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动的主因:标准化 资讯化 网络化

  标准化 使制造水平提升

  很多年前有位客户要求印制完的信纸,必须和他的原稿一样,尺寸不得大也不可小,在那个年代,裁纸机使用手摇背斗完全没有指示尺度,而我们使用的量尺最小刻划定一台分(3mm)的竹制手工刻尺,想要量取2mm以下的要求实在十分为难,最後有个聪明人想出把原稿和印刷品放在一起修,结果让客人很满意。今天,每一部电脑记忆裁纸机都可记忆最小尺寸刻度在0.01mm或更细,凭肉眼已无法分辨尺寸差距,所以只要把原稿放入裁纸机背斗去量得极精确尺寸後,即使重复数十数百次背斗的定位都会完全一致,没有肉眼看或量测差距产生,另外,利用电脑资讯化记忆及控制,如果裁切A4尺寸定210X297mm的全标准,只要有正确裁切控制设备,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所生产的尺寸将趋於一致,不会有先进与後进工业国的差异存在,这就是设备的标准化,可重复,性完全没有问题。

  基於设计的规格可以标准化,使用电脑软体程式可以做到很细微的尺寸、色彩、灰阶指定,所以输出工具逐步在标准化之後,个人差或批次差大幅降低和消除了。使用浓度计,有了标准归零及仪器校正,那么色彩偏差程度往往比人眼判断更小,所以可在世界各地生产极为相近尺寸印纹及色彩,也是越来越容易了。这种标准化,大幅提高後进工业国家的制造水平。

  从前生产一支车轴及轴承,要老师傅多年经验做最後磨合套准,也就是有一点点松才可转动,也不能太松否则会产生精度不足,但做了两套却不能互换,因为是各自配套没有一定标准可言,所以那天要修理,也只有再次劳烦有经验的技师现场再做磨合的配套,这不只产生了制造的费工夫,而且一个厂内必须要三、五年才能培养出一位够资格有技巧的老师傅来担任这样的工作。

  今天制造轴心或轴承都必须使用数位控制的精密制设备,设计公差也许±0.01mm,但制造设备可加工到0.001mm误差值之内,所以今天可利用高度精密控制设备来制造,同时也可利用更高精确度的自动尺寸量测设备,做抽验或百分之百检验,那么先进工业国和後进工业国所产生的精度差距几乎被弭平,剩下的只有制造及检测执行的精度差距,这也是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後进工业国,为何很快可以取代先进工业的重大原因——标准化,使制造水平提升。

  资讯化 使设计制造差距减低

  以前设计者没有电脑,必须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设计基本理念及绘图技巧,今天的设计者有CAD电脑辅助设计,可以更自如的挥洒工作概念体成品做任何角度的检视,在先进工业国家储备的设计人才及资源,几乎很快被取代殆尽,没有任何优势,这也是弭平先进、後进技术差距鸿沟的重要变革。样品的产生,利用切割机、喷墨列表机组合,不只有形状快速出现,更有图样呈现,更有进者,连生产用切割压线模具切可利用这套设计系统,加以生产制作出来,只要有硬体和软体,那么操作及连线设计制造已是轻而易举之事,以前手工绘图要求0.5mm精度已是十分难能可贵,今天要讲求0.02mm及0.01mm误差,却是轻而易举,多年来有技术有经验的制造能力,在这波数位科技冲击下,能剩下的也只有一点点的核心能力而已。

  网路化 加速产业内外部栘易

  今天很多股市投资者手上都会拿—个个人资讯机PDA,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及变化,做杀进、杀出的动作;十九世纪大商贾,利用每隔一两公里的钟楼,使用钟声传输股市及期货资讯:数千年前周幽王使用烽火讯号来取悦宠妃褒姒,乱启动紧急通讯而亡国:日本商社从十九世纪後叶,建立了全球性的商品资讯网路,可以把世界上任何角落供需业务发展开来,成为很大利润和资讯力量。今天只要一部电脑上网,已经能办到比一家大商社拥有更多、更广大的商情资讯,大大影响商社存在,同样也对印刷的传播功能起了置换作用。但是计程车取代了人力三轮车,如果三轮车夫仍然抱著膝盖每天不满破口大骂,说计程车的不好和不足,倒不如去驾训班学习开车技术,投入有动力计程车行业,不用再靠体力也有更大机动力,同时客人和自己都有冷气吹,做到六、七十岁也没问题。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去挑剔资讯及网路化的无情冲击,反而要虚心学习和融人去打开新的市场,因为时间和优势,已不再是守旧不变的这—边了!有了网路只要频宽够,可以承接世界任何角落工作,也可以发展出网路做生意的途径,更重要网路是通往未来一扇重要窗户,有了窗才有流通的空气和蓝天。

  而网路除了对外,更是密切的内部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会计帐和客户咨询的网路化系 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结合起来,这使得资讯能充分而多元化应用,一项工作只要输入公司名、工件名,接下来都不必再重复输入,而且中途产生成本、印纹分布、加工尺寸、数量、材料、制作时程也都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加入成为可应用的档案,依内部权责查询、下载使用,增加公司生产、管理精确快速性,这些对外及对内的网路系统利益,不再只是大公司利益,而是小公司也可以应用,不再有先进、後进国使用的秩序,而是愿意改革追求变化的人得利。

  你该如何应对思考?

  以前很重视工业基础,要求五十年、一百年,今天反过来说是企业弹性,基础好坏是资产或是一种负担,端看企业对本身核心能力的认知和升华,应用在未来市场及产业上面才能发挥工业基础功效,否则一味保守、守旧不前,这样的基础肯定成为企业前进的绊脚石。

  举个简单例子,使用大型机械、精密加工的印刷机,虽然加入蛮多电子化控制、程式化逻辑软体驾驭,但2003年这些生产业者同时面临经营上的困局,只有不用印版的列印,从每秒可喷12.5万滴墨点喷头,再进一步之後变成每秒25万滴的倍增能力,这种不出两、三年的大变化,在机械式速度增长由每小时印刷6,000张到12.000张的速度,几乎用三十年才达到,今天改到16.000张又花掉二十年。我们不禁要问,是买新的、直接进入资讯网路化的社会进步得快,还是要将三十年、四十年既有的基础升华,在原来领先社会另起新炉灶开辟蹊径,是否有可能更融入而得到领先情况呢?

[时间:2005-01-04  作者:台湾《印刷人》  来源:台湾《印刷人》]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