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值将过万亿占安徽半壁江山
五市党政领导聚巢湖共商经济圈发展大计
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日前在安徽巢湖市召开。2010年10月安徽省在香港展开经贸交流活动期间,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首先倡议并促成此事。构建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省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是把合肥经济圈建设成为安徽核心增长极和创新极、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与长三角有机融合的长江中下游重点城镇群。根据本次会议通过的合肥经济圈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2015年,合肥经济圈的生产总值占安徽安徽省的比重将提高到45%以上,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
本次会议以“共建·共享·同城化”为主题,讨论通过《合肥经济圈五市党政领导第一次会商会议纪要》和《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会商会议制度》,并签署《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五市将在规划编制实施、产业分工协作、旅游联合开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市场建设、交通枢纽和通达能力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深化合作,同时进一步推进招商联合行动、区域劳务协作、干部互派锻炼等。
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群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沈卫国介绍,2010年1月-10月份,合肥经济圈五市生产总值已占安徽省36.8%,固定资产投资占39.6%,财政收入占34.8%,对安徽省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根据合肥经济圈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国家层面,将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区域层面,将打造成为泛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西向发展的门户,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等竞争合作,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在省域层面,合肥经济圈将成为安徽崛起的战略增长极、安徽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城镇化的重要承载地、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核心区。
强化基础建设主攻九大产业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合肥经济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其中,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对内将通过以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公交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合肥中心城区和淮南、六安、巢湖、桐城等市中心城区的“1小时交通圈”和“1小时生活圈”;对外构筑以合肥为主枢纽,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综合枢纽换乘便捷化的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产业方面,合肥经济圈将形成“一核四心、三带九群”的总体布局。即以合肥市为一个产业先导发展核,以淮南、六安、巢湖和四市为四个综合产业发展中心,以京福和商杭铁路沿线、长江沿线、淮河沿线为三条产业发展经济带,重点将拓展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制造、化工、钢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煤电、印刷包装等九大优势产业集群。并形成下塘重型工业基地、袁庄煤化工基地、冯井钢铁冶金产业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经济增长极点。
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巢湖市,以及安庆市下辖的县级桐城市,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安徽省的27.65%。2009年,合肥经济圈户籍总人口达197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0亿元,分别占安徽安徽省的27.7%和38.2%。同时,地方财政收入2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8亿元,均占安徽安徽省的三分之一以上。
[时间:2010-12-16 作者:佚名 来源: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