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印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回顾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产业规模迅速发展

  据统计,到2009年,我国共有印刷装备制造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年产值达150亿元人民币,比“十一五”初期(2006年)的130亿元累计增长15.4%,是1984年全国印刷装备制造业产值(2.9亿元)的52倍。

  2.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印刷装备制造基本实现了高、中、低档品种齐全,中低档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并有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

  “十一五”期间,多色胶印机研发和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各类平张纸多色胶印机2005年年产不到200台,2009年增加到1280台,净增1000余台,改变了以往相关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3.自主创新有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部分印刷技术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代表当代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CTP直接制版机、喷墨数字印刷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等高新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企业。各领域具体进展如下:

  CTP直接制版机: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自主品牌的CTP直接制版机,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热敏、紫激光及UV CTP等主流技术。

  喷墨数字印刷机: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喷墨数字印刷机,并顺利推向市场。

  胶印机:中型印报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商业卷筒纸胶印机取得重要进展。

  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 “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成功研制出了高速卷筒料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该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印刷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敏、光敏CTP版材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柔性版版材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4.印刷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印刷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内印刷机械制造企业上海电气先后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会社和美国高斯国际集团,促进了我国高档胶印机技术的发展。

  5.印刷装备出口取得可观增长

  “十一五”期间,印刷装备出口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取得显著增长,2008年,我国印刷设备出口额达9.81亿美元,创近年来的新高,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到5.9亿美元,仍比2006年增长11%。与此同时,我国的胶片、版材、油墨、纸张等印刷材料出口取得可观增长。

  6.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十一五”期间,随着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加工技术手段和检测技术的升级,

  印刷机械主要零部件加工质量大幅提高。计算机管理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达到或部分达到国际标准。绝大多数企业按国际标准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并进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使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欧洲安全标准的要求。五年来,印机行业在产品质量检测活动中,105家企业的百余种产品的检测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高、精、尖印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档印刷机技术水平低,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高档胶印机为代表的部分印刷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印刷设备进口额在16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国内印刷机械行业总产值的一半。例如:2007年全国印刷厂共购入1283台高档胶印机,而当年进口1135台,占购入高档机总数的88.5%。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印刷设备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在高档印刷设备市场,进口设备仍占据主导地位。

  综合比较国内印刷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问题是:科研开发能力弱,产品性能档次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在产品设计、关键核心技术、零部件材质、制造精度、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等重要工艺技术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奋起直追。

[时间:2010-11-15  作者:印工协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