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

  2010年11月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关于“决定将ISO/TC130/TF2转为工作组,中国提供秘书处支持”的决议,印后任务组(TF2)正式转为印后工作组(ISO/TC130/WG12)。从2007年起,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的部署下,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周密安排,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具体实施,历时3年,由我国主导并组建国际印后工作组的目标终于得以实现。

  回顾:印刷大国在国际组织中欠缺话语权

  掌握标准的制定权,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这是各国纷纷将标准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原因。标准化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印刷业而言,标准化工作要想有新的转变、新的突破,就必须改变我国印刷业在国际标准化事务中的被动局面,为此,在总署的指导下,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长期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的5个常设工作组以及其他联合工作组的组长(召集人)均由德国、美国、英国担任,亚洲未有一席之地。我国自1991年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并成为积极成员以来,已有近20年历史,尽管时常出席该委员会的相关会议,但长时间没能“实质性”参与其中的工作,从未自主提出过标准项目的提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话语权的缺失,与我国印刷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经过多年的信息跟踪,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现,现有的国际印刷标准主要集中在印刷的印前处理、印刷过程领域,尚无印后加工领域的标准。而中国是世界上装订术出现最早的国家,也是书籍装订方法最多的国家,目前印后加工的工艺分类详细、印后标准相对较多,具有牵头制定国际印后标准的有利条件。我国在印前、印刷过程控制标准化领域基本没有发言权,如不能抓住我国在印后领域的优势,把我国的优势变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的强势,错失良机,那么要实现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将是一句空话。

  突破:在北京举行年会并通过决议

  自2007年起,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一方面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的主席、秘书长介绍我国在印后加工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标准的制定情况,使他们对中国的印刷、尤其是印后加工的工艺水平和标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从国际印刷标准的完整性和不可缺失性的角度加以强调,得到他们的认同。为此,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把“承担一次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年会”和“自主提出印后标准”作为密切关联的两项工作同时启动。在200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第21届(东京)年会上,向委员会主席、秘书长表达了中国愿意承担上述两项工作的积极态度,得到了主席和秘书长的认可。

  在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第22届(荷兰)年会上,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提出上述两项提议,大会作出决议,决定第23届年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印刷标准领域的国际盛会。

  2009年9月2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第23届(北京)年会召开,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利用东道主的优势,正式提出“关于组建印后标准联合工作组的提案”。这一提案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一致赞同,大会作出决议:同意中国牵头建立新的印后项目工作组,中国作为组长并承担秘书处的工作。这是我国印刷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第一次拥有重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蓄势:多方努力推动国际印后工作组组建工作

  由我国“牵头建立新的印后项目工作组”是我国印刷行业的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但是,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规定,工作组的最终组建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能否最终组建成功并顺利开展工作,既关系到国家的形象,也关系着我国印刷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的地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的话语影响力。因此,在北京年会后,在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国内相关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重点印刷企业的配合下,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积极抓好各方面的工作,国际印后工作组的组建得以落实。

  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学习《ISO/IEC导则》(即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联盟导则),并按照《ISO/IEC导则》中关于提交新提案的程序、需提交的文件等相关规定进行认真准备,组织撰写了“关于组建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的提案(学习讨论稿)”,先后进行了8次修改。

二是为争取相关国家对我国牵头组建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的支持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了与瑞士、巴西、美国等国家相关组织、专家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反映到“关于组建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的提案(学习讨论稿)”中,为在2010年春季(瑞士)会议上讨论组建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等问题奠定基础。


  三是参加了2010年在瑞士召开的印后网络会议,此次会议是中国作为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召集人)的第一次会议,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22名专家参会。会上,各国专家充分表达了对成立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及制定国际印后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成立印后国际标准工作组的必要步骤。根据会议意见,要首先成立印后加工任务组,作为成立工作组的预备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于5月1日~29日在其工作网站上就组建印后加工任务组(ISO/TC130TF2)发起投票,20个国家参加投票,最终投票结果通过了“ISO/TC130关于建立印后任务组ISO/TC130TF2的第394号决议”,标志着印后加工任务组的正式建立,使组建国际印后工作组的工作向前迈出了坚实、关键的一步。

  四是在全行业范围内征集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组长(召集人)、秘书人选,经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审查批复,由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何晓辉担任“ISO/TC130TF2”任务组组长。

  五是为做好对国际印后项目的支撑,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印后及国内印后标准研讨会议”。来自业内印后设备、印刷装订、印后材料以及院校的26个企业(单位)的近40位领导、专家和代表出席会议。会议介绍了国际印后工作组及国内印后标准相关情况、国际印后标准现状及制定的相关程序与规定以及国内印后标准情况。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组建工作,并对相关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分工。

  六是为配合国际印后工作组的组建,同时也是适应我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印刷标准化的需要,将我国的11位专家注册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

  七是为解决经费问题,经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与国家标准委协调,将国际印后工作列入“2010~2011年度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标准化项目”。

  实现:中国华丽亮相国际印刷标准化舞台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国际印后工作组的建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的预定目标稳步推进。2010年10月13日,中国印刷标准化代表团出席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第24届(巴西)年会,并成功主持了印后任务组工作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主持身份组织召开国家标准化组织约束技术委员会的会议,这次华丽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开始,也标志着我国作为印刷大国在国际印刷标准化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经过沟通与讨论,会议就印后标准工作的制定框架达成以下共识:1.外观、测试方法、环境保护和工作内容的一般要求标准(所列并非全部,有待补充,仅为此项的基本部分);2.使用粘、钉、缝、折等方法使多张书页或多部分联结在一起的装订产品标准(尤其是书册);3.包装标准;4.表面整饰标准。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先行制定前两个方面的标准,8个国家表示了参与起草的意向。

  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在本次年会上作出决议:“ISO/TC130决定增加一个新的工作项目,标题为《印刷技术——印后要求——一般要求》,从阶段0开始”;“ISO/TC130决定增加一个新的工作项目,标题为《印刷技术——印后要求——装订产品》,从阶段0开始”;“ISO/TC130决定将ISO/TC130/TF2转为工作组,由何晓辉担任组长/召集人,中国提供秘书处支持”。

  在组建任务组以及工作组的过程中,总署领导对参与此项工作的同志多次强调,要学会运用外交手段,广交朋友、广泛争取支持,在这一指示下,中国代表团在历次会议中,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得到了巴西、瑞士、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标准化机构及专家的友好支持,正是在各国专家的积极配合下,才最终使得印后任务组工作会议圆满成功,并顺利获准转为印后工作组。

  2010年11月2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关于“决定将ISO/TC130/TF2转为工作组,中国提供秘书处支持”的决议,印后任务组(TF2)正式转为印后工作组(ISO/TC130/WG12),表明国际印后工作组正式成立。我国关于组建国际印后工作组的目标顺利实现。我国印刷标准化人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国际印刷标准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成立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组、确定新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项目,还仅仅是国际印后标准工作的开始,也意味着我们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协调各国已有的印后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我国印后标准和国际印后标准的关系,仍然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印刷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要继续携手共进,为中国印刷标准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站稳脚跟而继续努力。

[时间:2010-12-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