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简称“9+2”,即: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区域经济圈。为配合首届泛珠三角出版论坛的召开,下面将对泛珠三角地区出版业进行一次大检阅,以了解泛珠三角地区出版业的基本状况。
福建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福建省地处祖国的东南部,邻近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出版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伴随着改革开放,福建出版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省共有11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本版图书2600多种,印数近2亿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出版优势和特色: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图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连连在全国获奖。经济类图书,紧密联系实际,其探索和见解,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赞誉。史论类图书,具有相当的规模,尤其是断代史和专题史,推出了一批精品,其中不乏填补空白之作和入选国内高校参考书,许多图书还获国家图书“三大奖”。教育类图书,门类齐、质量好、适用性强,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在教育理论方面也推出了一批力作。福建是最早出版有关台湾图书的省份之一,推出的一系列台湾著名作家的作品,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关台湾研究、闽台关系研究图书的出版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关华侨华人的图书,起步早,数量多,具有鲜明的地方出版特色。中医药和保健养生读物,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保留书目。地方研究成果的图书,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不少图书还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目前,全省共有电子音像出版单位6家,年出版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950种、3000多万张(盘)。经备案登记的音像制作单位21家,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58家,拥有ED类、DVD类光盘生产线15条,可录写类光盘生产线10条;有各类报纸56种,期刊181种。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的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已于2004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
江西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江西历史源远流长,赣鄱文明璀璨悠久。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西出版产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版物的品种和优秀图书的出版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的出版产业体系,成为江西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有图书出版社7家,音像电子出版社5家,复制单位5家,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4家;公开发行的报纸71家,公开发行的期刊175家;印刷企业2977家;发行企业2800多家,省级书刊批发市场1家,出版物发行网点近4000家;全省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约10万人。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版物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优秀出版物脱颖而出,在全国性出版物评奖中,有11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10种图书荣获国家图书奖及特别奖、提名奖,24种图书荣获中国图书奖,3种音像制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首好歌奖,1种音像制品获国家音像制品奖提名奖,1种光盘荣获国家电子出版物荣誉奖,5家报社被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4家期刊荣获国家期刊奖及重点期刊奖。2003年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为46.95亿元。
江西省出版集团自1993年4月成立以来,已由原来的出版小社发展成为出版门类齐全、出版功能完备、经营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出版集团,实现了从单一纸质媒体向纸、磁、光、电多媒体发展,集编辑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物资供应、进出口贸易以及教育、科研、证券投资等环节于一体的产业格局。2003年,集团实现销售收人29.47亿元,利润2.36亿元;总资产达35.45亿元,净资产达22.3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为11.66亿元,分别是成立时的7,6倍、14.6倍、8.7倍。
湖南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三湘四水,人杰地灵;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植根于此的湖南新闻出版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在“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保持高速发展,形成了知名的品牌特色,积蓄了不凡的整体实力,正在崛起为中国新的出版基地之一。
图书出版精品迭出 12家图书出版社、5家电子音像出版社坚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致力打造湘版出版物的优势品牌,推出了《毛泽东与湖南丛书》、 《曾国藩全集》、 《走向世界丛书》、 《大中华文库》、 《波斯经典文库》、 《毛泽东(光盘)》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引起较大反响,初步形成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音乐”图书、湖南科技出版社的“医卫”、“科普”图书、岳麓书社的“古典名著”图书等优势品牌。中小学新教材的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有8科10种通过教育部审定,进入全国1800多个实验区推广使用,另有6科7种教材正在立项开发。品牌建设带动了精品生产和夺大奖工作。在全国重大评奖中,湖南出版界获奖达88项之多,名列全国前茅,在2003年国家图书评比中,获正式奖和荣誉奖的总数列全国各省市第一位,赢得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 “出版多劲旅,无湘不成军”的美誉。
报刊发展凸现亮点 现有报纸87种,期刊252种。
《湖南日报》等党报集团稳步发展,一批面向市场的报刊发展迅速。 《体坛周报》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印点,周发行量达到280万份,成为全国体育类最有影响的“周报王”。
《潇湘晨报》创刊短短3年,就实现了发行量逾40万份、广告收入过亿元的超常规发展。
印刷发行快速进步 全省现有印刷企业5108家,发行单位16577家,行业发展质量大幅提升。2001年合并组建了湖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整合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2001年启动湖南省重点工程——湖南出版科技园建设,占地达1500多亩,规划投资10亿元,将在2005年底建成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以印刷、物流、高新科技为主体的高科技园区。
产业经济实力雄厚 据统计,2003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完成销售收入67.71亿元、利润4.43亿元,其中湖南出版集团近4年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在全国大型企业集团500强中列第263位,2003年完成销售收入50.8亿元、利润2.97亿元,在《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中综合评分列全国文化产业50强的第5位。
广东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广东是中国经济较繁荣发达的省份之一。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其文化出版业的发展也令人瞩目,书报刊和声、光、电、磁多种媒体,编辑、印制、发行、物资供应、出版外贸、出版教育与科研、物业等迅速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大出版”的格局——精品双效战略初见成效。
全省21家出版社在坚持精品双效战略和“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严守舆论导向,严把质量关,2003年共出书5316种,总印数2.63亿册,已居于全国中上水平,获全国大奖的出版物和作品明显增多。
集团化发展和规模经营成绩斐然。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为代表的省市党报的强劲发展,率先在全国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新闻大省”的兴旺格局,现广东省有报纸134种,期刊379种,报纸期刊居全国前列,其中,报纸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有5种,期刊有6种,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的报纸有8种,这标志着广东新闻出版的内容生产力和影响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和家庭期刊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广东省出版改革起步早、势头好,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了新鲜经验,其中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年初重组之后,成员单位有27家;总资产达到34亿元,净资产达到21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4亿元,利润总额近2亿元;预计年出版图书4500多种,音像电子出版物450多种,资产和规模都处于全国出版集团前列。
出版物营销市场活跃。广东发行业走上了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市场化之路。现全省有发行单位和零售网点近1.8万个,书报刊营业额达58亿。
印刷业独占鳌头,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重要生产基地。广东省现有15267家登记备案的各类印刷厂家,其中珠三角地区占11597家以上,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6,产值占全国1/5,从业人员50万,印刷工业总产值486亿,固定资产总额598亿,居全国第一。
音像制作业蓬勃发展。该行业坚持以技术领先带动质量领先,规模和效益均冠首全国。全省现有光盘复制企业53家,各类光盘生产线394条,音带复录厂42家,电子出版物(软磁盘)复制单位3家。去年广东省光盘复制加工有6.75亿片,其中可录光盘约1.5亿片,光盘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占全国半壁河山。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新闻出版系统的总资产年均递增25.1%,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9.1%,利润总额年均递增18.8%o
2003年,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广东新闻出版业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党管意识形态的新内涵、新形式、新手段,大胆探索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完成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施了职能转变和管理变革,确保了新闻出版管理工作“有人、有位、有为”。广东省出版集团完成了战略性重组的同时,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的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解决了集团成员单位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的问题,为塑造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扫除了体制性障碍。
四川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天府之国的灿烂古蜀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四川出版秉承优良文化传统,注重开拓创新,已发展成为祖国重要的出版大省和西部出版基地,其出版规模和实力居西部第一,经济总量居泛珠三角区域第二。
全省现有16家图书出版社、10家音像电子出版社、4家互联网出版机构、112家音像电子制作单位、2家光盘生产企业、96种报纸、338种期刊、6000多个出版物销售网点、39家电子出版物批发单位;5个电脑城软件销售市场、3476家印刷企业,出版从业人员13万人。四川现年出版图书4000余种,书籍年均总印数3亿册,定价总金额16亿元,总印张163万个印张;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品种每年1000余种,图书音像年发行码洋60多亿元。全省报纸总发行量13.39亿份,广告收入11.32亿元,利润1.53亿元;期刊总发行量5960万册,发行总码洋2:89亿元,利润1510万元。四川印刷年产值68亿元。全省210家民营图书批发企业年销售码洋15亿元。
2000年成立的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集团重点经营出版物发行、文化旅游、传媒科技和综合经营四个大板块,设立了21个子公司实行专业化经营。2003年集团总资产25亿元,年销售收入46.5亿元,利润1.4亿元。以全省各市大型书城直营为骨干,以县一级新华书店加盟门店为基础,实施了连锁经营,建立了“文轩”和“时代新华”两大品牌。正在投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中国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其占地11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2003年12月成立的四川出版集团,有18个成员单位,职工总人数3269人;2003年总资产13.57亿元,销售收入8.64亿元,利润总额2.37亿元。四川出出版集团以出版为主业,同时兼营其他相关产业,逐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出版集团。四川出版业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有着广泛的版权贸易关系和合作渠道。1990年以来,四川出版物的版权贸易引进670项,输出269项。仅今年9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四川达成版权贸易合同:183项,版权贸易量有较大增长。近几年与香港地区的合作力度加大,版权贸易量总数达101项。
海南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海南出版业于1988年建省以后开始发展。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特区,海南出版较早突破本土发展的观念,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出版人才,挖掘出版资源,打造精品力作,开拓图书市场,形成了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出版特点和追踪市场、贴近读者的出书风格。
海南出版社(副牌三环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社,出书注重文化品位,追求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最佳结合,出版了众多有社会影响的图书,特别是文化历史类图书和引进国外版权的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占有一定地位。以出版文艺图书见长的南海出版公司,近几年推出的内地和台、港知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日本和韩国作家的文学图书,在国内很受欢迎。南方出版社是一家有图书、音像、报纸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以教育类产品为重点,开发了一系列中小学教育图书和音像制品,为教师和学生喜爱。《天涯》、《环球体育》、《环境市场》、《服饰文化》、《东方女性》、《现代青年》等一批期刊有了相当稳定的读者队伍。
经过建省以后十余年的发展,全省现有报纸20家,期刊42家,年总产值3亿元;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6家,每年出版各类出版物2000余种,总产值5亿元;印刷企业236家,年总产值2.88亿元;光盘复制企业3家,光盘复制生产线12条20头,具有年产光盘1.4亿片的生产能力;出版物发行网点1300多个,其中国有发行单位20个,发行总金额3.8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业概况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图书出版社8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公司)8家,光盘复制企业1家,报纸86种,期刊202种,各类印刷企业4400多家。全区有出版物集中交易市场3个,大型书城9个,新华书店及网点786家,非国有书店及网点3887家。
近年来,广西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展现了新的面貌——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出版工作取得骄人业绩。推出了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秀出版物。据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共有58种图书获国家三大奖。健全机构,依法治业,出版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14个地级市均已建立了独立建制的新闻出版(版权)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自治区)、市两级新闻出版、版权管理机构的完整设置。推进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九五”期间全国出版社竞争力评估报告统计分析,广西8家图书出版社有5家入选全国100强出版社。有1家出版社获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4家出版社被评为全国良好出版社。目前,广西出版业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全方位发展,编、印、发、科、供、贸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对外合作出版、版权贸易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美国、日本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出版机构开展了版权贸易,共引进各类版权贸易项目达1622种,输出版权项目229种。深化出版体制改革,为出版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3年7月,广西新闻出版(版权)局与广西出版总社正式实行局、社分设,管办分离,标志着广西出版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在新世纪进一步做强做大广西新闻出版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贵州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贵州现有人民、教育、科技、民族4家图书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1000多种,其中新出图书为800多种;有期刊89种,年总印数11亿多册;报纸46种,年总发行报纸3.7亿多份;3家音像出版单位,年出版音像制品约160种,出版数量约100万盒;音像复制单位4家;印刷企业691家,年总产值近11亿;书报刊发行网点954个。
近年来,贵州出版的图书已初步形成六大品牌:历史类精品系列丛书,如《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反映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系列丛书,如《国际经济惯例丛书》、《新经济丛书》、 《朝阳产业丛书》、《知识管理丛书》。弘扬传统中医药知识精华的系列图书,如《本草纲目彩色图谱》、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描述贵州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山地文化系列图书,如《地下世界》、《黄果树大瀑布》、 《贵州生态旅游》。体现贵州民,族风情特点的文化人类学系列图书,如《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苗族剪纸》、 《侗族鼓楼》。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汉译系列丛书,如《现代社会与人》、 《公法译丛》和《世界政党大全》。贵州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反映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作品《苗族舞蹈——人与山水的旋转》、 《苗歌》、 《飞椤飞——天上的花》、 《人与自然的和声》、 《侗族大歌》等音像制品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一等奖、优秀选题奖和三等奖, 《毒品的危害》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一等奖。
贵州省期刊虽然不多,但却有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代表国际水平、处于高科技前沿的英文版《中国地球化学》、 《地球与环境》两种科技期刊。 《机械与电子》、 《现代机械》、 《贵州农机化》、 《种子》、 《酿酒科技》等刊物在同类科技期刊中也被认为是同业之先。
云南省新闻出版业概况
云南新闻出版业发轫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新闻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拓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门类齐全,编辑、印刷复制、发行、物资供应相协调,教育、科研、外贸、管理相配套,国有集个体发行印刷相互竞争的出版体系。
目前,云南有8家图书出版社、4家音像、电子出版社和1家网络出版机构。每年出版新书1300多种,音像制品几百种,电子出版物几十种;图书出版除汉文外,还包括14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出版公开发行的报纸72种,总印数3,97亿份;期刊130种,总印数2828万份;各类印刷复制企业4400余家,其中书刊印刷企业101家,可录和只读类光盘复制企业2家;书报刊发行网点4575家,音像制品发行网点9885家。2003年,全省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总数13万人,总资产151亿元,销售收入88亿元利润总额10亿元。
云南新闻出版业长期坚持创品牌、出精品、上水平的发展战略,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有40种出版物获国家图书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国家期刊奖、 “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图书奖。有2000多种优秀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获省、西南、西部地区及全国专门类出版物奖。8种期刊被国际核心期刊研究会、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会列为核心期刊。3家出版社获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3家出版社进入云南地方企业税利50强。书刊印刷质量获署优产品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包装印刷业的产品多次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夺冠。出版物发行已经形成连锁经营、图书超市、大型书城多种营销模式并存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发行体系。
目前,除云南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外,全省有16个地州市成立了新闻出版局。
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概况
据《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状况为:注册书籍13075种,注册报章52份,注册期刊864种。
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的突出特点是;出版业更加多元化;作家队伍继续扩大;内地图书专卖店涌现;绿色读物大受欢迎; “非典型”出版物;英语书籍出版热;中国内地及台、港、澳地区作家经典结集;为港人北上指路;把握自由商机;地产界涉足出版业。预测今后将朝着以下方面发展:图书营销跨媒体;图书出版跨市场;图像化出版方兴未艾;Mook书继续发展;心理学书籍仍受追捧;教科书机会与威胁并存;语文数码学习产品仍有可为。
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业概况
据《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2003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状况为:图书359种,报刊8份,期刊8种。
突出特点:澳门出版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她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只能依赖政府赞助维持,这将会有两方面的情况出现,一是有志出书的学者、艺术家、作者都可以实现出书的愿望;二是长期依赖赞助,商业单位如“温室花朵”,出版产业难于在澳门落地生根,难于茁壮成长。
发展趋势预测:除了延续政府支持文化教育出版的“非商业”行为外,由于有CEPA及自由行等中央支持港澳的经济政策,预计在2004年出版业界将会增加以内地旅客为读者的旅游、美食、购物指南等方面的出版物;同时也会出版更多介绍内地及港澳投资环境的金融类图书。
[时间:2004-12-08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