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伦发文表示央行在货币发行和反假币方面均面临压力
1 影响现金需求的因素很多,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掌控。
2 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现金需求的增长不能同步。
3 货币是国家的“名片”,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比较高,既关注钞票的印制质量、整洁度、找零、防伪,也关注钞票的图案、颜色等设计问题,对钞票从纸张到油墨都会提出许多评价和要求。
4 人民币时刻受到犯罪分子的挑战。
5 人民币使用范围逐步扩大。
据中新社电 中国央行11日发布副行长马德伦署名文章称,中国央行在货币发行和反假币方面面临五大压力。他特别提到,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反假币提上日程,但仍将受造假者挑战。
现金需求年增20%
他坦承,首先,影响现金需求的因素很多,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掌控。影响现金的因素有经济的、金融的,有政策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等等,这对预测现金运行趋势、投放现金增加了不少困难。
第二,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与现金需求的增长不能同步。他透露,中国目前拥有印制行业工人3万多人,印钞企业6家、造币企业3家,钞票纸生产企业2家,油墨、制版、特种防伪安全线企业各1家,这样大的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但是,生产能力的增长毕竟要受限于许多制约因素,如厂房扩建、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等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等,与每年将近20%速度增长的现金需求相比,人民币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对缓慢。
警方两年收缴20亿元假币
第三,货币是国家的“名片”,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比较高,既关注钞票的印制质量、整洁度、找零、防伪,也关注钞票的图案、颜色等设计问题,对钞票从纸张到油墨都会提出许多评价和要求。
第四,人民币时刻受到犯罪分子的挑战。他称,假币制造者借助现代科技对人民币的所有变化做全面的研究,不仅仅是图案、水印、安全线,也包括油墨、纸张等等,妄图造出与人民币一模一样的假币。
据《京华时报》消息,去年11月底公安部曾发布消息,2009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假币犯罪案件7000余起,抓获假币犯罪人员1500余名,收缴假人民币面值达20亿元。
推进跨境结算 使用范围扩大
第五,人民币使用范围逐步扩大。跨境人民币的流通、回笼,以及反假等已经提上日程。人民币现钞在部分边境贸易交易地点已成为主要交易结算货币。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的兑换和商户接受的程度已相当普遍。有的国家宣布了在本国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有的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之一。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人民币现钞使用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大。
马德伦说,打击假币的最大挑战是假币印制技术不断提高,公安破案难。央行将在未来五年内建立统一完整、规范权威的假币资料信息库,及时监测假币信息,重点放在假币技术分析上,分析假币与以往假币在纸张、油墨、制版等各个方面的变化。[next]
专家观点
货币超发42万亿 通胀风险大
2010年10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17.59 6.09%]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过高货币供给易带来通胀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而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但过高的货币供给却极易带来通胀。通货膨胀与货币超发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认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不久前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货币老虎越养越大”。
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33.54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
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13.5万亿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万亿元,而到了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33.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为60.6万亿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万亿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间的比例在进一步加大。根据央行数据显示,去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了69.64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达26.866万亿元计算,超发货币将近42.774万亿元。
超量发行货币托住经济增长?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其最大的诱因,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带给中国的通货紧缩之忧。
2008年12月,时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经济学家樊纲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暗示称:“央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时代,要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也并不容易。”
这意味着在经济危机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即有通过超量的货币发行来托住经济增长的想法。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的“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目标,最终却是以增长27.7%表现出来的,高出10个百分点。
有学者认为,正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特别是近1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的情况推向了极致。
虽然吴晓灵认为过去30年相当超量的货币都被新增商品(资源、土地等等)的市场化吸纳,但她仍然无法接受目前央行实行的超高的货币供给是“理所应当”、是“合理”的。
吴晓灵建议,如果将“十二五”规划期间GDP增速下调到7.5%—8%之间,未来几年的CPI控制目标上调到4%,那么未来几年广义货币增长率应该控制在13%—14%以下来应对流动性泛滥。从未来两年的央行货币政策来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过多货币供应是当务之急。
相关新闻
造币厂启动近5年来最大规模招聘
2010年12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部分高校招生就业中心网站上获悉,3月以来,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钞券设计公司和国内5大造币厂等企业启动了近5年来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招聘计划,用人需求量超过100人。
作为全国高校中唯一一家独立的印刷类本科高校,北京印刷学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今年备受造币企业的青睐。
“往年这些企业招聘计划很零散,每年就一两家。像今年这种规模较大、招聘较为集中的情况很罕见。在我负责招生就业工作的5年来,造币企业这种较大规模的招聘还是头一回。”该校招生就业处赵老师表示。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李部长表示,“相比前五六年,今年的招聘规模算是最大的一年,仅成都公司对外招聘人数的增幅就约60%”。
至于扩张的原因,李部长表示,“主要原因是总公司的招聘政策有所调整,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并非货币增发。虽然货币增发不是对外扩招的主因,但也‘有一定的关系’。”
本版文字据《中国经济周刊》、《京华时报》、《每日经济新闻》
[时间:2011-01-20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