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振兴发展印刷复制业 迈向文化大市

吉林印刷业

  2月28日,长春市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表彰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和产业园区,首次以长春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宝凤剪纸、紫玉木兰工艺绣鞋等八大民间工艺品为“长春市民间工艺名品”,并为净月文化产业发展区揭牌。

  单独就一个产业发展召开全市大会,在长春并不多见。这不仅充分表明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高度重视,也是市委、市政府在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中刻录的又一个工作坐标。

  “站在文化兴市的高度,在‘十二五’期间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突出出来,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优势性产业突出出来,全面推动长春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进。”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的话更充分体现了长春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信心、决心与魄力。

  长春,正开启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竞相发展 文化产业打开长春一片天

  在创建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的道路上,长春的文化分量日益厚重,文化氛围日益浓烈。文化,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势,冲刷着每个长春人的心灵,涤荡着整座城市。倾心于文化、乐享文化带来的富足,长春百姓将生活得更幸福。

  八大文化品牌香飘长春。近年来,长春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遵循市场规律进行了文化资源整合、优化配置,打造出了包括演艺品牌、影视文化品牌、汽车文化品牌、冰雪文化品牌、雕塑文化品牌、民间工艺品品牌、创意文化品牌、警示文化遗产等8大文化品牌。与此同时,借助于档次不断提升、人气越聚越旺、知名度逐年提升的各大展会,例如:民博会、电影节、雕塑展、书博会、动漫节等,长春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也为文化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为长春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取长补短的良机。

  13大产业形态比肩发展。根据长春的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长春市将包罗万象的文化企业划分为13大产业形态,其中,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是动漫游戏业、创意设计业和数字内容业3大创意产业;振兴发展的有电影电视业、出版发行业、印刷复制业、新闻传媒业、演艺娱乐业和民间艺术业等6大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的则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教育培训业和休闲健身业等4大新兴产业。在这种大格局、大思路的指引下,有群情激昂中较劲打拼的,更多的则是如雨后春笋般露头的新企业。

  “双十工程”铸就文化辉煌。2005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这对活跃在长春的众多文化界人士来说,是奋进的号角,更像是平地响起的一声惊雷。也正是在这一年,长春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并提出“一手抓市场,一手抓项目”的两轮驱动策略。继而开始实施“双十工程”。10个超亿元项目和10个超千万元项目的推进,支撑着重点文化行业的发展。这一套以大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格局化,实现产业率先突破的发展思路,在日后取得的成绩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一批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项目,壮大着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促进了全市经济增长,调整和改善了产业布局。

  现代文化名城彰显长春特色。 2009年5月,准备在文化上大做一番文章的长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首次文化工作会议。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在这次大会上说:“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血脉。”、“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既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又是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长春市市长崔杰这样论述:“我们要使长春这座城市尊贵起来,要成为受人尊重的城市,一定要在城市建设中体现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至今,这样的话语,仍然是对文化界人士的鼓舞与激励。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长春市委、市政府首度提出将长春打造成“东北亚现代文化名城”。这种高瞻远瞩不仅仅是因为长春的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腹地,更是因为不断前进中的长春的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现代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时间:2011-03-02  来源:吉林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