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升级 小印企的自我救赎

  在某经济类报纸上看到,一位政协委员说了这样一句话:“小企业,你就好好地活着吧!别轻易折腾什么升级转型了。”无论该委员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语态讲的这句话,笔者都忍不住要问:“小企业怎么才能好好地活着?小企业不升级转型能不能好好地活着?”

  笔者参观过不少小型印刷企业,看到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生存境况大不相同。有的小企业,长期为归属单位生产固有订单,凭着旧有体制格局,至今仍远离竞争市场;有的小企业,在微利甚至无利的工价订单中讨饭,在廉价低档胶材、油墨的挥发气体中生存;有的小企业,3台数码印刷设备,十几台印前设计电脑,在明亮洁净的环境中进行高附加值产出。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行进中,第一类企业不转型,明天众职工将如何托付?环保呼声在全球范围内日益高涨,国内环保标准不日出台,第二类企业不转型,社会岂能允许污染立锥容身?转型的结果并不是让所有的小企业都标为第三类数字印刷企业,而是要在创新模式的基础上,以多样化方式,在健康、符合经济发展潮流的轨道中运行。升级并非单单指扩幅面、上技术、上速度,转型也不可能都去做前景看好的数字印刷、标签印刷。比起规模化升级来说,练就扎实的质量管理内功,巧妙地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创新开发,找到符合市场潮流的发展途径,并非小企业就没有优势。升级转型当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但也并非是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升级转型,首先应有理念上的更新。由理念导引的“便利化”转型对于小印刷企业来说虽不华丽,但却实实在在地贡献于民众的需求。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日本有1名~3名职工、年销售额约合人民币100万元的微小企业占日本印刷产业企业总数的44.5%。小企业的市场存在价值在哪里?日本这些10人以下的小印刷企业星罗棋布于日本岛,竟然不比日本便利店少。市场便利化、个性化、微型化需求当然就是这些小企业存在的基础。

  对于转型,不妨归纳诸多专家的诸多建设性论断:银行家瑞斯通(Wriston)的建议是,将资金“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留在能很好利用它的地方”。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的建议是“将‘利润’表达为‘贡献’”,亦即转变观念,通过个性增值服务贡献于客户。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今天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攀山、涉水,转型、升级,要的是富有创意的灵性转身,而非笨重的资金砸入。

  经济环境越透明,企业的个性优势就越重要。社会环境越透明,对企业的公益要求就越高。社会看到的是:“通过巧妙地利用最便宜的资源,以节省最昂贵的资源”。环保、低耗也是企业贡献社会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当前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所指。

[时间:2010-08-27  作者:王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