国际上则通用PDF格式。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已做了一定的推动工作,出版业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展开。2006年1月发布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出版元数据标准化、网络出版标准化的制定工作也在进行中,但仍然与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不相适应。

    不重视标准,势必严重地影响到发展。例如,去年年底,有16个国家参加的杭州制定国际信息标准的会议上,中国的企业竟然只有“华为”一家参加新媒体标准的制定。标准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我国在标准方面的滞后,是我们必须直面相对的,目前,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技术标准的制订。

    第五,数字出版管理格式、数字出版防伪的保密、版权保护等等技术问题还不完善。一方面,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使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原作者、出版社的版权得不到保护,技术提供商与作者或传统出版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接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断裂,成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六,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困扰着数字化进程的提速。这就为出版数字化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数字出版和数字传输、数字流通是高新技术领域,和原来的出书、用书、卖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的人才。看大型的物流中心,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单位,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起码需要软件、硬件方面的工程师,这和传统的书店的店员不一样,传统的店员是办不到的。

    第七,数字出版尚未形成业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数字出版虽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势头也不错,但作为一个产业,仅仅是在产品内容与种类上形成了规模,它还远未形成经济规模。在产业链上游,数字厂商对数字出版期待过高,传统出版单位态度相对漠然;在产业链的中游,几家大的数字媒体提供商的数据整理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开发浪费较大;在产业链的下游,电子图书、数字期刊等的营销过于依赖机构消费者,尚未完全形成市场化。又如在手机出版方面,产业链上的各个商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合作经营模式,远未形成多元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模式。

    我们直面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无论是对数字出版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们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一两件示范工程,就说中国的数字出版已经搞的很好;也不能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消极等待,停滞不前。所以,在数字出版方面我们必须要做到把握形势、克服存在的问题,打一场攻坚战。“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全力以赴攻坚,五年以后中国的数字出版一定要达到绝对的优势,能够初步尝到阶段性的成果。

    三、下一步及国家“十一五”时期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部署及措施

    在“十一五”期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三网合一”的逐步推进,我国将迎来比目前传输速度快千倍的第二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同时网格技术将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再加上3G通信技术在传输音视频数据速度上的大幅提升,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力实施数字出版战略,以推动传统出版业的产业升级和革新。

    1.建立国家数字出版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协调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国家数字出版管理中心是负责全面推动新闻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产业转型的国家级管理机构。中心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承担起全行业数字出版工作的规划和制定工作,全面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中心建立后,以实施数字出版战略为主线,以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为主旨,制定国家数字出版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把数字出版产业作为出版业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主抓行业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组织管理和跟踪监督数字出版领域中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并根据科技发展的新进展和行业需求的新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协调解决行业数字化进程中迫切需要攻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对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企业数字出版技术中心的建立和日常工作给予指导和管理,促进出版企业成为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用数字技术加快改造出版企业,引导出版企业走上数字出版的道路;组织力量制定数字出版领域的相关标准,解决目前出版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委托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对数字出版领域的相关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技术鉴定,对相关企业进行等级评定;统筹协调和管理出版行业其它相关的数字化项目;制定数字出版领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计划等。

    2.建立国家数字出版实验室,以产学研相结合实现自主创新

    要加快开展新闻出版行业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除已建立了数字报业实验室之外,还要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数字出版管理中心的指导下,依托国家级出版科研机构,建立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以对国家数字出版重大工程、数字出版领域相关标准、数字出版产品的技术检测及验证等展开具体的研发工作,实施国家数字出版科技专项,组织协调力量对重大项目进行攻关。

    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承担着国家重大数字出版工程的实验与论证工作。比如建立跨媒体的复合出版实验平台,实施对出版物内容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与相关标准的对接,实现一次转化,多次生成,实现对各种出版物格式的生成和转换。实验室将建立专业数据库,实现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和生产企业的网上验证,快速识别非法出版物。实验室还承担着国家数字出版领域标准化的制定工作,承担着国家数字出版产品的检测与实验功能。实验室的建设要与数字出版科研单位、相关高校及数字技术提供商等相结合,集数字出版领域的产、学、研于一体,建成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出版实验内容丰富、前瞻性强的专业技术研发基地,切实提高数字出版高新科技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并不断跟踪国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良好的政策性建议。同时为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实验基地。

    3.推动出版业五大工程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抓好五大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出版业的数字化水平。这五大工程目前已进入了立项的可行性调研论证阶段。

    “中华字库”工程。推进新媒体发展、互联网传播和数字化出版,第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问题就是中华字库。字符集研制开发的关键是收集、甄别、组合更多的、未来数字化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全面承载中华文化的所有汉字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由于汉字国际标准和汉字技术的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文化发展需要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各国都在积极地争夺这一资源。我国要在参与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制定的同时,加大汉字技术策略及相关基础的研究和开发应用的力度。在国际统一编码体系中获得合法的权威码位,以提高我国在信息技术和内容产业的应有地位。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中华字库”工程项目是的重大文化产业推进项目的基础工程项目,事关推进新媒体发展、互联网传播和数字化出版的全面实施问题,也是我国出版界的重大工程。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研发工程。这是新闻出版总署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支柱工程,以实现一种信息多种传播,信息处理、出版发行能够在一个系统里完成。我们要努力在“十一五”期间研发出复合出版系统,就是通过接纳各种信息在系统内进行编辑加工,然后进行多媒体的传播。就像目前数字出版一样,作者、编辑、出版者、发行者、消费者、结算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里完成,从作者到销售终端各个环节的利润按比例自动分解到各自的账户。我们的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出版书,也可以出版杂志和报纸,还可以出版游戏、卡通、动漫等等,在系统内就可以以多种多样的形态来出版,这些都要有技术支撑系统,是我们出版硬件创新的关键。

    “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就是尽最大可能,把历史和现代积累的所有知识建成一个总汇性的数据库。从历史上来讲,这些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典籍即书,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我们的出版业比较发达,文明都被记录下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代,我国积累了一大批世界独一无二的知识;另一类是文物,文物是对历史的证明。而从当代来说,当代所有的知识都要进入到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才能够得到有效保存。中国出版的书报刊现在已经位列世界第一,每年出版图书22万种,报纸每年出版404亿份,期刊年总量28亿份,还有其他载体存储的知识不计其数,而要把所有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就必须建立国家知识资源的总数据库,实现有效的存储和使用。

    《中华古籍全书》出版工程。一方面因为现有的保存方式对古籍保存效果不够理想,另外一方面因为现有的保存方式使古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再有就是它不利于古籍的传播,因此通过数字知识库保存古籍,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古籍数据库与知识资源数据库是同一类,古籍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上海有些出版社做了古籍书架,他们把收到的古籍全部数字化做成书架,保留了原作、原书的形态风貌。通过光盘存取,这个小小的书架就解决了《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古籍的保存和传播问题,这为我们古籍数字化提供了示范。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的易传播和易复制性使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更易遭到侵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不仅要依靠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执法力量的加强和公民版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需要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于数字内容的保护、电子政务中的文档安全、企业内的重要文档防扩散等领域,成为近几年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向。

   在目前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数字版权保护核心技术,重点突破DRM系统的体系结构、数字内容加密、身份识别、密钥管理、数字权力转移、数字版权描述、数字内容交易和数字内容使用的跟踪和审核等技术。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扩大相关专利技术的研究,加强自有知识产权,同时还需要扩大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应用软件及应用领域。

    为了有效推动和开展五项工程的立项和实施工作,新闻出版总署专门成立了重点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两位副署长担任副组长,吸受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现在五个项目的工程规划小组已经开始工作,总署党组要求每个工程小组都要有院士等国家顶级科学家参与主持,每个项目由一位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作为责任人,已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任务要求。目前五项工程除《中华古籍全书》出版工程一项已完成立项的前期工作外,其余四项正在加紧工作。要求九月份全部拿出可行性论证报告。

    4.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出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数字出版领域,国家正在着力建设“四大基地”:即文化部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新闻出版总署的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科技部的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部的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

    为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不仅组织实施了“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在全国建立了4个国家级的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推出100款原创精品网络游戏,创建5个国家动漫游戏技术创新中心,培育20家中国民族网络游戏核心企业,同时完成“1+10”的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即建立1所专业的动漫游戏学院,并确定10家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作为定点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这些产业政策的出台,将为扶植和培养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少中心城市积极涉足网游及动漫产业。北京打造的“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60多家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动漫画、电子竞技等企业入驻基地,数字娱乐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日渐体现。政府设立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两年内每年1000万元,采取匹配、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数字娱乐企业、项目启动和发展。

    长三角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目前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20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中,长三角一地就独占11家,成为国内的动漫高地。从2006年1月至今,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武汉、杭州等十几个城市相继出台了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少则500万元,多则1.5亿元不等的资金作为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资金,用于支持动漫游戏作品原创、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对企业的资助奖励等。

    当然在发展动漫产业的过程中,各地也要从国情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优势和本土优势,有针对性地、有突破性地发展动漫产业,要做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效益,一哄而上。

    5.保护知识产权,抓紧制订数字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

    科技的发展给出版行业各个环节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出版、按需印刷、网上销售等新的出版、印刷和销售形式改变了传统出版流程,也给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原有的法律法规对这些新变化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比如对互联网出版的界定、对网络传播与复制权合法性的界定、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对手机等新介质传播或出版信息合法性的界定等问题都需要尽早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只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尽早国际接轨,才能更好的保障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全面立法来管理网络文化的国家之一,在短短几年内就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10多个涉及网络文化的法规性文件。这些法规不仅对于规范和管理网络媒体,抵御网上有害信息渗透,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给今后文化产业的管理以深刻的启示。

    此外还要利用科技手段,研制网上的信息过滤、信息抓取、信息报警和协查信息通报等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实施对互联网出版内容的监管,同时严厉打击“私服”“外挂”行为和网络侵权盗版活动,维护正常的网络出版秩序。

    6.加快数字出版相关标准的制订,完成行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要建立一个涵盖新闻出版各个行业范围的、科学合理的、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并依据新闻出版标准体系表、印刷标准体系表、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表和信息标准化体系表,完成基础标准和关键标准的制定与推广。重点是解决数字资源标识符(DOI)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设标准化数据交换平台和标准动态维护系统;研制数字印刷标准格式及新兴数字媒体和《出版物二维码》、《出版物物流二维码》、《出版物标识数据格式》等各项标准的制定。

    通过出版物信息格式交换标准的制订,提高信息交换和共享的能力,解决数据库建设格式不统一、无法对接的问题,加快行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完成行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包括新闻出版人才库、法规库、期刊库、史料库、图书信息数据库、知识元数据库、行业标准规范数据库以及可供书目和在版编目数据库等等。数据库的建设要与标准的制定联系起来。

    同时规范出版社电子文本的缴送格式。统一格式、统一标准,不仅将节省建数字图书馆时的数字化成本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出版、发行、物流、书店、图书馆等部门多头重复录入,信息资源无法交换和共享的问题。

    7.加大新闻出版业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发展的扶持政策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争取和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及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出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字出版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支持此类企业在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方面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出版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和支持出版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对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给予政策扶持。

    “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逐年加大对新闻出版行业的科技投入,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和落实建立和实施新闻出版业重大科技专项等的相关配套政策。对提高出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核心技术有重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出版企业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投资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等优惠政策。

    同时,制定新闻出版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制度,政府将加大对行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对行业重点项目的投资。对新闻出版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行业标准、行业基础数据库等的建设,政府将加大投入,在资金等方面保证科学研究、标准制定的顺利进行以及基础运营平台的建设。而对于重点产品和重点技术等的研发,则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

    还要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鼓励数字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央财政将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增加对出版、刊载、播出和演出的国产动漫产品的成本补偿。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鼓励利用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有关基金加大对动漫产业的风险投资,鼓励我国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进入动漫产业,鼓励非公有资本平等地投资和参与各类动漫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创作生产。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境内上市融资。同时,对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

    8.实施国家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十五期末,我国网络游戏和网络动漫等数字出版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营销和管理等人才严重不足。由于没有高水平的游戏策划人才,国产网络游戏成熟产品少,而国外的游戏产品却大量涌入国门。此外,由于没有相应的人才,我们拥有的核心技术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明显不足。整个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及相配套的高校、师资、教材、课程、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等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比如在动漫领域,目前相当一部分动漫公司尚处在为国外动漫做代加工阶段,这不利于高素质动漫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高级的创意、设计、策划人才和市场推广人才更是稀缺。与日本,韩国等国相比,我国的动画教育机构总体数量偏高,但在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上都不够完备,严重制约了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多数动漫从业人员都集中在中间工种的岗位上,兼通艺术与电脑技术的复合型数字娱乐人才十分匮乏,据不完全统计缺口达60万。而全国1300多所院校培养的动漫专业毕业生年毕业人数高达64万人,但其中能上岗胜任工作的人才却寥寥无几。

    另一方面,全国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但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因此导致许多网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严重问题的内容在网络上流传和泛滥。

    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十一五”期间,传统出版业要向数字出版产业进军,要拓展数字出版业务,要完成行业信息化的建设,要用科技手段推动和促进出版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培养造就懂管理的技术人才,要与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在一起,开发建设具有前瞻性的辅助决策和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每年要定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国家要建立专门的研发队伍和研发机构,并设立相应的高校和专业,大量培养高新技术人才。

    9.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实施跨媒体出版

    跨媒体出版代表了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实施跨媒体出版战略。

    国内已经有不少图书出版社尝试对教材的立体化开发,采取图书、光盘加网上阅读卡的方式,将图书、光盘与互联网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介质的优势和特点,取得了很好的互动与互补的效果。电子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为了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也开始尝试跨媒体出版。有的出版社将有声电子出版物上载到互联网上有偿下载,音像出版社也面临着IPTV冲击,开始将资源向网上发展。

    实践证明,跨媒体出版可以发挥各自媒体的独特优势,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不仅使读者受益,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促进出版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政府将鼓励有条件的出版单位进行跨媒体出版,鼓励对传统出版物进行立体化的开发,出版相应的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等;对有条件的电子、音像出版社在互联网上开展IPTV业务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报告的主要内容。

    同志们,“十一五”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出版业要转变思想、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应用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出版流程、管理水平,用数字出版新技术带动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出版业的腾飞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预祝博览会的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时间:2007-07-16  来源:组委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