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监管码”赋码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电子监管码”推广情况

  据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资料,截至2008年8月13日零时,全国备案企业68531家,产品赋码上市共30.25亿件。而2007年,全国使用物流条码防窜货管理的产品保守估计,最少有20亿件以上(注:不含监管码产品)。从2005年4月起,到现在已经3年多时间,而且,我们也看到,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还是处于观望期、等待期。所以相对来说,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工作不容乐观。

  2008年五月后,笔者主力从事方正EagleJet H300喷印系统在粤东地区的推广,共向该地区有实力的印刷、食品、化妆品企业发放相关电子监管码赋码资料150份,而真正有反馈、对电子监管码赋码有咨询的企业不到15%。汕头地区今年三月份由汕头质检局和广东中信国检公司及某防伪标签企业联合举行了电子监管码赋码工作宣贯会,参会企业有300家左右,可谓动作也不小,然而到目前,汕头地区第一批电子监管码赋码生产定点企业——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防伪标签产品),到目前为止委托赋码生产也只有十家企业左右。

  粤东是食品、化妆品、包装印刷较为发达的地区,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工作尚且如此,其它地区也可想而知。

  二、“电子监管码”赋码的关键问题

  1、赋码成本问题

  “电子监管码”一件一码的特点,决定了电子监码的赋码印刷是可变数码印刷,每件产品具有唯一的个性化赋码数据。据有关企业测算,按标准监管码标签大小、普通不干胶材料生产,一次30万枚左右,生产成本是2.5分/枚左右,而在包装上打印“监管码”,视其大小和材质,成本在0.03-0.5元/件不等,且涉及设备改造、生产线速度调节等多个方面,会极大地增加操作难度和生产成本。

  另外,对于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码”的商品,消费者可通过电话、短信和网络三种方式查询商品真假,其中电话每分钟0.3元,通过监管码发短信至95001111每条收费0.2元(短信回复还要收费0.2元甚至更多)。

  上述两项的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得到商品确认的同时,也付出了认知的代价;而对于产品生产企业来说,也只能把这些费用体现在价格上,因而不利于市场的拓展和商品的销售;对于赋码印刷企业来说,需要数码印刷设备和相关的人才支撑,这也要一个相当大的投入,在目前业务不多的情况下,这部分分摊成本很高,使得监管赋码加工费降不下来,难于接到订单生产。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电子监管码赋码推广难的部分原因。

  有关行业人士也表示:在食品行业全面实施监管码,新增生产成本每年将高达数十、上百亿元,这将对本已微利的乳品、肉类、农副加工食品等造成巨大成本压力,对近期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推波助澜。

  2、赋码技术问题

  首先是电子监管码的赋码设计。实现电子电子监管码赋码有两种设计:一是与整体包装分开设计,各自独立开来,即贴标式的赋码印刷设计;另一种是与包装整合的赋码印刷设计,即赋码包装一体化设计,赋码部分成为包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电子监管与包装一体化。前者设计无需对包装进行新改动,即可以贴标的形式来实现产品的电子监管功能,后者必须通盘考虑:在包装的印刷设计同时就把产品质量电子监管设计考虑进去,视为包装的一个部分。后者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包装的整体形象,这也是目前许多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在考虑的赋码方式。无疑,这种不会破坏包装的整体形象,更加统一、更加和谐,也不容易被不法分子破坏、更改的设计理念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但是有很多产品生产企业处于采用贴标还是监管包装一体的两难境地。显然的,如果产量很大的小包装产品用于贴标的时间和人工就相多,如果采用包装直接喷码的形式,可能包装的生产成本有大幅提高,特别对于塑料包装产品,还得考量喷码的附着牢固问题。

  其次是电子监管码赋码印刷。对于大多数赋码印刷企业来说,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印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会有些难度和问题。除了一直在为产品企业做物流管理、数码防伪服务、而同时印刷加工配套的标签,这样的企业,监管条码的印刷不过可能只是采用一种不同的条码数据,或者说条码字符比较特殊而已。而对于大多数未有个性化条形码印刷经历的赋码企业而言,下面的问题是应该提出来讨论的:

  A、监管码数据的下载处理问题。

  电子监管码数据经过下载和解密后,必须处理成可变数据印刷系统能够接受的条码字符数据,利用事先做好的模版文件,在数码机上通过数据导入,来拼成印刷电子版,实现印刷。在这过程中,一是条码数据转化为条码字符数据,不能出现错误;

  B、数码印刷模版的设计和制作问题。

  在设计和制作数码印刷模板时,要注意条码的大小、条码的高度,位置上要留出空间,好套印已传统印刷的标签或包装,适应数码印刷位置的可能变化;另外就是做模版时根据文本框大小、字号大小、通道要留有余地,以避免条码部分线条印不出来或并线的问题——这会造成条码无法识读或识读率低;

  C、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数据的安全要考虑周全,必须是专人来下载和处理监管码数据,以免被盗或遗漏印刷

  D、大批印刷前切记要经过测试。

  ——因为看起来好的条码,有可能多种原因而识读不出来。影响条码识读的原因有少线、断线、线的反差不够、底材反光、左右留白太少、条码太小、条码的密度太高、变形等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与监管码相匹配的条形码识读终端进行全部测试,测试的批量越大越好。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由于模版的制作不好或条码数据转换没有按规范来做而使得条形码识读发生困难的事情。当然,很多数码设备或印刷软件并不完全一样、操作也可能不同,但经验告诉我们,条形码识读不好,可能出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少线、反差不够、条形码太小、条码印刷变形或条形码识读终端的分辨力不够等原因。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大批印刷前的测试来解决。

  3、电子监管码赋码设备、人才、管理等问题

  第一类是传统印刷企业。对于传统印刷加工企业,目前面临一个适应监管码推行的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接受的问题。这类企业可能以前的客户大部分是9大类69种产品的生产企业。客户包装要上监管码,怎么办?让客户自己去找赋码企业来解决监管码的问题吗?这当然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就有可能将自己长期的客户拱手让与他人。最好的选择是,成立专门项目组,研究赋码的工艺、流程、设备配套,培养人才等,力求改进现有工艺流程、设备的基础上,以最好的服务、最低成本来实现客户产品的赋码。

  这类传统印刷企业有以下优势:传统的印刷设备完备、工艺成熟、管理好、加工产品质量可靠、产品的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并且尤其是有可信赖的长期客户,业务、生产场地、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等不是关键问题。因此,最关键的是数码印刷的操作人才培养或引进、可变数据印刷设备购置。对于这类企业,就优先考虑客户产品的特性,最好采用包装印刷加工设备在线赋码,或购买新的的赋码生产线,单独赋码。关键是如何提高赋码的生产效率,以达到客户产品包装的按期交货使用,解除客房的后顾之忧。笔者在与汕头地区的传统软包装印刷企业老板在探讨有关产品的赋码问题时,发现许多企业对数码可变数据印刷还很陌生,对数码印刷赋码设备也知道很少,许多人考虑在线赋码的同时,对赋码设备的速度、质量和在赋码环节产生的成本心里没底,因而觉得投资哪种赋码设备都具有很大的风险。他们大都表示,除非目前有大的客户要求赋码,他们才考虑购买设备进行赋码业务,否则只有等。

  第二类企业是产品生产厂家的下属印刷企业,这类企业对于电子监管码赋码目前处于犹豫观望状态。这类企业的印刷厂印刷的产品包装都是自家产品的包装,品种相对较少,印刷材料较为固定,规模相对来说也一般。这类印刷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都较为熟习,所以可以在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对设备、工艺进行改进或改造,采购的赋码设备以适合自己的材质和生产周期就可以了。但这种企业目前也大多处于相互观望状态,因为无论采用何种赋码设计进行赋码,都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自己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

  第三类就专业的防伪物流数码印刷企业。这类印刷企业对于国家推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有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因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赋码的产品众多,显然不可能全部以包装一体的设计形式赋码,很大一部分(绝大部分)、特别是较少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塑料和金属包装的产品会使用贴标的设计方式赋码,还有就是非常大型的产品,如变压器、空调、冰箱等也最可能使用贴标的方式赋码,这就给可变数据印刷的数码印刷企业带了巨大的商机。

  这类防伪物流数码印刷企业的优势是:他们对可变数据(包括条码)如何印刷非常熟习,生产效率也高,交货期短,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标签赋码。这类企业的关键在于不断培育市场、加强服务、搞好质量,对不同包装材质、不同客户要求的赋码都要求能兼顾。但是,尽管这样,这类企业还是有许多的不愿意,有的甚至站出来反对或抵制电子监管码的推广,原因是推广电子监管码后,原来对防伪物流有需求的9大类69种产品生产企业,都用电子监管码来代替原来的防伪物流需求,而电子监管码赋码,有资质的传统印刷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本身都可能参与进来,这就使得这类防伪物流数码印刷企业的业务不但不能增长,反而可能还会萎缩。当然,这类企业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与印刷企业搞好赋码的代加工,或以数码印刷技术支持的方式,直接参与印刷企业、产品生产企业的赋码加工,成为一个地区专业的电子监管码赋码服务企业。

  三、对赋码印刷的建议

  目前,很多印刷企业和产品生产企业都在关注电子监管码推行的情况。其实,“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工程在2005年4月起就已经在很多地方开始推广,到目前,客观地说,总的推行力度和效果还是不够。但无论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食品、药品等的质量安全不可能抓抓放放,而会是国家长期坚持的工作。因此,有志与产品电子监管码赋码的企业和个人,应该早准备、早行动,以赢得市场的先机。就象本文的标题说的,电子监管码的赋码,对于数码设备生产商,赋码企业及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机遇和挑战。怎么把握好这个市场机遇,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撑外,各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原有的业务,与产品赋码这个机会整合起来,增加设备功能、产品加工的附加值、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特别对于生产标签企业来说,就怎么把赋码整合到标签里。对于防伪物流数码印刷企业来说,就是怎样结合自身的查询平台,把几个功能整合。对生产设备企业来说,就要深入研究,把电子监管码这个工具延伸开来,开发新的业务和产品,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图3)。对于从业人员来说,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抢占先机,就一定可以更好服务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赋码印刷的国产新设备

  长期以前,数码印刷设备被国外企业垄断,设备、耗材、服务费用都昂贵,赋码企业选择性和话语权相对处于弱势,造成赋码成本居高不下。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自己研发一套高速数字喷印系统EagleJet H300,可为电子监管码赋码企业提供新的选择。这套系统融合了方正多年积累的完善、成熟、领导的印艺技术与前沿的数字印刷技术,按照正规的印刷规范进行设计,是业界领先,功能完善的中文生产型数码印刷系统。EagleJet H300喷印刷系统采用新型环保UV油墨,可在薄膜、纸张、金属箔等包装材料上喷印,且解析度达到304dpi,喷印速度高达100米/分,且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喷码成本相对国外产品也低很多,特别适合塑料包装印刷的在线赋码和轮转标签印刷的在线赋码,也可以单独组装生产线,适合多种材料的平张或连续材料赋码,确实为电子监管码赋码企业带来了福音。

  五、正在发生和解决的赋码问题

  对不同的包装产品赋码,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也更要考虑赋码的其它问题。比如电子监管码标准标签,这样的标签在比较大的包装上粘贴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在较小的包装上粘贴就可能会有问题:一是包装可能没有位置贴,二是贴上去可能就破坏整个包装。所以赋码企业可能把标签做的很小,甚至识读不了,一件一码的问题就难实现。然而多大的条码才可以识读呢?这些与条码识读终端的性能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目前电子监管条码做多大并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要能识读就好,所以很多赋码企业以什么识读设备识读条形码为合格难于统一。还有就是赋码生产和商品流通过程中赋码的数据丢失,怎么补救?电子监管产品销售时间问题,数据资源是有限的,数据什么时间可以重新使用?当然,与赋码企业最相关的是,条形码最小可以做到多小的问题,因为它决定赋码生产的成本。

  作为企业管理者可能最为关心的是用什么设备来做赋码成本最低、效率最好?什么设备对特殊材料(如塑料膜、铁罐等产品)来赋码?还有环保问题、冷冻产品、高温产品赋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具有针对性。举例来说,比如印刷食品软包装的印刷企业,有几种方式来赋码:一是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这种方式找到合适的标签材料,赋码在标签上,然后贴上去就可以了。这样操作比较简单,可以自动贴标,也可以人工贴标。标签材料方面就要选择环保型的不干胶。采用的数码印刷也有很多选择,中、高、低都有,纸标签的设备选择更多一些;如果是膜类标签的话,就可能选择热转印的、UV喷印的或激光喷印印刷,还有磁定影方式(冷定影,包材不变形)之类,设备选择就要相对少一些。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在包装上赋码,所谓电子监管码一体化包装。这种情况就要相对材料和效率、工艺进行衡量,可以选择合适的数码设备在线或离线赋码印刷。比如在卷筒纸印刷机上安装UV类喷码设备——当然这类喷码设备一定是高速的,与印刷设备来匹配。不然就采用离线赋码印刷,印刷完不变部分后再处理材料赋码操作,当然这样速度方面就不会互相制约了。离线式的赋码生产线,虽然在收方卷设备会有些重复,跟踪套准也会有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生产互不干扰,也还是有生产上灵活的好处。

  目前很多都是标签赋码的,由客户自己在电子监管产品上去粘贴。比如木地板、奶粉罐,还有一些食品和化妆品赋码也是这样。当然客户也提出了他们的担忧,一是在低温条件下粘贴牢固性问题,还有是环保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赋码印刷了解、实践过程中考虑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的简化性一一解决。需要提出的是,客户非常希望能做直接在包装上赋码的那种产品,但是赋码的成本问题客户现在却还难于接受,这也是以后我们软包装印刷企业要克服的难题。

[时间:2009-03-30  作者:李军雄  来源:标签LABELS]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