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菊出生于1967年,中共党员,原来是吉林市委印刷厂的一名职工,现在是吉林市德堡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失业不失志,白手创家业
李艳菊是一个要强上进的人,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参加工作后,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一直做到管理人员,连续10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由于表现突出,200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当她满怀信心准备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2002年4月市委印刷厂改制,她由企业管理人员变成了下岗女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没有以泪洗面,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心中开始默默地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为了实现自己重新创业的梦想,李艳菊开始给别人打工,白天卖服装,晚上织毛衣,平时省吃减用,精打细算,想尽一切办法积累资金。两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地积攒了3万元资金。2004年,开始着手创办自己的印刷厂。但万事开头难,创办工厂缺资金、少厂房、没技工。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她先从父母和弟弟那里凑了10万元钱。年迈的母亲心疼女儿,又从两个做生意的姑舅哥哥手里各借了10万元,再加上她自己的一点积蓄,勉强筹集了30多万元。拿着这些钱买设备、选厂房,一个小作坊式的印刷厂总算有了一定的模样。可没有员工就没办法开工。那时候,人们对个人办厂信不过,都怕开不出工资,不愿意来企业打工。她听说以前厂里有几个熟练工友现在也下岗在家,虽然不知道住址,但还是想方设法地寻找,几乎走遍了所有能够找的地方,终于在五天后找到了他们,厂里最终招了6名熟练工人,可以正常开工了。
困境不畏难,执着攀高峰
建厂第一年,为了争取客源,李艳菊基本是低利润甚至零利润进行生产,所以效益微薄。再加上个别客户拖欠费用,迟迟不能兑现,导致资金短缺。到年底,员工工资都开不出来,她急得满嘴起大泡。为了让员工们能在春节前拿到工资回家过年,腊月二十八那天,李艳菊起大早坐客车去舒兰催要3万多元的印刷费,结果一天下来一分钱没要回来。这下可傻眼了,不要说下一年生产的启动资金拿不出来,就连职工的工资都泡了汤。回家的路上,失去工作时都没流一滴泪的她,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足足哭了一路。当时,她彻底绝望了,几乎失去了干下去的信心,甚至想好了退路。过了年,把设备一卖、工资一开、债一还、厂子关门。回到厂里,她把情况和大家说明后,给每人发了200元的生活费。看着她为难无助的样子,朝夕相处、亲如姐妹的员工们说:“李姐,我们相信你的为人,更相信你一定会把厂子干起来”。同事们的信任再次给予了她信心与力量。过了年,她凭着不服输的精神,找到了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董事长,向她介绍了企业的处境。她的执著和真诚感动了对方,第一笔贷款如雪中送炭一样,解决了燃眉之急。紧接着,党和政府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市就业局、市妇联和市总工会把贷款纷纷送到她手里,让这个原本走投无路的坚强女人又见到了前进道路上的曙光。
为了争取更多的订单,李艳菊顶风冒雪去永吉、舒兰、磐石、蛟河等外县跑客源。当她从口前接到第一笔大额加工订单时,激动无比。回工厂后,连夜组织职员加班加点地干,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客户非常满意。从此,不管客户大小,效益如何,对每一笔印刷的产品,她都认真检查校对,渐渐地在同行业客户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现在企业不用再为订单东奔西跑了,吉林、蛟河、磐石等地的一些客户都和我们签订了长年合作协议。随着一批又一批的订单接踵而来,企业效益一步一步地好转起来,她在还上外债的同时,企业规模也不断地发展壮大。通过5年的艰苦拼搏和悉心经营,彩印厂现已拥有固定资产上百万元,厂房300多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0多万元。今年,她又把几年来积攒下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更新设备和引进技术上,新增添了德国进口海德堡四色印刷机1台。有了高档的印刷设备,有了高技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相信一定会发展成为全市印刷行业的标兵。
成功知感恩,无私献真情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李艳菊将南方人的创业观念与北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用创新的思维带动和引导更多的人富起来。在用工时,优先雇用下岗失业人员,先后解决了36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员工为企业的生命。从不拖欠员工一天工资,对待员工像对待家人一样,逢年过节都给员工发放一些礼品。公司刚成立时,有一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来到厂里恳求她收留,李艳菊没有嫌弃,当即就答应下来,并手把手地教他印刷技术。5年下来,他也能和正常人一样自食其力了。2005年,这名残疾人的母亲因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了人世,李艳菊把全厂员工召集起来,带头捐了1000元钱,在她的带动下,职工纷纷捐款,帮助这名残疾人为母亲料理了后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艳菊在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她主动拿出1万元钱,在松北二区一块开发商遗留的建筑垃圾场上,建成了一个150平方米的大花园。她的举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也为社区党员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她的影响下,社区党员纷纷行动起来,主动认领绿地,共建成绿地22块,总面积达9700多平方米。李艳菊还在松北二区社区党委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百川”党小组,由她任党小组组长,分别吸收了2名“流动党员”和2名“口袋党员”,定期组织他们过组织生活,使他们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人的一生有高峰也有低谷,无论身处何处,总有一条路在你脚下。李艳菊从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到下岗女工,又从一名下岗女工成为自主创业的小老板,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还是峰回路转。事实证明,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信心。只要抓住机遇,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再高的山也一样会在自己的脚下!
[时间:2011-03-04 来源:中国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