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记者在临汾市文联见到了64岁的宁积贤老人。他是临汾年画院院长,也是“光杆司令”,院里只剩他一个人了。1964年,从山西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宁积贤便来到晋南工艺美术厂搞年画工作,1966年,作为年画组组长,他领着10来个人,创作了大量内容上反映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工笔套彩新年画。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年画版画展览,受到过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谚语有“腊月三十贴红绿”。过去,逢过年,广大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贴窗花、贴年画,图个喜庆热闹,祈个平安幸福。平阳木版年画历经沧桑曾在历史上几度红火。如今,平阳木版年画虽得以传承,但只零星地散落在襄汾的庄头村、曲沃的下坞村等少数村子里,濒临绝迹。
宁积贤老人有些凝重地谈到了木版年画面临着绝迹的困境。木版年画最致命的是---季节性,家庭手工的原始印刷。只有过年及婚庆时,民间艺人才印制年画,而且在传子不传女的保守观念下,许多民间手艺已失传。其次,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式美术品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木版年画被挤占得几乎没有市场了。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他至今没有一个徒弟。宁积贤老人从身后的一摞木版年画中,拿出了一幅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四美图》的影印本,(原版画现藏于俄罗斯列宁格勒东方博物馆),是在宋金时由“平阳姬家雕印”的。画面人物健美,线条简练生动,名褶流利畅达,刻工精细,刀法刚劲,说明宋金时,临汾就盛行木版年画。而平阳木版年画应该是最早规模生产的木版画之一。
在介绍印制工艺时,他随手拿起刷子,先把木版刷湿,再把宣纸润湿,三下五除二,一张精美的木版年画便显现在了记者眼前。在木版印刷的主流年代里,民间艺人手中的刻刀刻下了一年的风调雨顺,刻下了一年的美好愿望。如今在激光排印的时代里,民间艺人手中的刻刀还会刻下什么?
平阳木版年画,发源于古平阳府(今临汾、运城两地区),宋金时代,平阳便成为黄河以北的木版年画的刻印中心。1907年(清光绪33年)在甘肃额齐纳河畔黑水城旧址,俄国人柯兹洛夫发现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四美图》。
在过去,平阳的许多村子都有知名的民间艺人,如洪洞的侯家堡,临汾的土门、西芦曲、大堡头,襄汾的襄陵、庄头、陈村、贾罕、西王、单家庄等地。其内容大都宣扬的是神鬼迷信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诸如门神、灶君、天仙送子、福虎镇宅等,形式有中堂、挂笺、历画、拂尘纸、门画、斗方等。
[时间:2004-07-13 作者:Bisenet 来源:Bis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