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被誉为中国电子图书产业航向标的eBook产业年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许多业内人士仍然记得第一届产业年会那温馨又振奋人心的主题--eBook的春天。时隔一年,中国的eBook发展虽然经历了SARS期间的尴尬,整体发展却仍然不容忽视,eBook的确走进了温煦的春天。上升的数字与上升的热情给出版社和一直致力于电子图书推广的方正Apabi都带来了欣喜与希望。2003年措施的延续与2004年新计划的出台,共同构建着eBook之路上的关键词。
概念:ePaper战略
ePaper是方正电子2004年正在启动的新战略之一。对此,北大方正电子副总裁周劲这样向记者介绍:“电子书、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组成我们E-publish的概念,电子公文即E-docunent,而E-publish和E-document就组成了我们ePaper的概念。这一概念与E-reading有相通之处。E-reading是读什么呢?就是ePaper。不管是读书读报,ePaper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字面上看,ePaper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从方正Apabi近期的发展动向看,ePaper战略的启动至少有两点意义。第一,方正Apabi已不再将eBook发展局限于一本完整的电子图书,而是着力突出“e”的特色。每一本eBook实际上都由许多ePaper组成,但若是从内容到版式都与原书一模一样的话,电子出版的灵活性优势就难以显现。ePaper概念将有助于eBook生产思路的打开,它不一定是一本完整的书,可以是部分的,甚至也可以是几本书的综合,通过灵活组合ePaper来生产eBook,达到促进图书宣传或盈利的目的。例如,方正Apabi在去年年末推出了“e纸互动”方案,由出版社提供当月新书或即将出版图书的出版信息、封面、全部或部分内容甚至专业书评,然后制作“试读电子书”,这样的eBook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对纸书的创新,因而形成其独有的吸引点。第二,ePaper意味着方正Apabi竞争战略的纵深拓展。在eBook的“圈地”完成之后,方正Apabi应该进入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的领域形成多线的立体竞争优势。而E-document则专为电子政务服务,这将成为方正Apaib继eBook之后的又一个重要业务分支。
网站:“eBook第一时间网”
在本届eBook产业年会上,方正A?pabi宣布启动新的电子书服务工程:“eBook第一时间网”。(http://eBook.chinesebook.com.cn)这项服务是在同步出版、e纸互动等计划的支持下,依靠方正Apabi已有的出版社、图书馆资源建立起来的。网站的制作、维护完全由方正Apabi负责,图书馆只要在首页加入该链接,就能方便广大图书馆用户直接进入这样一个分类有序、以新书为主的电子书网站。
“eBook第一时间网”的发布,亦有两点耐人寻味之处。首先,“第一时间”意在强调所选电子书的新、快。方正Apabi做出三项承诺:精选出版社当月新书、免费阅读新书前三章、每月都有新书上载。从旧书、新书到同步书,eBook无疑进入了一个“速度时代”。更重要的是,在eBook面向读者的B2C的模式受制于诸多瓶颈而停滞不前时,方正Apabi寻找到面向图书馆B2B发展模式,逐渐打开了市场通路。这一次“eBook第一时间”就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延续和推动。如果说以往方正Apabi的电子书生意只到将电子书卖给图书馆为止的话,那么现在它正在向读者延伸,借数字图书馆之力来扩大eBook的影响力,将图书馆读者吸引到电子图书的阅读上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出版社电子书资源的整合,是一项为出版社、图书馆省力而读者受益的服务工程,同时也必然为B2C模式在将来的发展培养用户群。
然而,对这一服务工程而言,在电子书影响力延伸到读者的同时,盈利模式并未直接延伸到读者。在使注意力转化为日后的消费力这一点上,“eBook第一时间网”显得潜力不足。eBook的未来必然要回到B2C之上才能有最广泛的生命力,因此如何通过商业网站实现电子书的盈利应当是方正Apabi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需要思考的。
数字:300家500家5万100万
在本届产业年会上还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有300家出版社全面启动网络出版,全国500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及中小学图书馆把eBook作为核心电子资源之一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全国共出版发行eBook5万种,其中2003年的新书已占较大比例。
以新浪读书、6688、中文电子书网为代表的15家中文网站开展eBook业务;超过100万册eBook被网上读者下载阅读。
这些数字或许能带给人们欣喜与振奋,但eBook研发和推广却不应止于此,数量的增长与真正的发展之间尚有距离。有位北大青年学者曾对我说:“每次在图书馆费劲找资料而不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eBook,可惜我从来没在网上找到过一本我所需的学术著作。相比之下,电子期刊的发展就要快多了。”在5万种eBook中,读者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读者需求与出版社供给之间是否有较大差距?eBook习惯使用者达到了多少?读者下载eBook之后是否满意?这些数字背后的问题,其实更具有左右产业的良性发展的力量,它不仅值得产业链上的获益者们进行理性的思考,也是行业研究者们应当深入分析的问题。
[时间:2004-04-06 作者:中华读书报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