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挖掘时间资源
时间,可指时间间隔,亦可指时刻,即瞬间。时间间隔,是物质运动所经历的时段:时刻瞬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某一时点。
在企业经营中所讲的时间,通常是指时间间隔。8小时工作,就是指这段固定的时间间隔。然而,同样的工叫、时,对每个人来说,所完成的工作量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在这相同的时间间隔里,人们占有的空间可以大不一样,做事的速度或者说工作频率可以大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里创造出的价值成果是大不一样的。十几年前发源于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其含义是极为明确的,就是要在同样的时间间隔内做出超过别人,超出常规的事情,创造出尽量高的价值。
现实中,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是人人皆知的现象,所以才有“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要挤总是有的’说法。在企业里,工作时间不能充分利用而导致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是司空见惯的,大量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就如同一个宝藏,资源无限,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在企业里,管理人员的时间最富有弹性。企业对每个人的时间间隔是以工资的形式投了资的,时间是企业的资源,以计时工资制度为主的企业对时间的投资数额基本上是固定的。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能否管理好属下的时间,将使企业对时间的同样投资产生相差很大的回报。
1.生产、工作效率中包含着质量和速度两大要素。
在生产中,效率高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合格,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因为不合格的产品数量根本不能算作统计基数,生产效率高是指生产合格产品速度快。
在工作中,办事的水平高不代表速度高,只有办事的速度快而且水平高时才能说是工作效率高。
我们经常提示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时间,其含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里做更多的事。
2.做一件事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就是指办同样一件事,所用的时间越少越好,这还是办事速度问题。
我们是印刷行业,是为客户加工的,每年订单很多,例如我们华联印刷,2003年大订单有2700多个。如果把每个订单的生产时间拖长1倍,全年就只能做1350个订单了,如果再缩短1半,全年就能处理5400个了。在固定成本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情况下的经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可能是亏损,一个可能是盈利。这就是说,管理人员必须要以订单为核心狠抓每一个订单的生产时间,要尽量缩短时间,力争在固定的时间里做尽量多的订单,这就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我们考核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准就是他的工作效率,人的价值不同也正是表现在他们的成果产出率不同。
我们不要怕员工在工作中出差错,重要的是出错比率,追求的是出错率越低越好,而不是不干事也不出错或少干事少出错。
3.立即行动,缩短一项工作的准备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降低时间成本。
经营当中会不断有新的方案要实施,新的技术要推行,新的工作要开始。如果还没看准则权当别论,如果基本看准了就SrJ再等,立即行动。然而,现实当中经常出现本来已经看准了的事,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立即去做而耽误了商机,当想做时已经为时太晚,被别的公司抢占了先机。
不能立即行动的原因有各式各样:
公司的决策程序太长、太复杂,本来只是生意上的事情,可是却要仿照政府的严密议事程序去办。政企不分的年代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不少规矩是与政府相差无几的。企业决不能把生意的决策过程当成政策的决策过程去处理,那样的话,一项工作的准备时间太长了,管理成本太高了。
另外,怕负责任或未被授权也是一种使经营上的简单问题议而不决,拖延时间,贻误战机的重要原因。
再有就是企业内繁琐的做事习惯拉长了做一件事的准备时间。本来有关人员在一起讲一下就可以去做了,可是非要先整理成文字,传阅修订,然后再去做;发现了问题要解决时,本来站起来,走过去,统一一下认识就可以了,却先要在电脑上打出电子文件说明情况,留下文字记录,本来是个很少发生的个案,开个会解决了就行了,可习惯上要先从制定规则条例开始。这样的传统做事思路的结果是企业行动缓慢,竞争力差,经营方法完全脱离了市场。
看准了就要立即行动,越快越好,节约了时间,就是提高了效率,就是节约了金钱,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新的利润。
为了缩短一件事的准备时间,企业要大力简化办公程序,例如能不打印的文件就不打印,能不成文的就不必要成文,文件、邮件不必超范围发放,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 发,以免浪费无关人员的工作时间,企业要极大限度地减少会议。在企业,参加开会不要当成政治待遇,而是要解 决具体问题,所以,开会只需找有关人员,可不到会的不必到会。开会前,主持者要基本有了方案,尽量少展开讨论,尽快决定,目的都是节约时间,节约会议成本。企业不必要求长篇大论的各类总结、报告,更忌空洞无物、不着边际的汇报。要提倡务实,务实可以节约出大量的时间让大家去做实事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4.守时,准时,是企业经营中铁的原则。
越大的企业,就越像一台庞大的机器,互相关联,互相交错,密不可分,共同运转去完成同一个任务。每个人,都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每个部门,又如机器上的一个部件。哪个零件不转了,整个机器都无法正常运转,如果一个部门停止了,整个部件出了问题,机器肯定也就全停了。也就是说,每个人停顿的时间带来的损失是其本人时间的数倍、数十倍或更大。
首先要守时,企业中每个人都要十分遵守时间。对外经营守时,这是已经被人们高度注意了的事情,因为不守时就是耽误了客户的时间,会影响客户对我们企业的看法。然而,对内守时则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不少人以个人为中心,为了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开会要别人叫几遍再来,他忘记了由于他晚到十分钟,企业就要浪费几倍、十几倍乃是几十倍的十分钟。准时、守时要成为经营中铁的原则,才不会使大量的时间财富白白浪费。
守时的另一个含义是缩短一个订单的生产流程。印刷企业是以完成订单为核心运作的。首先是订单很多很多,而且各不相同,然后是每一个订单都要经过若干部门很多人之手才能完成。从时间上来看,完成一个订单的过程是很多人工作时间的互相衔接、重叠、等待,形成一个长长的时间流。如果一个人不守时间,没按时完成本工序工作,就会使时间流形成断流,拖长时间流,导致拖延交货。合理有效地组织订单生产的关键是每个环节都依时完成,以确保生产流程准时,即可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订单的生产。
五、向习惯挑战,寻求效率剔除无用成本
每个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习惯。遇事怎么办,企业都是有规定的,基本不用再去想,按习惯方式去做就行了。
举一个小例子:某总经理在市场看上了一种签字笔,很适合自己用。于是,回到单位后通知了行政部门主管,行政部主管通知了采购员,采购员写了申请报告,按规定逐级签了字,然后去采购。采购回来按制度入库,然后再通知办公室领料,从库里领回笔来,发给总经理。这样做有没有问题呢?按习惯讲当然没问题,因为公司有行政物料采购制度,文化用品申领制度,仓库保管制度等等,大家都按规矩按习惯办事了,虽然过程很长,但符合规矩。
然而,同样这件事,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人,处理方法是不相同的。个人企业或民营企业老板,可能喜欢就顺手买了,没几个钱,也耽误不起再让别人采购的功夫,办事比较灵活的企业主管可能先自己垫钱买了,然后再依手续报销,补办出入库相关手续。他可能也不是在意这几个钱,而是习惯上的“公私分明”,下意识地就这样做了。
上面谈及的三种作法,最简单的是自己买了回去用就完了,只用几分钟时间一个人就完成了,其次是自己先垫钱买了,然后再办采购手续,涉及了单位的几个人,最复杂的是依制度调动了数人经过一段时间完成的情况。三者相比,所用时间的差距是巨大的,买笔的附加成本是有天壤之别的。
当然,这是一个我归纳的并不一定有代表性的例子,为了试图说明习惯性作法不一定符合降低成本的原则,而且其中可能包含着巨大的浪费,这也可能是导致企业管理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有勇气以降低成本为最高原则向习惯作法挑战,不要让习惯成为成本的黑洞。
向习惯挑战,就要审视身边的每一具体事项。不能一涉及具体问题,一涉及到成文的制度,涉及到个人利益就认为无法改变,无成本可降了。我们可以采取先否定的方法,看一看可否改变习惯作法,如果对节约成本有利,就下决心改变习惯。要改变习惯不但要下决心,而且要痛下决心,因为形成了习惯的惯性力是巨大的,改变起来是极不容易的,不通过一次有力度的成本行动,不以不改变不罢休的气势去冲击,最终将是风雨过后一切旧序照常。
举几个企业里常见的小例子:
1.快递公司给我们印刷公司传递样书、蓝样、发票和小宗货物,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于是营业部、客户服务部就开始充分利用快递公司,原来营业人员可以自己顺道进城送的,原来公司自己的车、经理们的车可以顺道捎带的,都交给了快递公司。到了收款时才发现,每个月要多花一两万元,而且还在逐月攀升。公司经理会上多次提出要改变什么都依赖快递的问题,但收获不大,因为已经开始形成习惯了。
2.在工作中打电话聊天,或夹杂着非工作内容对话太多的现象,已成为一些企业的公害之一。有时一聊就是十几分钟甚至个把钟头,有时通话对象就在附近或本公司内,联系工作的话走去也打了几个来回了,可是在电话上谈个没完没了,问题不但是浪费公司电话费,而更大的浪费是工作时间的无效。
3.有些企业长期订阅了很多报纸,哪个部门都不愿意减少,因为大家很需要从报纸上看形势,找政策,有了电脑之后,各部门都要求能上网,说是要查资料、找信息。每天从报纸和网上如大海捞针一样寻找对公司有利的政策、信息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这种投入的资源不只是硬件,更多的是员工的工作时间,要知道,多数人并不是公司的信息人员。
4.不少企业都有不少仓库,各类零配件过量储存,各种生产物料过量储备,这是为了防止万一不能及时买到 影响生产而备。印刷业很景气的年代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资金充裕。但如今进入了竞争极为剧烈的微利时代,就要考虑新的处理办法了。
5.车间现场的摆放往往是按习惯进行的,很少有人考虑合理与否。前几年,香港中华商务曾经聘请日本原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位副总裁,顾问公司的5S运动情况。他看完某印前中心后提出了重新安排各种设备的建议,而且演示了这样可以使产品在印前中心完成循环后,整体人员可以少走50%路的道理。这个问题我们公司内的人谁也没有想到过,一直那样摆放,那样作业,已经成了习惯,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合理不合理。长期习惯了的作法中可能包含着很多不合理。
真的,我们身边周围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习惯了的,其中会有诸多不合理,浪费很多资源。习惯成自然,一成自然就成了合理的了,于是,再改变现状就十分困难。我要大声疾呼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再困难也要改变,这就是要采取成本行动,用强力改变不合理的习惯,形成新的、成本最小而效率最高的新习惯作法,并把它上升为员工的行为规范。
之所以有本文,是因为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感到印刷的竞争还会愈演愈烈,不解决成本问题,很多企业前景暗淡。要降低成本,很难找出抓住一个点就可以解决全局的方法,必须重审每一项成本,不管大小,千万不要因为小而忽略。大是小积累而成的,每一项成本都降低了一些,合计起来的数额就可能很大,由此而使企业扭亏变盈,或便利润大大提升一步。成本行动,始于足下!
[时间:2004-05-10 作者:张林桂 来源:中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