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出版业新革命

    2004年4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开始进行出版体制改革,除人民出版社以外的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单位,这成为中国出版产业真正走向市场的标志。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并日益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有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网络出版的销售额将占到出版产业的50%,而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网络版本。

    数字出版将把传统出版送进博物馆?

    目前,业界对数字出版的定义并不统一,其中比较认可的一种是: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涉及到版权、发行、支付平台和最后具体的服务模式,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又或者把传统的东西扫描到网上就叫做数字出版,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样一个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

    从时间上看,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始料未及,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甚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CD、VCD、DVD、电子书、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彩铃、彩信、图书图片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对此,甚至有人宣称: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然而,这种判断的不准确性很快在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市场“对决”中表露无疑。事实证明,传统出版物仍然凭借着携带方便、阅读舒适、可以折叠等优点顽强地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出版市场,数字出版产业将把传统出版物送进博物馆的预言并未成为现实。那么,数字出版和传统的出版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传统出版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数字出版完全取代呢?

    对此,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曾表示: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的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将会并存,不会发生二者相互替代的现象,同时,数字出版也必将给传统出版产业带来一场变革。张伯海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种“并存现象”的表现形式:首先,两种出版方式将在内容上互相黏合,而不是互相取代,除了少部分数据库性质的网络期刊需要全部转入纸媒体刊登内容以外,多数都在网上索取纸面内容的精要,并不断更新相关内容,从而增加已经阅读纸面期刊或没有阅读纸面期刊的读者对再去阅读纸面期刊原创内容的吸引力,这种更新内容的受众目标和纸面原创内容的受众目标必须保持一致,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与纸面原创无关的其它方面上。其次,网络期刊的使用是对纸面期刊原创能动性的再一次传播,常见的比如通过给原创内容附以动态和音响,或通过内容不断更新滚动,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效应,通过设立谈心室、留言板、网上商务等形式,对原创主题思想和精神进行多方面开发,形成品牌期刊立体传播和直面经营创作的良好效应。再者,在纸面期刊日益分众化发展的驱使下,网络期刊已经进一步试探量身定做,力求根据市场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网页、收藏的网页,以及互动的网页。同时,纸面周刊在出版周期上会受到限制,对此网络期刊往往可以视需要延伸期刊的平台,周期可以缩短再缩短,容量可以放大再放大。此外,纸面经营体现在发行、广告两个方面,而网络期刊目前大多数侧重于广告经营,赢利主要来自于通过网络手段刊载广告产品或以电子商务实现广告总要求的交易,目前网络期刊的网页虽然以无偿点击为主,但是有逐步向有偿点击过渡的趋势。

    那么,对于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关系又该如何定位呢?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认为,数字出版产业和传统出版产业之间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竞争对手,简单的说就是“服务”,传统出版代表着内容的源泉,数字出版提供了服务渠道和发行渠道,而读者需要的是内容。因此,数字出版产业要从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数字出版技术的日新月异,模式的升级和改进,包括网络、处理格式、发行方式等都是动态的不断前进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模式的发展变化,诸如通过声音、画面或者FLASH动画等多种手段来表现出版物的内容,更利于读者接受。

    新产业 新特点

    迄今为止,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第二次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摆脱了沿袭一千多年的出版方式,使中国的印刷出版产业一举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激光照排技术只是对印前技术的改良,根本上仍然沿用了使用纸张存储出版信息,因此在存储、传播、检索等方面还深受纸介质的束缚,对有效利用信息没有实质性的改进。

    数字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数字信息摆脱了纸张的局限,不但能够永久存储毫不磨损,而且瞬间即可传播到全球每一角落,检索数十亿页内容最快只需数秒时间,因此对中国出版产业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20世纪90年代初期,数字化技术就开始在我国的出版产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光盘的出现使音响业由以模拟存储载体为主开始向以数字载体为主转变,特别是数字化光盘播放机的快速普及,进一步促进了音响出版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电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从而催生了以数字多媒体为表现形态的电子出版产业,特别是一大批传统书刊出版单位,利用电子出版物这一载体,实现了传统纸媒体向数字媒体的延伸,跨媒体经营渐成潮流。

    据了解,在未来的2~3年内,数字出版物的付费阅读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和传统期刊、书籍相比,数字出版物成本低,便于购买,而且付费方式灵活,无论是使用银行卡还是手机话费付款都能够实现,发展前景被业内人士看好。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数字出版在对传统出版产生冲击的同时,在产业的运营模式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鸥表示,任何产业的运营模式都与产业发展中呈现的特性密切相关。数字出版产业具有“二象性”的特点,也就是既具有产品形态又具有媒体形态,其中产品形态的赢利模式又包含了有形的、离线的形态(诸如纸介质、光存储、半导体存储),以及无形的、在线的形态(诸如网站、手机、3G),而媒体形态则以广告收入为主要赢利来源。数字出版作为发展之初的新兴产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其产品特性和媒体特性,这两者合理、有效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数字出版产业在运营中不断获利的过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单位在技术平台的开发方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出版社以自身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对技术平台的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要求,为自己量身定做技术平台;另一种是由专业从事数字出版软件开发的厂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比较广泛地集合出版社的技术需求进行开发。前者以自主开发为主,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后者资金投入相对较小,并且有利于在标准件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 

[时间:2007-07-15  来源:计算资讯]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