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目录(2006年修订)》[财政部公告2007年第2号],印刷业界普遍关注的印刷机进口免税标准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从3月1日起,进口印刷设备免税标准将得到调整,其中,进口商用卷筒纸胶印机不予免税的技术标准由2000年以来的印刷速度≤60000张/小时下调为印刷速度≤45000对开张/小时;其他印刷机不予免税标准为:对开单张纸双面多色胶印机和全张及超全张单面多色胶印机,印刷速度≤13000张/小时;对开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印刷速度≤16000张/小时;报纸用卷筒纸胶印机,单幅机机速≤65000对开张/小时、双幅机机速≤140000对开张/小时。这就意味着,印刷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进口技术标准高于目录中规定的印刷机,可享受免税政策。这对于将在今年4月10—14日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PRINT CHINA)上亮相的国际顶级印刷设备供应商和广大国内印刷企业而言,可谓是重大利好政策。
历史经验证明,印刷设备进口税政策的调整对于我国印刷设备进口贸易影响极大。2000年10月19日财政部发布《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后,开启了印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仅以单张纸胶印机为例,据海关统计,2001年进口645台,2002年进口785台,2003年进口933台,2004年进口1052台,2005年进口1135台,高端印刷设备的引进有力推进了行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05年7月7日,在我国印刷界发生了被海关总署定为“7﹒7”的专案,由于政策界限不清,有关部门思想认识不一,对于进口胶印机的免税问题产生了分歧,有关部门发文暂停了进口胶印机的免税,因此从2005年12月至今,免税进口胶印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此次新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一些企业原定于2006内引进的设备将结转到2007年执行,我国在今年进口设备的数量上将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跳跃,商机诱人,机不可失,谁能抢占先机,成为新政策实施后的最大赢家?PRINTCHINA2007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了一个施展解数的平台。此番,曾缺席“全印展”的国际顶级印刷设备供应商——海德堡、曼罗兰、柯尼希&鲍尔(高宝)等悉数登场,从中可看出他们逐鹿南国、势在必得的决心。
那么,如何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笔者揣度:只有正确解读新的印刷设备进口税政策并据此制订相应的展览营销策略,抢先表演,打好政策牌,才能切得较大块的蛋糕。
这次国家印刷设备进口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的生产力,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到印刷行业来说,就是为使我国由“印刷加工大国”向“印刷产业强国”过渡,建设世界印刷基地,尚需进口一定数量的国内不能生产的印刷设备,以提高印刷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因此,免税的门槛是以“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高端设备”为限的,换言之:国内可生产的设备其生产者可充分享受关税保护,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指定设备才可享受免税政策。此次税则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税则中凡是技术指标高于标准的胶印机均为国内印机制造业的空白。所以,这些设备将成为PRINTCHINA2007展会上最大的卖点,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商业轮转胶印机、双面交替印刷的对开单张纸胶印机以及超大幅面(XL)的单张纸胶印机将会有不俗的表现。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也不可错失这一良机。举一个浅显的例子:以前要进口一台速度为45500对开张/小时、价格为3000多万元的商用卷筒纸胶印机要缴纳的关税和增值税约为900多万元,而在这次PRINTCHINA2007展会上,购买同样的设备,根据新政策,这900多万元的税款就可免去。当然,进口设备免税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但印刷企业可将报批与在展会上选型同步进行,以争得宝贵的时间。
借助于高新技术的引进,进入产业链高端,提高核心竞争力,由“红海”向“蓝海”迈进,这是当前印刷企业所追求的发展战略,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刷企业实施这一战略所遭遇的资金短缺的困扰。
[时间:2007-04-03 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