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出版国际合作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欧盟经济体以及日本等国家经济企稳回升,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下滑态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性增长,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短期内形势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胡锦涛主席在论述世界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时指出,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会有所变化,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政府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职责有所强化,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多元化会有所推进,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会有所上升,但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先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四个未变”的发展趋势会继续凸显。

  出版业既是一种文化生产传播活动,也是一种产业经济活动,与人类的物质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把此次论坛的主题定为全球出版合作与中国市场机遇。大家看到,2009年全球出版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国家增速减缓,但中国出版产业逆势增长,年末总产值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不仅成为全球第二的书报生产国和出版大市场,而且有关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中国创造、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等话题更是受到全球出版业的广泛关注。开放的中国,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围绕此次论坛,我想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出版国际合作与大家共同探讨。

  后金融危机时代 国际出版业的新特征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也给国际出版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

  国际出版业兼并重组态势进一步加剧。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日渐消散,全球经济一步步走出低谷,出版业并购也告别寒冬。美国《出版商周刊》最近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如今并购的条件也开始慢慢成熟。”美国一家媒体信息服务商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市场共达成234宗并购交易,同比增长70%;总交易额为82亿美元,同比增长400%。其中,媒体并购市场达成交易198宗,总交易额约为45亿美元。在经济危机的震荡之下,全球书业在变革中急速深化,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正如火如荼。自2009年以来,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购买阿尔伯特·雷内出版公司60%的股份,贝塔斯曼阿瓦多分公司收购德国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出版社,美国开普兰出版社收购专业出版社克里夫兰医学出版社,美国作家出版社购买按需出版商利贝斯,英国尼古拉斯-布莱雷出版公司购买美国戴维斯-布雷克出版社……从这些并购案例可以看出,拓展新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国际出版力度正成为目前国际出版业兼并重组的三大方向。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金融信贷的放松、企业资金收益的改善,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向纵深领域的同业并购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好转而加剧。

  新兴业态的发展成为国际出版业增长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范围内的出版格局和出版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企业正向内容产业进军。与此同时,国际出版传媒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一个全新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形成。从近期各种媒体对2009年主要传媒集团营业收入报道的数据来看,2009年数字产品及服务为培生集团带来了17亿英镑的收入,达到总收入的31%;西蒙舒斯特2009年收入下滑7%,但唯独电子书保持了增长势头;兰登书屋2009年得益于电子书项目的拓展和阅读器等设备的普及,使其在德、加、英、美的电子书销售都有了三位数的增长;荷兰威科集团电子业务的强劲增长有力地削减了市场不景气对印刷品订阅、其他非周期性产品销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使其2009年的总营业收入实现了2%的增长;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数字产品的迅速发展给集团的高教和学术出版业务带来提升,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5%。此外,施普林格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里德-爱思维尔集团等,这些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无一不是来自包括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在内的数字产品,特别是电子学术期刊,已经成为利润率高且稳定的增长领域。目前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主要业务均已融入互联网,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和服务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中国也不例外。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收入达到799亿元人民币,总产值继续保持了每年50%的增长速度,以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等为标志的新型出版业态异军突起,已成为中国出版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引起国际出版业的广泛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漂亮的“中国答卷”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在应对危机与挑战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一系列促发展、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贯彻落实,出版业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出版市场也受到了国际出版集团的重视。目前几乎所有国际大型出版集团都以不同方式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欧洲一直是英国出版业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据了40%的出口市场份额。但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英国图书出口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增长最为缓慢,甚至没有任何增长,而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图书销售额却增长了44%,达到2200万英镑,首次超过其在香港地区的1680万英镑销售额和在台湾地区的880万英镑销售额。《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图书市场。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国际出版业的共识。众所周知,传统出版时代,企业每生产1吨纸需砍伐17棵大树。在全球号召低碳减排的大背景下,保护人类环境、推进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愿意为本国人民的福祉作出不懈地努力,更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全人类的未来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高度负责的态度。中国出版界也正在为此作出积极的努力。一方面不少出版社出版了系列关于低碳经济、绿色生活的图书,倡导国民从改善生活习惯做起,从减少生活作息所消耗的能量做起,教育青少年要学会保护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到建设低碳城市、生态文明的行动中来。另一方面,出版界也在从自身做起,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使用森林友好型纸张,加强环保纸和再生纸的使用率,用实际行动支持低碳出版。与此同时,数字出版带来的阅读革命正在悄然兴起。电子书正在潜移默化地丰富并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网络阅读、绿色阅读已经日渐成为现代人所接受的读书方式。目前,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编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其中特别强调节能环保,将通过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特别要推动产品用纸循环使用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以打造环保、绿色、低碳的新闻出版业。

  合作共赢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出版业的共同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出版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为世界出版格局的调整和出版资源在国际间的大流动、大融合带来了机遇。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世界出版全球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而中国出版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形成一个平等、高效、互补、共赢的世界出版新格局。当前,国际出版业跨国界合作与交流正日益频繁。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跨地域、跨国界的总趋势下,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的机遇,同时也是世界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中国出版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国出版业共同发展的需要。优秀作品是人类共享的财富,促进优秀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是中外出版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从出版行业的发展,从出版人的文化、社会使命来看,还是从出版业在国际市场融通、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加强国际出版合作,都是一个互惠双赢的选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仍将是中国出版业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下页看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机遇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前景
  中国出版国际合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机遇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发展和世界范围出版业发展的走势来看,以下四个方面正引起中外出版界的高度关注。

  第一,全球出版仍有发展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将继续提高,跨国文化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并购重组势头仍将继续加强,产业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这给中国出版业参与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更加关注,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给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受中国和平稳定的大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所吸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汉语热”使汉语学习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热潮,这给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二,中国出版市场快速成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刚性需求不断扩大,为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8亿人口的文化消费潜力增长迅速,为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了解国际社会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需求;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出版产品需求将会持续走高,市场潜力大。

  第三,科技发展催生新业态、新阅读。3G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出版业的推广运用,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条件;以电子书、手机出版、网游动漫出版以及数据库出版等为核心的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以互联网传播、无线通讯传播、有线电视网传播以及卫星传播等为主体的新型传播渠道的建立,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第四,改革发展是走向国际化的新动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及措施,为中国出版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新闻出版业在国家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建设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带来了新动力;中国新闻出版业不断深化改革,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丰硕成果,为开展国际合作创造了新体制、新机制。

  以上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将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出版的国际合作也受到以下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是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不同民族之间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不同,一些在中国国内形成热点的畅销书籍并未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

  二是由于个别国家对中国国情的曲解和误解,不愿正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愿面对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着的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愿消除对中华文化固有的偏见,这些都给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增加了阻力。

  三是中国出版市场原创的世界性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能够产生较大国际影响的图书还比较少,出版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内容、语言、印制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还难以为国际读者所认同。

  四是中国出版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不足,出版企业普遍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在内部运营机制、策划编辑、营销推广、版权贸易、翻译力量等方面与国际大型出版企业相比,总体上还有不小差距。

  五是出版业国际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国内出版发行体系还普遍存在着方式落后、渠道分割、网络不健全、信息不畅通、物流单一等问题,还没有建立起统一开放的、现代化的、市场化的、国际化的现代流通体系。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中国出版开展国际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阻力,也是我们努力改进的重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前景

  当前,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在合作出版方面,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合作模式已经走向包括图书、期刊、数字出版产品等在内的多种出版物型态的合作;在版权贸易方面,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品种、数量、结构和范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版权输出引进比从“十五”末的1∶7.2缩小至2009年的1∶3.3;在实物进出口方面,数量在不断扩大,与“十五”末相比,2009年实物产品出口数量增长10.97%,引进数量增长94.67%,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出版物产品被成功引进或输出;在加工贸易方面,中国的印刷外贸加工产值在逐年增加,2009年比“十五”末增长75.86%,区域优势地位作用进一步显现;在项目合作方面,中外出版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出版项目和种类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出版产品;在资本合作方面,中外出版企业采取参股、联合、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的案例越来越多,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中国政府分别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家达成了出版专业人才互相交流与培养计划,今后将继续加大国际出版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有着强劲的动力。首先,开展国际合作是中国出版业实现出版强国目标的客观需要。中国出版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在图书出版、报刊发行、印刷复制加工等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要继续壮大中国出版业的实力,只有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合作的数量和范围、规模和质量,才能不断向世界出版强国迈进。其次,开展国际合作是中国出版业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逐步完成,更多的出版企业走向市场,成为新型市场主体,开展国际合作成为出版企业做强做大的迫切愿望。再次,开展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共享世界文明成果的使命要求。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共享人类文明成果。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方面,世界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了解的愿望日益迫切,希望有更多反映中国当代发展的优秀图书不断推出;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了解世界各国最新的发展成果。因此,合作共赢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只有合作才能带来更多的机遇,只有合作才能开拓更多的市场,只有合作才能分享更多人类文明的成果。

  展望未来,中国出版国际合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将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出版企业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新闻出版企业用好用足贴息贷款等有关信贷和金融产品,积极有效地拓展国际合作相关业务。

  二是实施系列工程。为了力推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并完善“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的数量和范围;设立中华优秀数字出版物推广工程,鼓励围绕数字出版产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实施边疆地区国际合作计划,鼓励边疆省份出版业加强同周边国家开展跨国境的区域性出版交流与合作;鼓励在“汉语热”的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广对外汉语教材。

  三是搭建系列平台。中国政府大力助推出版业开展国际合作,将努力打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出版、版权交易平台,办好大型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积极搭建以新疆、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等边疆省份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新闻出版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中外翻译人才库、版权交易信息库、重点项目库、中外作家库等为中心,搭建多语种的国际合作信息服务平台,为中外出版企业开展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四是发挥企业作用。出版企业是国际合作的主体和主力,希望中外出版企业努力扩大版权合作领域,在保持原有版权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学类、科技类、少儿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合作,提高版权合作的质量。大型企业要主动加强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版权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展同发展中国家的版权合作。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开拓新的版权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在动漫网游、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方面,加大对数字出版内容的版权和技术合作力度。

  五是开展项目合作。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共谋发展,开展多方面的项目合作,鼓励中外出版企业继续探索在图书、期刊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对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

  六是开展资本合作。中国政府在出版物市场准入方面一直认真履行世贸组织协定项下的各项义务,目前所有承诺已经全部履行。国外出版物、音像制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十分畅通。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开展和探索多方面的资本合作。支持各种所有制出版企业通过与国际出版企业的合资与合作,在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各种所有制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

  七是开拓营销渠道。在巩固和利用好现有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鼓励中外出版企业积极开拓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型载体,加大对数字出版产品的合作力度;鼓励中外出版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合资打造流通网络,推动出版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八是实施人才计划。开展国际合作,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鼓励中外出版企业继续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互用计划、互培计划。学习借鉴国外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选题策划、市场运作、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经验,用国际视角加强对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国外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引进,欢迎国际出版业高端人才到中国发展,注重发挥国外作者、翻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拓展海外出版人才培训基地,丰富培训的形式和手段,使全球出版业发展有人才保证。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合作共享,出版业才能繁荣。我们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出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促进出版产业的更大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共识、相互尊重、消除隔阂架起友谊的桥梁,为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传承和推广作出更大贡献。开放的中国诚挚地欢迎各国友人参与到中国出版的改革发展与国际合作中来。

  注:本文系柳斌杰在8月29日召开的2010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报告

[时间:2010-09-02  作者:柳斌杰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