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武英
编者按:现在正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化结构调整和整合的关键时期,包括书刊印刷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将要全部进入市场。在这场市场化的浪潮中,国营印刷企业受到的冲击不少,最有代表性的是各个省市的新华印刷厂,面临着技术改造能力不强、市场狭小、开工不足等困境,并要千方百计地守护自己日渐缩小的阵地。到底这些老国营企业能否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经营模式,还是抱着老黄历不放、只等国家、政府、出版社等的救济呢?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没有等待,没有怨天尤人,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地进行体制改革和市场转型,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丰富产品的结构类型,倡导“与巨人同行”的经营理念,从而承揽了众多大企业的印刷业务,在市场中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印刷之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谭俊峤日前前往湖北省武汉市,拜访了湖北新华印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武英,就该公司的改革、发展、优势、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并参观了其生产现场和印刷工业园区,切实地体会到湖北新华印务的勃勃生机和巨大优势。
谭俊峤:我们了解到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自组建以来,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大技术改造、开拓市场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能否谈谈贵公司的基本情况?
田武英:我们公司是湖北省新华印刷厂于2001年1月以其生产主体控股组建的,2006年底在岗员工560人,总资产1.85亿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书刊印刷服务企业之一,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全国书刊印刷行业的前列。2007年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较2006年增长50%,利税2600万元,劳动生产率为7.97万元/人。
在2007年 4 月由中国印刷工业协会印刷专业委员会、北京印刷协会、解放军印刷协会编制的《2006年全国129家书刊印刷(含其他印刷)企业完成经济效益统计资料汇编》中,我们公司2006年度书刊生产产量名列第5、实现利税名列第 8 ,利润总额名列第 9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产品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名列第12。
谭俊峤:据了解,贵公司自组建以来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技术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田武英:我们公司自组建以来,累计投资 2 亿多元先后引进先进的进口和国产制版、印刷和装订设备,整体上提高了技术和装备水平,特别是柯达CTP制版系统、4 台德国海德堡对开 4 色胶印机、德国曼罗兰全商业 8 色轮转胶印机、2 条德国柯尔布斯胶订联动线和 1 条德国柯尔布斯精装生产联动线、上海高斯 8 组塔式彩色轮转胶印机生产线,使我们公司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和承接各种高档印刷产品加工的巨大能力。
与省内其他书刊印刷企业相比,我们的生产规模大、综合配套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在产品结构多元化、市场占有率、人力资源和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
谭俊峤:贵公司在近几年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社会印件产值已占总产值的51%,取得很大成果,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开拓市场的?
田武英:近年来,我们公司已基本形成以教材和图书为主的书刊印刷、以DM广告为主的轻涂纸商业印刷、以长江商报为主外加若干种周报的报纸印刷等十分明显的 3 大市场结构。
我们在经营思路上坚持“大印刷”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使公司从一个单一的书刊印刷厂转变为一个涵盖DM广告、报纸、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产品包装、电信黄页号簿等产品十分丰富的印刷服务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一直倡导“与巨人同行”,有目的地选择客户,形成了以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为代表的大型外企客户群;以红金龙(武烟)、湖北电信、武商、中商、苏泊尔为代表的大型上市国企客户群;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家长报为代表的报业客户群,客户涵盖了武汉有影响的高端客户,产品加工辐射到周边邻省。在经营策略上以“技术、速度和质量”为攻坚利器,形成明显的综合优势。
谭俊峤:我们参观了生产现场,感到贵公司的管理比较严格、规范,特别是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研制开发的《数字化印刷流程作业规范》,在书刊印刷企业中鲜有所见,对规范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田武英:在管理上,我们非常注重规章制度建设,针对生产经营实际和企业管理需要,引进、消化、应用和创新并举,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内控,从“软件”上改进薄弱环节,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水平。近年来引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主要有:
2003年11月,公司顺利通过了ISO 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论证,以“优质、高效、客户满意”的质量目标,按照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以顾客为关注点,坚持过程控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006年12月,推行北大方正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和流程规范化、数字化和资源集成,做到资源共享,过程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006年 9 月,公司与武汉大学开展院企合作,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诊断,建立和实施数字化生产流程和色彩管理系统,2007年 4 月开始在内部试运行《数字化印刷流程作业规范》。通过生产流程和数字化色彩管理系统的运行,力图在印制上采用数字化的控制方法、标准化的作业手段和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实现服务印刷用户和提升印刷质量与效率的统一。
2007年 9 月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现代薪酬体系设计》,对企业现有岗位体系进行梳理,建立新的岗位等级体系;根据岗位评估,建立新的岗位薪酬体系;对劳动定额重新进行测定,建立岗位规范考核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保障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和整体利益协调一致。
谭俊峤: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贵公司近年来发展很快,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田武英: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技术、智能控制、网络传输、光机电一体化已在印刷设备上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日新月异,印刷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加工服务行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公司注重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注重岗位成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通过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力度。譬如: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了以“遵守《员工行为守则》”、“企业的现状及外部发展形势”、“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2004年 3 -10月对符合各级各类执业资格申报条件的77名员工进行了执业资格培训,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初中高级工资格证书。2005年和2006年公司有 6 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EMBA研修,经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2006 年公司先后两次聘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给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专题讲座。在2005年和2007年,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内部人员结构现状,我们以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在社会上公开招聘领机和其他专业人才,满足生产需要,促进人才的培养。
企业面向市场,人才是紧缺资源。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建设和造就一支敬业精神强、操作技能素质好、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高的员工队伍。以人为本,确立“团结、拼搏、创新、务实每一天”的企业精神,将具有“湖北新华”特色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与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谭俊峤:能否谈谈你们的经验和体会?
田武英:经验谈不上,体会有一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只有不断加大三项制度的改革,才能实现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依靠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与引导其敬业岗位成材精神。
三是树立和增强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意识,不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还是对企业员工的劳动用工,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事。
四是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吸收消化运用和集成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是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六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实现从经验型到科学化转变,更新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软件”上改进薄弱环节,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七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力度,以人为本,建设和造就一支敬业精神强、操作技能素质好、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高的员工队伍。
谭俊峤:贵公司近几年确实获得跨越式发展,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处于全国书刊印刷行业前列。能否谈谈下一步的打算和规划?
田武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创新,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拓市场,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彩色精品印刷、按需个性化数字印刷、环保包装印刷、报纸印刷和出版生产基地建设。根据企业实际和下步发展要求,加快改制和向社会融资上市步伐,破除影响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和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谭俊峤:谢谢田董事长,你对湖北新华近几年的改革、发展、经验的全面系统介绍,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就我所知,全国从事书刊印刷的企业产能都比较大,而多数企业由于每年生产任务增长有限,普遍存在“吃不饱”和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比较低等问题,那么调整产品结构就成为当务之急。希望各地印刷企业,特别是从事书刊印刷的企业,能从湖北新华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发,寻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
[时间:2009-03-23 作者:谭俊峤 来源:印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