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经营印刷业环境危与机(下)

  和安兄、茂丰兄:

  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三十年的历史,但真正发展期间也只有二十年多一点,在当年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曾说过一个「浅盆经济和深桶经济」的论调,台湾市场小、城乡差距少,所以经济发展很快就会热起来并且容易沸腾过热,而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大且差距大,经济是会慢慢加温的发展起来,但这个理论似乎没有将中国发展历程料准,尤其近十年来中国有钱人的财富累积规模和成长的速度,只中国有历史以来所没有见过的快速和大规模,在全人类历史中也没有先例,只有二战后五十年间的美国财富累积可以相比拟的。但现在美国、日本、欧盟及世界各地,都因中国这一种「世界制造工厂」的巨大磁吸作用,把资金、技术、市场经验投入中国发展的机遇里,同时中国也史无前例的大量累积外销产品所赚来外汇存底,同时也创造了极为庞大的内销经济市场规模。

  台湾、香港和其他很多国家,都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中国,这二十多年来高速经济发展的机会里,主要是运用中国充沛及受教育的人力、土地资源充足、政府租税奖励、基础建设神速等有利条件下,不论合资或独资厂商多数能捉住这个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加上大量生产制造,在原物料和半成品进口以及外销产品出口需求下,全世界货柜船的运输能量严重不足,日本造船厂的产能排到十五年之后满档,澳洲铁矿沙更是涨得很凶,到去年不只石油与原物料包括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也都一直在涨价,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再涨,这对于出口产业来说是人事费用及所有经营成本都涨不停,因此外销竞争力也大幅削弱,现在要到中国去投资包装印刷是没有多少机会,因为台湾在1980年代,是以鞋类、洋伞、家庭用品、电器等大型、低价外销品产生很大的印刷包装材料需求,使印刷行业急速发展。到1990年代,液晶屏幕、手提电脑到IC 芯片的兴起之后,以前外销产品包装占外销成本的10%左右,一下子降到2至3%而已,所以政府说外销统计仍然持续畅旺,但印刷包装业已大幅萎缩,才有到中国投资设厂年代,成为港台外移中国产业的卫星工厂,但现在这些工厂,有的已随中心厂移到越南或其他地方去了,今后这种外移浪潮一如十五年前,从台湾移往中国的包装印刷业出走潮一样,因为他们从离开生根之地后,注定就要当为一个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草而居。除非他们有极大不同的技术或专利防伪科技,或许可以再留下来或再开拓中国内需包装印刷,成为有发展前途的包装印刷业。

  商标印刷和可变内容档案列印的VDP生产或是工业装饰印刷,因为拥有技术层次高并且结合使用者的需求性也较高,所以正在不断发展中,有的从深圳设厂、往北到上海,最近有往华北京津去设厂的例子也有,但这毕竟是较少数,而且在行业中是单价较高的印刷同业,在中国有长久的发展机会。否则某着名台湾电子公司,拟在东莞筹设七、八千万美元的包装材料厂,在做一番很详细的评估计划,也进行初步的投资之后,最后都把建印包厂计划停了下来,是因为获利能力低,更重要是投资金额和产出金额类比后,其周转率远远低于电子产业所预期的数据。也就是电子产业投资100元,每年可生产500元以上产值,就算毛利率8%,就有资本40%毛利率,再扣除费用后仍有20%、25%之多,形成有利投资及回收报酬,而印刷包装场周转率低于150%,就算毛利率15%,也只有22.5%的投资额毛利率,一旦扣除15至20%的费用之后,所剩无几的2.5至7.5%,如果未来一有变动因素产生更难以维持,这也可见印刷包装行业连运输成本最少的在厂内生产,算盘都拿不定而放弃投资计划,作为一般外部供应商也必须有一套精明投资经营方法才能生存下去。

  香港印刷同业,数十年来有很多书籍、包装印刷品做外销,在十几、二十年北上设厂经营之下有很好机遇,由数十名员工扩大为数千、上万名员工的大厂不少,数百、上千名员工的厂更多,但现在也有不少面临生产环境及美国经济不振,产生获利不佳的情况出现,收厂、回流也时有所闻,台湾则比较少这种案例,只有少数像秋雨印刷公司文化、宣传印刷,台湾方面也停止在上海的运作经营权,只留下部分的资金。这种不算成功的案例也出现在台湾青壮的网路合版印刷同业,他们也想移殖台湾利用网路去收集电子印件档,以预缴会员费的折扣价,用交货扣款的金流模式,达到比现货交现款更有利的经营模式,在台湾以白热化经营下,仍创造出一片新市场,但是到中国去合伙经营,似乎不到一年铩羽而归,但他们另一只手伸往东面美国,也以同样模式设点,利用网路做合版印刷,进行似乎比较顺利,虽然语言环境上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经营模式不只能被美国市场所接受,而且形成一种成功商业模式。

  中国印刷业投资和其他多数行业一样,是一种强敌环伺的现状且拥有对外做外销的优势,但因人事、土地、运输、租税成本一直上升,加上人民币汇率在世界一篮子货币中,逐渐成为最强势货币自然不利于产品外销的条件,就会一再冲击经营的获利能力,而印刷行业本身是投资成本高、折旧期限长却又很难移转工作场所的行业,若没有八年、十年的有利经营环境就贸然投资之后,当荣景转枯萎之下,想再移转生产阵地时,恐怕就无法回收设厂投资的成本,但在未来于中国有利的印刷及包装经营条件,环境及经营模式已是愈来愈严峻,除非有特殊能力和经营方式的厂家,而且需要有中国市场的行销,那么他们极可能和很多机器设备或材料厂一样,再到中国设厂寻求较有利的战略地位,否则仍留在台湾生产对本地的环境和生态较为熟悉,也会比较有利于经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在台湾行销及售后服务都可当天往返,在中国距离则是台湾的五倍、十倍远,一次出差需花费很大费用,也是极为不同的经营条件。

  《印刷人》杂志社发行人陈政雄

  当前印刷业的困惑与机会

  和安兄、政雄兄:

  当前中国印刷业面临的困难因素颇多,专业报刊评述连连,实毋重复的必要。概要些说:纸张、版材、化学制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CPI超过控制目标约一倍,宏观调控措施未全显成效;雪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国际石油价格失控,美国次贷风波殃及国际金融,美元贬值,人民币2007年升值6.4%,且2008年第一季度已升值达4.2%,升势犹劲,出口贸易受挫。2007年我国印刷产值约4,40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贸加工产值约415亿元人民币,形势不差,然而目前风向有转,印度、越南及新加坡等南亚国家又受注意,出口占中国总量30%的广东省已受影响;书刊印刷品出口退税率调低为11%,笔记本等纸加工品出口退税率调低至5%。在微利环境下促进的转接外单业务趋向,也因报价至结账的3至6个月内的汇率变化而由盈转损的困扰,有所收敛。至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原材料有利,理论上虽如此,可是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印刷业实际受益来看,并不明显,而进口印刷机械设备主要品种却在欧共体,而欧元汇率基本上并无大变。

  国家为保护劳动者利益而颁发的新劳动法,从长远来看的确是一大进步,但眼前所引起的争议与矛盾,却也不小,对印刷业来说,可能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与消化。

  总之,如果说过去几年,中国印刷业已开始转入微利时代的话,那么现在,也许可说是处在微利线上挣扎的时期,但盈亏仍不能一概而论。强者仍强,弱者仍弱,这可能仍是惯例。如印刷业百强榜前列的劲嘉、鸿兴等仍高居榜首。越是困难时期,就越是大浪淘沙的考验期,必须辩证地看问题。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估中心刘主任说:「劳动生产率太低的企业可能没办法消化人民币升值等带来的压力,剩下的出路,一个是产业的转型或外迁,再一个就是走向倒闭。」

  印刷业内流传一句话「全国印刷看广东,广东印刷看深圳」。近年,一股「走出珠三角」的风潮正在掀起。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其在珠三角设厂的香港会员中约有37.3%会员企业正计划全部或部分地迁出珠三角地区,其中更有63%企业计划迁出广东。按港资企业现在珠三角地区约有8万家计算,也就是说近3万家已有离意,有1.8万家打算迁离广东省。深圳外商协会透露,也有约30%的会员企业拟撤迁至广东以外省市,包括服装、玩具、塑胶及印刷等。

  珠三角企业外迁的原因不外乎:产业升级,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劳动力与土地成本上升,企业所得税内外同一;人民币升值与国际金融动荡等,使企业原有优势消失。为其他行业配套服务的印刷业,随着客户的外迁,不得已也只好考虑外迁。珠三角企业大规模外迁的倾向已见诸报刊公开报道,并不意味着珠三角经济最不景气,而是反映出珠三角企业的敏感与思变。但是问题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目前恐难以找到一处合适的高地可以集中地供印刷企业迁入,只能分散地见机行事吧!

  不过外迁也是一种机会,应该抓住这种机会考虑升级或转型,而不仅仅是被迫地或被动地为搬迁而搬迁。

  我国印刷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受困惑的也是以中小印企为多。中小印企的难处多在融资有难度,设备投资或技术升级都需资金,特别在微利时期,似乎贷款投资更不敢想像。那么能否觅合作伙伴进行设备、工艺、技术上的互补,甚至与主要客户实行业务加工合作,以求共赢。这当然也并非简易能成的事,需要慎重地考虑与双方的诚意,以及「先小人后君子」的细致商谈。

  扩大服务面,改善服务态度与内涵,提高附加值,这也是该考虑的一种方向,国际印刷业也正以此为提倡方向。上海的硕科图像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并无印刷机的印刷公司,但人均创利五、六十万元人民币,就靠为国际性大企业服务。至于具体的做法,一般印企虽不一定能做到,但我建议:只要牢记一条,即经常想想除了现在的印刷加工外,你还有哪些事可为客户揽过来承担的,你就去争取来做,而且要做好,这也能提高你受客户的欢迎度。

  数位化、网路化在行业中谈论已很多很久,但真正实行的除了印前,其实并不很多。据统计,我国的数位化印刷年增长率不足5%,不到国际水准的一半。在目前传统印刷不景气的年代里,我们能否趁机多考虑一些推动印刷数位化、网路化的工作,如包括网路接单(有条件的还可向海外接单发展,如上海中厦彩印有限公司)、网路送样、网上拼印(就是通过网路接单,把一些客户的小规格印件拼成大张同时印下来,然后分切发送。台湾及香港特区印名片采取此种方式的已不少)以及其他(如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标签印刷拟实施入网赋码的电子监管等)。

  抓住奥运会契机,为奥运预计约20亿美元的印刷额服务好。据悉,北京优派克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已取得奥运会印刷服务供应商的认定,其就是由几家专业包装印企合资组成的,另外还有不少「备战奥运」的印企也组建了松散的合作联盟,准备承担奥运印刷品业务。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尚有两年余时间,印刷界也应作准备了。

  环保与节能是当前国际上的大事,印刷业虽并非重点对象,但在这些方面应做可做的工作也不少,在此转型过程中,也该列入考虑改进的重点。

  另外,就是避免同质化竞争,要走开拓创新的路线,上海平山印刷有限公司走纺织品高档外包装的路线获得成功;同样是书刊印刷,但雅昌走的是艺术精品类的路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都是很生动的实例。

[时间:2009-03-13  作者:陈政雄、车茂丰  来源:印艺学会月刊/]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