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出版印刷等文化产业呈现新气象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发展,素有钢都之称的辽宁省鞍山市初步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影视音像、现代传媒、工艺美术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一带、两园、三大集团、五大基地”布局目标初步实现 。据了解,鞍山市现有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2136家;文化旅游服务、娱乐文化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税收收入10多亿元,占一般性财政收入的10%左右。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注文化产业发展,多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工作,有效地推动了鞍山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为了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鞍山市委专门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鞍山市委书记挂帅,鞍山市委宣传部具体抓落实,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被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鞍山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问题,下发了《鞍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鞍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战略。

  为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鞍山市委十届七次全会还进一步细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提出将千山文化旅游精品带建设成为鞍山文化产业的黄金带、城市建设的示范带和经济发展的增长带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鞍山市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带、两园、三大集团、五大基地”的布局结构。“一带”即千山文化旅游精品带,“两园”即鞍山高新区软件园、动漫产业园,“三大集团”即新华图书出版发行集团、电影发行放映集团、鞍山演艺集团,“五大基地”即岫玉工艺品生产营销基地、手工艺纸品加工制作基地、中国评书传播基地、千山影视拍摄基地、鞍山少儿乒乓球培训基地。

  “万水千山百湖城”规划和“五区一带”设计框架基本上囊括了鞍山的所有文化资源优势,使鞍山文化产业特别是千山文化旅游精品带更加具有区域特色。如今,鞍山的千山文化、温泉文化、玉石文化、钢铁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优势凸显,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如千山湖水库的建设已进入环评阶段;海城牛庄古镇恢复项目基本完成拆迁任务,完成了“三堂一寺”的建设;海城东四天籁谷露天温泉项目业已营业,满族风情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汤岗子健身产业城项目现已开工;岫岩中国玉雕会展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牛庄古镇、满族风情园项目成为辽宁省发改委重点扶持项目。

  同时,文化产业或产品项目陆续被引进鞍山,或在鞍山迈出发展步伐。鞍山银狐影视公司、鞍山向量动漫网游有限公司、鞍山治图文化传媒公司、深圳南天门网络有限公司、鞍山新辰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等已落户鞍山高新区。这些企业在从事原创开发和动漫技术开发的同时,还积极开发原创动漫项目。

  在此基础上,鞍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鞍山在影视业方面先后推出的《陆军特战队》、《柳树屯》、《小康路上》、《孝顺媳妇》、《乡村爱情系列剧》等颇具影响力的影视作品。鞍山市电影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以引进、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繁荣电影业,全年放映达到4400场,实现综合收入近500万元。此外,鞍山建设集电影、娱乐、餐饮为一体的豪华、舒适、高档的电影放映场所工程卓有成效,引进投资1000余万元改建新华影院。2008年,鞍山的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一般图书发行和音影制品销售总额为1226万元,同比增长12%。到2009年底,岫岩县的岫玉工艺品生产营销基地拥有岫玉制品加工户3000多家,拥有专业交易市场8家、学校1所,年创产值25亿元,从业人员达10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鞍山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还形成了国有民营两轮驱动、内资外资竞相投资的态势,并呈现出增量大于存量、民营热于国有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达7925个,从业人员为18981人,营业收入为25.6亿元,分别占总量的91.1%、54.7%、69.9%。其中,海城民营资本在音像产业、印刷产业、互联网经营产业、演出业的投资总量已接近20亿元。

[时间:2010-09-20  作者:张泰华 胡长义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