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职业技能大赛网版印刷全国决赛

  2010年9月2日~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选手齐聚北京,角逐网版印刷全国技术能手的桂冠。这次举办的是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网版印刷工职工组全国总决赛,也是印刷行业首次举办的网版印刷工全国性技能大比武。媒体记者于9月2日走进考场,直击了上午的理论知识考场和下午的操作技能考核现场。

  “80后”老板积极参赛

  “考得怎么样?”“超常发挥!”“能拿100分吗?”“应该没问题!”

  2010年9月2日上午,走出理论知识考场的选手曲思明自信满满,这是记者和他的一段对话。换过名片后,记者惊讶地发现,曲思明并不是生产工人,而是江苏某包装企业的董事长助理。

  江苏赛区的带队冯建军在考场外告诉记者:“我们江苏来参加决赛的不只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有像曲思明这样的管理人员,有一个还是‘80后’的印刷厂老板呢。”冯建军说,这个老板开始并不知道网版印刷大赛的事,后来他得知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要参加江苏省的预赛,就补报参加了比赛。

  “就是他!”说话间,一位身体微微发福的选手走出考场,冯建军把他带到了记者面前。记者和这位选手换过名片后得知,他叫谢勇,是南通一家广告丝网印刷公司的经理。经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谢勇的公司是他自己创办的,现在公司的年产值已达到2000多万元。虽然他学习的专业是设计而不是印刷,但谢勇声言自己操作过印刷机,并且公司用的都是高端印刷机。

  “你都是老板了,为什么还参加这个技能比赛?”

  “参加比赛不仅对自己是个锻炼,对下属也是一个鼓舞。另外,比赛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很想看看我们公司的工人的技能在全国排在什么位置。”

  实操考试紧张有序

  与上午安静的理论考试相比,下午的操作技能考核就显得较为紧张。考场设在北京市西京印刷有限公司的印刷车间内,2台印刷机、5瓶油墨和溶剂、一摞摞印刷半成品已准备就绪,一排排网印版、刮墨板和覆墨板已安放到位,桌子上放着网目片、放大镜、张力测试仪等测量仪器,等待选手们的选用。

  考生要在100分钟内独立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在已经印有3种颜色的风景画半成品上套印黑色,二是按色样调配一款复色油墨并手工刮印。在这间约50平方米的印刷车间的两端,两项考核同时进行。

  下午1点35分,考试正式开始。4名选手走进考场,2人操作印刷机,2人调配油墨,共配有6名执行裁判。

  首先应战的浙江选手洪明辉,他在做完印前准备后,把网印版、刮墨板和覆墨板安装在印刷机上,并一一进行调节,然后添加油墨、套印产品。他在印刷机周围忙个不停,晶莹的汗珠不时从脸颊滑落下来。

  在油墨调配考场,选手们从红、白、蓝3个油墨桶中舀出油墨,认真地调配。经过反复调试,在规定时间内,一位选手终于向裁判交出了自己的油墨印样。看他皱着眉头的样子,似乎对自己调配的油墨不太满意。结果发现,他的印样与色样比对之后的确有一些色差。一名在现场服务的工作人员表示,调配这种颜色的油墨确实有些难度。

  选手学习热情高涨

  “老师,您认为我的操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下午,油墨调配考核结束后,一位选手认真地向在场服务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询问道。“首先,你的红色油墨加少了;其次,刮印的方式和角度也有问题……”老师耐心地对他作出了解答。

  而像此类选手现场学习的事例在整个比赛期间比比皆是。记者在采访本次大赛的副裁判长王岩时,一位刚参加完理论考试的选手就打电话询问某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王岩对记者说:“自从今年3月下发了培训题目,我就接到了很多选手求解问题的电话,这些选手太好学了!”

  广东选手张新颖希望借助参加比赛的机会,和同行们交流学习,解决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他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与胶版印刷相比,网版印刷的速度较慢,如果在一个印刷品上同时用这两种工艺,速度就不匹配,他对此感到非常困惑。

  来自北京某光盘公司的女选手李水英表示,很多选手的日常工作都局限在自己工厂这个小圈子里,很难有跟外界交流的机会,而比赛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时间:2010-09-10  作者:左志红 海艳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