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低价时代可能终结

  近年来,许多中国城镇成为了西方廉价消费品的专门生产线。广东省佛山市有许多工厂制造电器和玩具,浙江省温州市则几乎完全垄断了打火机制造业。不过,尽管出口商品多种多样,但几乎所有这些城市都在向全球消费市场出口一种无形的东西:低廉的价格。

  大批劳动力从农村拥入城市寻找工作,加上西方跨国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商品价格相应得以保持低水平。然而,令人不安的迹象表明,制造业成本极低的时代即将终结。

  的确,中国的出口仍在不断增加,原本可观的贸易盈余进一步夸大。许多跨国公司继续向中国追加业务外包的生产订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制造商打算在中国开展或增加生产活动。

  英国制造业负责人简•洛奇说:“对全球制造商而言,中国仍然是制造业中心。然而,2007年夏季发生的事件和不断增大的成本压力会让他们意识到,在新兴市场展开运作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尽管缺少关于中国劳动力和制造成本的集中记录,但零星证据和跨国公司最近的一系列决定表明,变革的迹象可能会越发明显。

  巴黎国民银行的首席亚洲经济师安德鲁•弗雷里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最近出现上涨。考虑到中国作为出口国的重要地位,人们担心价格上涨会增大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他指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出口成本增加。”
长期以来,中国南方的廉价劳动力一直是专家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劳动力供应仍然充足。瑞士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师乔纳森•安德森却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经济是否缺少劳动力,而在于是否缺少廉价劳动力。”他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结构发生急剧变化,所以中国缺少18-28岁的农村劳动力。加上农业经济的复兴,这种变化开始推动工人工资大幅增加,几年前只是以极低的速度增长,现在的年涨幅则达到了13%~15%。

  最近,在中国制造产品的外国企业的税务负担加重,加上人民币升值,也导致了成本上升。此外还有要求中国解决环保问题的国际压力带来的影响。许多人认为,这不光是对当地河流污染或气候变化的矛盾心理,而是经济生存的问题。

  李宜良(音)在珠江三角洲经营的工厂为多家跨国企业生产塑料玩具。他正在考虑把工厂迁到别处:“我们为什么要为达到这些环保要求而掏钱?其他成本已经够高了,我们掏不起这笔钱。”他的话代表了许多同业者的观点。

[时间:2009-03-16  作者:[英]马克•克兰曼  来源:印刷资源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