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本地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多为东莞中小型企业服务,被认为是一条可行之路。
以“世界工厂”闻名的东莞,不缺企业,大大小小企业有数十万家。在这个地方,本地高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开拓产学研空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东莞几所本地高校毕竟办学时间不长,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与外地名牌大学争夺校企合作资源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吃力。
虽然激励体制还不完善,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东莞几所高校不可能视而不见。近几年,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学校的一些骨干开始有意识地寻求与企业间的合作。
黄健求说:“我们是一所地方性院校,不可能跟清华、北大去竞争。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多为东莞中小型企业服务,这才是出路。”
他认为,从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来看,东莞的几所高校都在成长阶段,综合实力相对薄弱,要想争取到与较大企业的合作机会还有一定难度。最可行的思路是,立足本土中小型企业,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
比如,东莞有很多印刷企业,大大小小的印刷企业上千家,每年的产值巨大。光靠北京印刷学院等知名院校,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名校学生也不大愿意到基层中小企业工作。好不容易来一两个,没过两年又走了。因此,一些印刷企业希望东莞本地大学可以办印刷专业。
那么,大学办个印刷专业,需要什么条件呢?如果单靠东莞一所学校自办一个印刷专业,设备投资少则800万到1000万元,这对地方学校来讲是一笔巨额费用。所以,当时城市学院想到与企业合办印刷专业,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作为学生的实验平台,这对企业和学校而言都是双赢的。
对此,城市学院制订了“2+1”和“3+1”教学模式,即专科或本科生,前几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去实习。
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比一般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更有竞争力,因为前者拥有生产实践经验,企业更欢迎他们去工作。该专业第一届有23个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被某印刷公司全部接纳。
[时间:2010-09-17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