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发展 东莞印刷业经营水平明显提高

  2001年,东莞全面拉开了建设“文化新城”的序幕,经过10年的努力,东莞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一座文化新城拔地而起。近日召开的东莞市领导干部会议总结了十年文化新城建设的成绩,也指出了种种不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成绩:围绕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音乐剧之都的目标,市、镇、村三级共投资63395亿元,建成公共图书馆(室)471个,博物馆30座,文化广场511个,文化设施占地总面积87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30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521万册,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东莞市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约1.7万场次,参与群众达1500万人次。

  不足:东莞群艺馆尚属无级馆,服务人口超过20万的镇(街)中,只有长安图书馆达到了文化部的相应指标。东莞市行政村文化室的达标率仅为50%左右,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验收达标率仅为21%,与国家标准相差甚远。

  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成绩:兴建了玉兰大剧院、岭南画院、东莞文学艺术院文艺创作载体,组建了相声小品、打工歌曲、报告文学、音乐剧等10个各具特色的文艺创作基地,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不足: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不高,缺乏精品力作、文艺名家和创作载体。除了音乐剧《蝶》外,尚未创作出代表东莞形象的文艺精品,还没有作品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还没有出台扶持和引进重点文艺创作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也缺乏高端文艺创作人才发挥才能的重组平台,更无引进高端文艺人才的优惠政策;东莞唯一的专业院团东莞歌舞团东莞分团已签约到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专业院团。

  文化遗产保护

  成绩:东莞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77处。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国家级名录,19项入选省级名录,2人获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入选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不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不够。一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缺失,一直没有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规划,也无地方性保护规章和专门管理机构。二是名城格局和风貌破坏较为严重,古城的城墙已全部拆毁,4个城楼仅存1个,护城河已全部封盖,标志性建筑陆续被拆除,目前仅保存了骑楼街和少量民居,古城风貌已基本不存在。三是历史人文特色彰显不足,对虎门销烟、莞香、袁崇焕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特色人文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整体性和规模化。

  文化产业发展

  成绩:文化产业初步形成涵盖“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包括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业、创意设计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行业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三个层次的比例为30:29:41。印刷复制、动漫衍生品制造、歌舞娱乐等优势行业的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不足: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一是占gdp比重偏小。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文化产业的优势集中在印刷复制、文化产品制造等偏向传统制造业的非内容产业,创意设计、动漫、艺术等产业较为落后。三是龙头企业缺乏,一直没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即使优势行业印刷业,年产值过亿元并进入“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排行榜的企业也仅有4家。

  文化队伍建设

  成绩:2004年以来,东莞市文广新系统共引进人才1060人,其中通过市文广新局统一招考引进195人。

  不足:总量不足,东莞市各类文化事业单位有各类文化人才2362人,仅为广州的1/3;结构不优,全系统拥有高级职称人才46人,仅占总数的1.99%;人才分布不均衡,经济欠发达镇街人才相对不足;占编现象严重,许多镇街文广中心的编制被当地政府、网络传媒公司占用,有些镇街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入编人员长期不到位。

[时间:2010-09-02  作者:佚名  来源:南方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