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界集体“触电”不如强化内容建设

  10月10日,书界奥运会——第62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热闹落幕,中国参展商展出的数字出版设备引发国外媒体广泛关注。然而,中国版权输出滞后、版权贸易逆差明显仍是不争的事实。从本届书展“数字出版遭遇名家冷眼,传统出版仍处主流地位”的现状看,国内出版界与其集体“触电”,不如加强作品内容的开发和研究,打造自己的“哈利·波特”,趁早告别“拿来主义”。

  此次书展,中国展团热情一如既往,但展出的数字出版物与国外同行一样未能唱起主角;而输出的门类中,中国古籍、中医、养生、饮食等图书仍占据大半江山,老面孔伴随着老问题——逆差严重、难进主流市场、译本滞后、影响力不足……数据显示,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为10:1,对欧美更高达100:1。此前据媒体报道,作家出版社5年出版了170部外国作品,但出口的国内作品只有5部。有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出版业连温州的民营企业都不如。除了《于丹〈论语〉心得》、《狼图腾》,近几年输出版权的优秀作品似乎掰着手指就能数清。五千年文化积淀创造的优秀作品输出少得可怜,有国际影响的畅销书和作者至今还是奋斗目标。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内容的图书输出不力,还何谈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然而眼下,国内数字出版一片火热,全国近600家出版机构有九成都不甘人后,纷纷涉足数字出版领域。甚至有行业领军者已宣称,开始谋划全球布局,在全球范围内广撒英雄帖,意在全球数字阅读市场。诚然,电子书堪称人类进步的“电梯”。然而,从此次法兰克福书展看,绝大多数名家都对数字出版有所排斥。在欧洲,电子书发展前景不明晰。以图书产业高度发达的德国为例,电子书的市场份额仅在1%左右。况且,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出版都面临版权、内容资源平台构建等难题。这一新兴市场蛋糕显然不是谁都能吃,如此看来,国内出版界的集体“触电”并不明智。

  内容为王始终是文化产业显著特征,出版业的核心应该是作者和编辑构成的内容部分。国内的出版业,要培养的是创新的动力和打造系列知名图书的意识。要告别“拿来主义”,畅销书显然胜过电子阅读器。

[时间:2010-10-11  作者:出版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