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长三角印刷业要把握四个字:高,宽,透,远

  作者: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顾问  车茂丰

  看待区域印刷业的发展,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发挥各自的特点,做好做强,实现优势互补。

  高--立足点要高,着眼点要高,起点要高

  应该站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的高度来看待长江三角洲经济。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下的新决策,是改变往年国民经济分散发展的不足,重新整合,改走集聚化、规模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今后加速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必要措施。在这样的前提下,长三角印刷业的发展与繁荣,也就成为必要的要求,同时也就有了经济的基础和保证。政府为长三角经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并提升一系列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条件,同时对上海等龙头城市也作出了发展规划,本人在2003年第一期《印刷杂志》“欲穷千里目,且等万纫楼”一文中,重点就谈到这方面的问题。

  “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共同推进长三角印刷业的发展”这一提法本身就反映了不是站在长三角经济整体的立场上来看问题,而是把印刷业由长三角经济中逃离出来的片面观念。上海的龙头地位是针对整个长三角经济的拉动和辐射作用而言,分行业,排名次,那是另一回事,况且龙头也不是只看一二个数字来定的。是不是龙头,要从它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来看,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明确的。

  目前“筑巢引凤”或“招商引资”的做法比较盛行,有其有理有利的一面,应予肯定。但是主办者的着眼点应由房地产开发提高到促进行业的发展,那就在招商引资这后还有很多工作该作,而不是到此为止。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条件,起点不妨定高些。不能“来者不拒”妨碍以后的整体发展。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仿效。国力院有关部门最近公布全国各地开发区共5658个,因违规撤并改组的占36%,可见存在问题。

  宽--视野要宽、观念要宽、胸襟要宽

  首先,既要讲个别企业的发展,更要重行业的整合效益,互补效应与聚集效应等。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住个别企业看,而要放宽些,看整体的发展情况与效果。只有这样才谈得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在当前的经济改革中仍然是相当重的任务,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六字方针中增添了“协调”两字,可见“协调”还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应持大印刷的观念,而不是狭窄的印刷观。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做大,更要做强,必须有方方面面的协同作战。除了关注印刷按产品门类、工艺门类划分的印刷企业以外,还有印刷设备与材料企业,此外,印刷专科院校、职校、培训机构、科研、情报、会展、网站、刊物等等,还有相关的行业协会与学校团体等,均应受到关注与考虑。

  由于电子传媒是印刷业的发展趋向,故电子传媒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不仅也应包括在内,而且还应重点关注。

  最后,看待三角洲印刷业的发展,不论长三角、珠三角或环渤海地区,我们都要以一种共同的愿望和宽阔胸襟来对待,期望能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发挥各自的特点,做好做强,实现优势互补,没有必要急于论其长短强弱。

  透--对情况的了解与掌握要透

  要发展,要做大做强,要结构调整,要优势互补,要协调……先决条件是对情况要有较全面、较深入的了解,不能光凭印象、大概、可能、应该……这样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行政机构改制后,得靠行业协会来承担扶持和协调的作用,国外很多行业协会能按季按年公布分门别类的统计数字,我们在这方面很难为老总们或行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补救的方法是:组织一些人员对三角洲印刷业的产能与相关的需求进行一些较透彻的调研,并通过这种调研,建立起一些经常性的统计汇报制度。如能做到这点,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这种调研和统计汇报制度一定应做到受业主们欢迎,符合他们的需要,而不被认为是增添麻烦。具体怎么做法,倒是很值得大家一议的,建议由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一起,按品种与工艺分别成立几个联络小组,先商讨出现代战争调研提纲和表格,以问卷调查与登门访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尽量做到透彻些。

  远--眼光要放远些,既向内看,又向外看

  一是眼光要看得稍远一些。长三角印刷业的发展成长,不是一、二年的事,是非成败,也决不是短期内就可下结论的。重点把握方向与趋势,在调研的基础上,经常召开有关方面的座谈会,增进了解,加强协调,很有必要。

  二是既要把长三角内各地印刷业的情况保持在视线之内,又要环顾到相邻四周及其他三角洲印刷业的情况。三是眼光既要向内看,又要向海外看。既要为国内的客户服务,还要为外资、侨资企业服务。这不仅是为扩大市场与业务业源,增加经济效益,还有促进印刷企业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技术质量水平的作用,是“做强”的促进剂。

[时间:2004-08-26  作者:中国印刷  来源:中国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