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园区 如何变“圈地”为“圈业”、“强业”
以印刷园区建设带动区域集群升级发展,是我国不少地区印刷业发展的思路概念。经统计,近几年来各地投入规划建设的大小产业基地园区多达60有余。其中一部分因都市内工业企业群边缘化外迁而半天然成形;更让行业关注的是各地专门划地数百、数千亩开辟的园区。这些园区初期规划多依赖当地经济布局、政策优惠、劳动力众廉等优势,力求吸引外部资本和大型专业化企业入驻。但是在其后的实践中,专家们发现,其规划方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趋同性,引资困难、招商不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斡旋,原入园门槛不得不降低,鱼目混杂,加上政策管理不力,甚至部分沦为地产经纪。
如何折断印刷园区建设怪圈,以健康的业态形式打理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基地园区?一年来,管理者、理论家、企业家纷纷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拜行业诸葛领路,概三条行路方向:
一、以上海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为典型示范,经过较为成熟的理念设计及项目准备,在较高的可操作基础上进行高规格基地建设。二、基地建设打破地域限制,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整合上下产业链资源,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协调相关材料物流设计加工为配合的产业群。三、以资本为纽带,鼓励资本强势企业控股收购更多的上下游企业,从而打通、加粗、加长产业链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强势资金控股各地各类印刷企业10家,形成综合性印刷产业集群,此案可鉴。
数字印刷 如何让数码印刷纵横驰骋
国际印刷业数字印刷迅速崛起并占领了印刷半壁江山,我国数字印刷却一直慢行,2010年仍无太大起色。原因何在?
传统胶印劳力成本、材料成本、技术设备成本远远低于数字印刷。据本报记者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统计,原来行业普遍认为的“千册图书,数码印刷与传统印刷成本持平”的概念,在当前的印刷市场上根本就是错解。一般出版印刷企业的概念是,无论黑白、彩色,保守说,200册足可持平,甚至更低。企业购买数码印刷机的开机率低于50%;而多数单纯数码印企订单来源单一,缺乏市场融通能力。如此形势,纵使媒体大呼小叫,国内诸多印企缩头观望。
为何数码印刷与传统印刷成本差价如此之大?根源:国内数字印刷主导技术一片空白,随着国外数码设备商强势霸占技术市场,无论其数码设备整机还是材料供给的价格,自然是高来高去。虽然如此,国际数码设备的大盘中,数码设备价格日日有落。这更令国内企业谨慎观望,否则刚刚买进的数码设备岂非是成本未收价先跌?
如何突破此产业怪圈?关键:打破国内数码技术沉寂,突破难关,掌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码印刷引领技术,加快国内数码印刷设备产业化、规模化。今年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印刷业两大工程10项目建设,其中北大方正集团数字喷墨技术与设备产业化项目获资1280万元。
绿色印刷 如何避免利益矛盾 突破价格瓶颈
毋庸置疑,绿色印刷是印刷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今年12月底国家印刷环保标准将出台,可闻绿色印刷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不可回避,目前绿色印刷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价格瓶颈。因为印刷工艺的特性,绿色印刷开篇行动即为使用绿色环保的印刷耗材——油墨、胶粘剂、纸张等,而从今年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试验来看,目前国内这些绿色耗材价格比传统耗材高出10%~30%,这多出的成本耗用由谁来承担?是出版社、印刷厂还是政府补贴?这成为不可避免的产业敏感。况且即使解决短期的部分承担,是否能解决未来长期的、大面积的问题?
不妨换个思路来看:为何绿色耗材成本如此高?是否能通过“量大”把绿色印刷耗材价格降下来?亦即:须“制标”(制标准),同时也须“治本”(治根本)。据行业专家分析,我国绿色印刷耗材的原料来源目前还多是国外进口、国内加工,而因国内没有相关自主技术,价格上自是受制于人。同时,绿色印刷刚处于初级阶段,绿色耗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绿印快速发展的需求。
拿环保黏合剂PUR来说,无锡万利黏合材料有限公司因拥有了一项自主开发的技术,虽不少原料仍来自进口,价格仍比国外产品降低将近一半,成本或可与传统EVA黏合剂价格基本持平。可见,拥有自主技术和批量产能对突破绿色印刷发展瓶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人才 如何消印刷人才匮乏之愁
印刷、包装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现象,贯穿2010年全年。从年初的招工难到年尾的招聘忙,印刷、包装企业,无论是印前、印刷,还是印后加工都需要大量一线高技能人才。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全国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10多万人,而全国与此专业有关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每年不足万人,人才供求比例失衡。
为应对行业发展、缓解人才紧张局面,政府、协会、企业、院校等各方力量大力开发印刷人才培养模式。有订单式培训、企校“无缝对接”的,有企业奖励员工拿学历、或自设培训部门的,也有企业自掏腰包办学的。除此之外,今年5所高校新增印刷包装类本科专业;北京、重庆、福建等地兴建印刷包装职业培训基地;天津政府补贴印刷工人培训,并首次将印刷业的6个工种列入《2010年度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外资企业广东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全资兴办职业技术学校;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纸包装专业明年开始招生。
另外,薪酬低也是印刷、包装行业难以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与IT、金融、建筑、新闻等行业相比,印刷、包装业的技工、普工工资普遍偏低,有目共睹。这种收入偏低与缺乏人才的背离现象,既要靠市场自身调节,也要靠企业提高待遇来自救。待遇留人是很重要的手段。
印刷、包装企业要上档次上水平,行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就要在提高行业整体职业技能素质上下工夫。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能为企业、行业的发展积蓄力量。因此,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是印刷企业的紧迫任务,提高劳动生产力应该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印刷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此以夯实迈向世界印刷强国的基础。
数字阅读 出版物印刷如何应对“电子狼”威胁
说“威胁”,印刷行业多数人认为危言耸听了。因为,虽然电子阅读在一云三屏的膨胀中比率飙涨,但出版物印刷的市场份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平稳地增加。当然,从印刷行业的总体比例和阅读总体占有量上来看,是不断甚至大大走低了。
面对数字阅读的冲击,印刷业的危机感也在不断增强。其实,在印刷成本价格不断上涨、工价僵持不动的形势下,如果没有一定量订单增加的弥补,出版物印刷企业生产更加艰辛。况且,随着诸多政策的改变,如政府对电子教材使用放开等,势必将占据出版物印刷1/3,乃至更大的市场。由此说来,数字阅读已经且正在掠夺印刷的大片疆土。
一味固守旧城领地不如开辟新鲜疆土,而转型升级是辟疆的总体方向。在辟疆的种种方式中,借助印刷主业,凭借天然优势延伸企业范围,打造新型现代服务,甚或在此基础上,打通、延伸、加粗全产业链,专家们对此类经营模式给予高度的评价。
如,借助已有经验,瞄准优势产品,打通全产业链链条,通过特定类型产品,缔造创业经营模式。案如,上海柯创印刷有限公司选择儿童漫画读物为切入点,打通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成为全产业链经营者和独家品牌供应商。再如,通过传统资源优势,掌握细分领域的内容信息资源,利用该资源创造品牌效应,向其前后端延伸。案如,雅昌集团有限公司艺术网络、数字库与印制、销售服务相衔接的经营模式。
世博印刷 世博机遇究竟给印刷企业带来什么
印刷业一直为别人作嫁衣,加上过剩的生产能力,令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企业“饥一顿饱一顿”,更使得上游环节掌握了强势定价权,对印包加工利润层层盘剥。因此,面对新形势,如何转型升级是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习惯于接单—交货模式的印刷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上海世博会正是在转型升级上冲击了印刷企业的经营理念,让服务其中的上海、浙江等地的印刷企业在转型和产业链拓展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了服务好这个举世瞩目的大项目,印刷企业自发地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了从前端的创意设计开发至销售再到后端物流的整个市场链条,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世博团队,包揽印前设计、印刷、营销推广、印后和物流等工作,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的运作水平,尤其是在创意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进展。
如今的产业链延伸,或是在印刷加工的基础上,向附以发掘文化创意内涵的全程服务延伸;或向以印刷新技术、新创意的配套及独立细分市场深层延伸;或向培育客户新理念、引导甚至引领市场新需求的一体化策划经营延伸。上海世博会正是给予了印刷企业大胆延伸的机会。但需注意,产业链延伸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小的空间需要拓展、历练。
[时间:2010-12-16 作者:王凌 海艳娟 李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