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印刷机,再上新台阶

——访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钟兆魂老师 

  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一桩空前的盛事,从初赛、选拔赛到全国决赛,印刷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一比高下,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赛事。海德堡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赛赞助商之一,为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比赛环境。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特意从上海青浦工厂引进一台全新海德堡印霸PM74四色胶印机,供广东赛区选拔赛的选手比试之用,同时还免费提供印刷耗材和派出测评人员予以配合,从而为全面展现广东地区印刷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为了真实了解、报道本轮赛事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盛况,本刊记者在获悉赛事结束之后,第一时间赶赴深圳造访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与广东赛区裁判之一的钟兆魂老师一起回顾选手们“玩转印刷机”的过程,探讨首届大赛对提升全国印刷行业技能水平的意义所在。

  期待广东能选拔出真正的高手

  记者:钟老师,请问在广东赛区,有多少家印刷企业推荐选手参加比赛?这些印刷企业是否来自各个层面国营、民营以及外资?能否代表广东地区的印刷操作水平?

  钟老师:广东共有8家印刷企业派出选手参赛,其中广东新华印刷厂是国营企业,中华商务是港资企业,深圳雅昌是民营企业。另外还有广东省劳动就业学校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院校的老师来参赛。他们都非常重视这次比赛,比如广东新华推荐了5-6名员工参赛,中华商务和深圳雅昌分别有4名员工参赛,这些企业的人事部或培训部经理,两所学校的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观赛,对其员工的参赛情况非常关心。但是广东省有5-6万家印刷企业,参赛的只有寥寥几家企业,代表性还不够充分,而且我感觉前来参赛的还不是印刷厂里的顶尖好手。大家都知道,南方的印刷业是最早发展起来也是最发达的。我们希望在广东赛区能选拔出真正的高手,参加全国决赛,为其行业争光。

  记者:海德堡深圳印刷媒体中心成立10年来,为广东地区及内地印刷企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胶印操作工,请问此次他们参赛了吗?成绩如何?

  钟老师:在参赛选手中,接受过我们培训的不多,这也是我感觉没有顶尖好手的原因!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位学员操作非常规范,甚至可以说,他就是这次比赛的最佳选手!尽管他因为紧张而有一些疏忽,我们还是一致同意在他的强项上打了很高的分数,最终他进入了全国决赛。这位学员正是采用我们教给他的方法去操作印刷机,每一个步骤都非常合理有序,在开赛的15分钟内已经完全控制好质量,颜色非常接近原稿。本来他用20分钟就可以完成测试了。但这毕竟是考试,他也许是觉得不能太草率,所以又用了不少时间,慢慢把颜色调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才开始付印。

  记者:在你看来,其他选手的操作技能是否合格?优秀的选手是如何表现的?来自大型印刷厂的选手是否会发挥得更为出色?

  钟老师:我认为,像中华商务派来的几位选手,操作也很规范,看得出是受过培训的。这些优秀的选手都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很好:一是控墨控得准;二是水墨平衡控制得好;三是在抽样张检验时能熟练使用密度计。有相当一部分选手没有使用密度计的习惯,光是靠眼睛去感觉,事实上他是无法用肉眼区分样张的颜色是黑一点还是浅一点。如果训练有素的话,在印出第一个色样时就应该用密度计测量一下,而且印张上印有色标,方便他们测量。从这项操作上明显看到各家印刷厂的差距,像雅昌、中华商务这些大型印刷厂因平时规定要使用密度计,所以选手们比赛时也用得很熟练,相比其他选手就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规范操作是提高印刷质量与效率的关键

  记者:据你的观察,本次大赛中,选手们在印刷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了哪些问题和不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钟老师:我担任培训老师已有7年,通过此次赛事,发现各家印刷厂的操作模式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大部分参赛选手的操作都不够规范。他们对于怎么正确地控制墨色,控制校色的时间,用多大的速度,放多少过版纸,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此外,在控制颜色方面也有很多不足,一般来说,操作员至少要印40-50张过版纸,才能得到一个可以参考用的颜色。但在比赛现场,从老师到学生都只是印10张过版纸,等到正式印刷时才发现颜色不对,即使拼命加减油墨也是没法控制好颜色了。因为绝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没有参加过我们的培训,还是用十几年前的老观念来操作海德堡这么先进的机器,等于把奔驰车当普通车来开,十分可惜!当今世界,机器与技术都在迅速更新,规范化操作对色彩管理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帮助最大,这也提醒我们今后的培训需要重点加强这一部分工作。

  记者:您一再强调规范操作,这一点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钟老师:规范操作这点很重要,不仅仅是关系到能不能把海德堡设备的优势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印刷的质量与效率。当然,参赛者平时操作的不一定是海德堡设备,以海德堡设备进行测试,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任何一位师傅,当他的观念正确、经验足够的时候,即使面对陌生的机型也能做得很好。比如,在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控制是重要的一环,师傅不知道放多少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先试,一发现问题立刻调整过来,这才是高手。在裁判时,选手由于对印刷机不熟悉造成的小失误我们很少扣分,因为考察的重点是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比如说,应该先装版还是先调墨?如果先装完版,再拿打样稿去调墨,就很难校准颜色。规范的操作应该是先把印版放到控制台上测试墨量,全套印版测试完后才开始装版。虽然现在的机器已经进步到不需要这些操作,但是没有这些观念还是不行的。

  记者:在过去,师傅们都是把打样放到控制台上看油墨、调密度以及放墨量,现在设备和技术都进步了,他们还是按过去的老经验来操作当然容易出现问题。

  钟老师:这也是提醒印刷厂应该与时俱进,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就应不断更新设备与技术!在微利的印刷时代,许多印刷厂都采用廉价的纸张、油墨、酒精以及版材,导致印刷师傅养成不良的操作习惯,浪费生产时间及材料费用,反而达不到节约成本的初衷。我觉得,印刷厂不肯花功夫去提升技术与效率,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事实上,提升技术并不难,把印前做好了马上就能看见效益。比如,让印前师傅接受培训,把印版做好,就无需浪费印版除脏时间,从而增加印刷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如果效率一直提不上去,印刷厂只能在材料上节省成本,就永远走不出恶性循环的圈子了。

  记者:印刷工人操作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印刷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对于印刷企业来说,您认为有哪些简单易行的窍门可以促进操作工人的规范操作,从而保证设备的状态与效率?

  钟老师:从这次比赛,我们感触很深,印刷选手不管操作哪种设备,只要反复不断地训练该怎么调墨、放墨、设置飞达,把正确的程序烙在脑海中,就能做得很好。我们非常希望把海德堡丰富的人工智慧以及先进的设备技术带给他们,让设备能迅速地发挥效能。最让我们焦虑的是,大部分印刷厂的培训都跟不上印刷机的发展步伐。海德堡从2000年到现在已在全国安装了好几千台设备,有上万操作人员需要培训。而我们投入全副身心,一年也只能培训500~600人,远远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而国内的印刷教育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规范操作的培训还是不够重视。从这次比赛就可以看到,学校老师在理论知识部分考得很好,但实操环节与企业选手的水平就有差距。

  记者:您能否扼要介绍一下本次比赛有哪些关键的评审标准?三位裁判如何有效分工,计分系统怎样运作,从而客观公正地评判参赛选手的表现?

  钟老师:我们主要负责广东赛区的选拔赛,是按照技师级的标准来评审及出题,以实操加问答的形式进行比赛,内容包括印刷前准备、实施印刷与印品质量检查3个部分,它们所占的分值分别是:20,40,40。 最重要的考察内容是:1.对印刷机的操作是否正确与规范;2.印刷密度是否均匀以及对质量的控制;3.水墨平衡的控制;4.校准与校色时间的掌握;5.在规定的60分钟内合格印张产出率有多少。我们为每位参赛者提供200张铜版纸,要求他们印出至少有120张以上的合格产品。对印刷企业来说,这一点是控制成本的关键。我曾拜访过许多在深圳的印刷企业,发现他们内部各个厂区之间也常常举行比武大赛,评分时都非常重视合格印张的产出率。

  在选手完成比赛后,我们三位裁判是一起讨论一起评分的。如果出现不同意见,我们会依据评分细则,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选手的表现,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比如,有一位选手操作功夫不错,但是由于一时紧张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我们考虑到他的实力足以代表广东赛区参加全国的决赛,最后还是给他一个不错的分数。

  记者:据了解,关于此次比赛的执行办法,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提出不少合理化的建议,并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采纳。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钟老师:我们提出的建议主要是把大赛组委会的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了,目的是想大赛能做到更公平一些。比如,原来的评分表要求在印刷中途每印200张抽一样,共抽5张,每张每个色样扣2分,这样评分太笼统了,很难判分。所以我们作出了修改,详细说明每个色样的密度差0.1扣多少分、差0.4以上就不得分等等。这些修改都很有必要,因为任何一种评分标准如果难以执行,就会失去公平性。又如,我们把等待比赛、正在比赛以及比赛完毕的选手分开三地安置,避免他们相互交流比赛结果,影响选手之间的正常发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虽然这不是大赛明文规定的执行办法,我们还是认为应该多加考虑这种公平性。

  记者:实际比赛中,你们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还提议设置了比赛助理,这个角色发挥了哪些作用?

  钟老师:我们主要考虑许多参赛选手是第一次操作海德堡的机器,所以设置比赛助理,一是可以回答选手提出的任何有关操作的问题,保证其水平的正常发挥及比赛的公平性。比如他们询问到预调墨、预放墨的问题,助理只会告诉他们怎么加墨、加水,其它就由选手自己去决定。二是为了保护参赛者的人身安全,海德堡给每一位参赛选手买了保险,助理还时刻提醒选手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比如机器是自动装版的,助理会提醒选手无须用手去把持版边,以免压伤手。三是防止机器受到损害,影响后面的比赛。比如选手使用的印刷压力是0.1,我们事先把它设定为0.4,当有的选手忘记调压力,宁可让机器空走一转,印不上画面,也避免把橡皮布压坏。这些安全问题是任何一家提供比赛设备及场地的单位都应该考虑的。我们也明确规定,如果选手的操作有可能伤害到自己或机器时,裁判有权中止比赛。

  海德堡的理念:让客户用好机器

  记者:你认为本次大赛的考核范围、测试重点对于提高胶印操作技术工的专业水平有哪些指导意义?举办这次大赛将对印刷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钟老师:对于提升广东乃至全国的印刷操作水平,让广东成为印刷大省,这次比赛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印刷厂来说,一是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与观摩技术的平台。二是将大赛作为解决管理瓶颈的方式。比赛结束后,参赛的学校及企业的领导都打电话来询问分数,很明显想把它作为内部评价的依据来决定员工的晋升。三是这些选手如果进入全国决赛的前5名,就能获得高级技师证书,这对印刷操作技术工人来说是顶级的荣誉。如果印刷厂里拥有几个这样的操作高手,既是一件光彩的事,也能获得客户更多的信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次比赛对于引导整个行业走上规范化印刷之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这次比赛的意义是巨大的,将来最好能定期举办,推动中国印刷操作技能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记者:印刷企业在购买新设备时,往往更看重供应商在设备维护、操作培训等方面的后续支持,海德堡印刷媒体技术中心是如何提供这种支持?同时,能向印刷企业分享一下您的培训经验吗?
钟老师:海德堡一直推崇一个理念,让客户用好我们的设备。只有用得好才能把设备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客户才会再来买下一台设备。所以在客户购买印刷设备后,我们就会安排配套的设备培训,邀请企业的老板和员工一起来接受新的观念、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帮助客户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益。我认为,一家印刷厂要想有所突破光靠更新印刷设备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印前技术的提升。现在已经进入色彩管理时代,制版师傅也必须了解印刷机的特点,知道用多少成的网点才能还原色彩。如果制版车间和印刷机房都死抱着老黄历不放,再过一百年中国的印刷也不会进步。

  近几年我们培训的重点一直放在操作理念的宣传上,同时根据学员的技术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精心设计的“5天”课程就可以帮助印刷师傅掌握印刷机的正确操作和调整,以先进的思维去操作先进的设备。在完成基础的设备培训之后,我们的客户服务部还会安排各种简短的培训,并通过自己的网站以及《海德堡简讯》的“设备维护专栏”,为客户提供许多经验。

  记者:操作技能标准和行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应该需要行业协会、高校、印刷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您能否介绍一下海德堡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

  钟老师:海德堡透过几种方式去推动印刷行业的人才培养事业:一是与学校合作,培训学生与老师。学校的配备比企业落后,只能适合作基础教学,如果要真正与企业接轨,就一定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接触最新的技术设备。全国每年有几千位印刷专业毕业生,如果他们能掌握正确的观念、规范的操作,将来工作以后一定能影响业界。最近我们已经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安排老师与学生一起到我们中心进行密集的培训,讲授印刷的正确观念与操作方法等内容。

  二是海德堡已连续9年成功举办了印艺学者论坛,这是印刷行业内唯一由企业主办的学术论坛。来自两岸三地的印刷出版院校共计超过300名教师先后参与了这项活动。海德堡将自身对前沿市场、技术及产品资讯的把握与印刷教育界分享,逐步缩小学校教育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海德堡对整个行业的回馈。

  三是我们与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训中心合作,它是由政府出资的培训中心,可以帮助印刷企业的在职人员提升技术。

  四是与一些关系企业合作,比如APP纸业每年举办研讨会,也邀请我们去谈一些印刷技术问题,可以与200~300名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影响更大,收效更快。

  记者:看来海德堡已经找到许多有效的培训渠道,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

  钟老师:目前我们的困惑是,许多印刷厂担心把工人送去培训以后辞职另谋高就,所以宁可让自己的师傅带徒弟,也不愿意出钱培训他们。如果要印刷工人自己出钱,不菲的培训费用也是一个小小的障碍。所以我们更愿意与学校及政府合作,特别是对养成工的培训,即对一名工人从不会到熟练操作印刷机的培训,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由学校或政府出面对学员进行管理以及提供设施、场地,就可以降低甚至免收培训费用。总之,我们希望从各个层面去宣传培训的重要性,抓住各种的机会为客户进行技术培训的服务!

  印刷企业的看家本领就在于用好印刷机,如何提升胶印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如何在全国印刷企业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培训氛围?这是值得每一位印刷人深思的问题!智慧是需要相互启发与交流的,本次大赛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化的交流平台!我们感谢钟老师的一片肺腑之言!他对于印刷培训事业的热心已经溢于言表!也感谢海德堡为培养印刷人才所付出的努力!

[时间:2009-04-20  作者:麦燕霞 蔡浩光  来源:印刷资源]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