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印滚筒是印刷单元的基准
印刷单元各部分组件的作用及调节已分别讲叙过,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配合不准确,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下面以一个印刷单元的基本结构为例来详细分析,如图3.32所示。
由于压印滚筒起到传纸的作用,它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到套印精度,一旦传纸路线的相互配合关系确定后,压印滚筒的位置也就被完全确定了。
从图文的转移的角度看,印版上的图文通过橡皮滚筒转移到压印滚筒上。由于印版上的图文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位置,通常需用拉版机构或调版装置来校准,而不能通过改变压印滚筒的位置来适应印版滚筒的要求。
从滚筒的接触角度来看,要转印图文,滚筒之间应该是线接触或均匀的面接触,即滚筒的轴应该相互科行。由于压印滚筒的位置已被确定,橡皮滚筒的轴线只能相对压印滚筒来调,印版滚筒的轴线只能相对橡皮滚筒来调。
从离合压的角度看,由于离合压和调压相互作用决定了橡皮滚筒的位置。一旦压力大小不一样,橡皮滚筒的位置就不一样,但压印滚筒不能随着橡皮滚筒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2
综上所述,在印刷单元中,压印滚筒的位置是不可调节的,即为印刷单元的绝对基准。橡皮滚筒相对压印滚筒可以调节,但相对印版滚筒来说则不能调节。因此橡皮滚筒为第一相对基准。同理印版滚筒相对橡皮滚筒可以调节,而相对于水墨机构则不可调节,因此印版滚筒为第二相对基准。
从压力调节的角度看,当发现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橡皮滚筒的位置来适应;当发现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不合适时,应调节水墨机构来满足要求。
从时间和位移配合的角度来看,当发现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的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橡皮滚筒的齿轮位置来适应;当发现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印版滚筒齿轮的位置来适应。当发现水墨机构(如串墨辊的串动)与印版滚筒的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水墨机构的位置来满足要求。
上面所谈到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调节,都是在每一部件自身的工作状态完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一点在调节时勿必注意,即认真检查每一部件,如橡皮布的不平整度等。尤其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反调,即把基准搞反了。
无论什么时候调节印刷单元都需要保证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这是其稳定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尽可能使接触面的压力均匀一致。[next]
2.回转轴的轴向串动
印刷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轴向力,所以滚筒有可能轴向串动。一旦轴向串动,就会引起网点滑移或重影。滚筒轴向串动的大小一般都是由两端的锁紧螺母来控制。从推力轴承的安装和加工的角度来看,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需要有一定的间隙使其能相对运转;再一个由于回转轴受热或受压伸长,有可能使轴承卡死,从两方面的角度来看,调试时必须留有一定的轴向串动量。不同厂家这个串动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般都小于0.03mm。在不影响轴承转动的情况下,串动量越小越好。通常的调节方法是:将锁紧母完全锁紧后,再反转半圈或三分之一圈即可,更准确的方法可用千分表来检测。
3.回转轴的径向跳动
回转轴的径向跳动主要是由机器的加工及安装的误差引起的。滚筒的径向跳动是出厂前设备检验的一个主要指标。一旦发现滚筒的径向跳动过大,就要查明其原因,是加工不成,还是安装有问题。滚筒的径跳影响机器的稳定运转,同时也会引起印刷压力的不稳定,造成一系列的印刷故障。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小滚筒的径向跳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3
4.多机组印刷单元的调试
两个机组或两个机组以上组合在一起的印刷单元应如何进行调整呢?和上面的一样,关键是基准的选择。如图3.23所示,纸张由右边进入,经过第一机组到达第二机组。从纸张传送的角度看,第一组的压印滚筒首先传纸准确、稳定,才能保证第二组压印滚筒正常工作。假如第二组传纸不好,第一组传纸没有问题的话,显然不能去调第一组压印滚筒来满足第二组传纸的要求。第一组的压印滚筒如果传纸有问题,去调第二组的压印滚筒也滑有任何意义。所以第二组压印滚筒只能相对第一组的压印滚筒来调,后面的依此类推。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第一组的压印滚筒是把纸张交给传纸滚筒后才到达第二组压印滚筒的,根据传动链可以判断,传纸滚筒是第一相对基准,第二组的压印滚筒是第二相对基准,后面的依此类推。依据这种关系,在调试时,首先将传纸路线上的滚筒按基准顺序调节完毕,然后再调节每一印刷单元,印刷单元的调节按前面所述的方法进行。[next]
5.传纸滚筒
传纸滚筒的作用主要是在色组之间传递纸张。单面多色印刷时,中间的传纸滚筒必须为奇数个,这样始终能保证印刷面在压印滚筒上朝上,如图3.24所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4
根据印刷幅面大小和操作空间的大小,来选择传纸滚筒的数目。对于四开机,两机组间可用一个大倍径的传纸滚筒,因为其幅面小,在两边可同时操作。如果中间放上三个滚筒,占地空间大,没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反而影响套印精度。对于对开机中间可用三个传纸滚筒,因为对开版比较大,在两边操作不方便,需到两组的中间进行操作。
目前对开机也有在走纸路线上采用全倍径滚筒的,如图3.24b所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4b
这样中间的传纸滚筒就变成了一个。压印滚筒把纸张交给传纸滚筒的瞬间,对于大幅纸张印刷可能还没有完成,这样传纸滚筒实际上也起到了印刷的作用,因此对这个滚筒咬牙的要求和压印滚筒的完全一样。对这个滚筒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防止纸张背面蹭脏,因为印刷面正贴在滚筒的表面上,但最理想的办法应从设计上解决,即在压印滚筒上印刷完毕后,再传给传纸滚筒。 [next]
6.纸张在印刷单元中的运动分析
纸张在压印滚筒上的运动已详细分析过,纸张在其它滚筒上的运动同压印滚筒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纸张在印刷单元中必须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定位的保持性)。纸张在滚筒中的运动关键是在相互交换过程中的运动,如图3.25与图3.26所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5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6
(1)交接的第一阶段这时第一组咬牙咬着纸张,而第二组咬牙刚刚打开,牙垫和牙片位于纸张的上下两则。
(2)交接的第二阶段这时第一组的咬牙仍然咬着纸张,第二组咬牙也咬着纸张。
(3)交换的第三阶段这时第一组咬牙打开,第二组咬牙继续咬着纸张,于是完成了纸张的交接。
纸张的交接应该是在牙垫平行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两组牙垫平行之间的间隙对传纸有着重要影响。从印刷的要求来讲,纸张的前口应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但是这在交接过程中很难做到,如图3.27所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图3.27
从图中可以看出,恰好合适的纸张只有一种,即咬牙咬住纸,其厚度等于两组牙垫之间的距离。当纸张的厚度差别太大时,纸张前口的波浪形就越加突出,因此每一台机器都有其适用的纸张厚度范围。要检查咬牙的工作情况,可用其技术条件给出的最薄纸印满版实地来观察。
从印刷的要求来讲,纸张应始终保持和滚筒紧密接触,即包围在滚筒的表面上。但是由于纸张的厚薄不一样,越薄的纸其柔性越好,切向取向的趋势越小,越容易附着在滚筒的表面上;越厚的纸柔性越差,切向取向的趋势越强,越不容易附着在滚筒的表面上,就有可能和其它接触面相碰,使印品表面蹭脏。
因此纸张越厚,滚筒的直径应该越大,但是滚筒的直径增大是有限的,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做成象平台那样。为了仍然能使纸张不与其它部件相碰,在滚筒的里面装有吸气装置,吸住纸张的尾部,在滚筒的外面装有吹风装置,把纸张压在滚筒的表面上。
7.开闭牙凸轮
滚筒的咬牙进行交换时,必须通过专用机构将其打开和关闭,这个专用机构就是开闭牙凸轮。开闭牙凸轮有两种:一种是高点闭牙,低点开牙;另一种是低点开牙,高点闭牙。高点闭牙是采用凸轮强制将咬牙合上,稳定可靠,在低点通过弹簧的恢复力开牙。低点闭牙是采用弹簧在低点处合牙。当机器低速,且实地面不大时,这种开闭牙方式还可以。当速度一高,印刷实地面加大,弹簧由于其本身的惯可能造成合牙不稳,而且这时弹簧受力最小,容易造成纸张滑动。开牙时靠凸轮强制打开。从力学的角度看,高点闭牙充分利用了弹簧的变形,而低点闭牙则没有发挥弹簧的最大潜力。但是高点闭牙的凸轮必须是整周的,而低点则不需要。所以用高点闭牙时,要考虑其重要性,一般压印滚筒的闭牙应采用高点闭牙,而中间传纸滚筒可采用低点闭牙。
8.滚筒的要求分析
滚筒是印刷单元用的最多的一个部件,它和印品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它的要求也就比较苛刻。
(1)滚筒的利用率滚筒的利用率就是滚筒的非缺口部分的弧长与滚筒周长的比值(0-1之间),这个比值越大,滚筒的利用率就越高。因此小滚筒大幅面必定是轮转式胶印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2)滚筒的直径滚筒的直径越小越好,直径越小,其加工精度越容易保证,但受到印刷幅面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小下去。
(3)滚筒的长度滚筒越短越好,越短刚性越好,压力越均匀,因此四开机印的产品在同等条件下应比对开机印得好。
(4)滚筒的平衡滚筒的平衡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转的稳定性,因此最好能对滚筒进行动平衡试验。
(5)滚筒表面的加工精度滚筒表面的加工精度越高,印品的质量就越高,所以滚筒表面一般都要经过磨削加工。
(6)滚筒表面材料由于印刷环境酸性物质比较多,很容易使滚筒表面生锈,因此其表面必须能耐腐蚀。除此之外,滚筒表面的材料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这样才能保证印品质量和抵抗疲劳冲击。
(7)滚筒的重量滚筒的重量越大,回转惯量越大,刹车就越困难。因此在新设计滚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强度保证的前提下,重量越轻越好。
[时间:2010-09-10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