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评估CTP

  CTP这项技术始自 1995年的Drupa上发表的氩激光和高频YAG激光的CTP,至1997年的IMPRINTA他上又发布了 IR激光,往后就加快了普及推广。到了Drupa 2000时,展出了数种紫外激光的CTP,2001年  PRINT全面进了实用期。目前全世界的CTP安装台数超过了 6000台,日本约占10%,即600台左右。CTP已经从引进期走到普及期,现在正从普及期转向成熟期。
  另外,各制造厂家和引进企业将CTP定位于生产设备,在改进硬件的同时,受到DTP的带动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将这些技术汇总起来,构筑以印前工程为中心的工作流程,以实现更为有效的自动化。
  本文将对支撑CTP技术的动向和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后进行归纳介绍。

  CTP工作流程的动向
  由于DTP的出台,十几年来促使印前工程的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在这个潮流中,DTP尚在进化中,目前尽管有各种问题出现,但很快就解决了。作为PostScrip的主要障碍是由于方块文字数量大,多数是依靠经过编码的数据来交接,由于其转换平台的种类、版本繁多,所以在印刷环境中很难出台客户期望的产品。
  特别是在CTP的运作中,上述问题影响了印版制作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利用ROOM(RIP One OutPut Many)观点的工作流程。中间数据中使用了光栅化后的数据(Raster Data)进行色彩管理、套印、编页码等。其优点是由输出机提供的输出结果不变,在实际操作中,光栅化后的数据在制作时的分群力必须符合输出设备的要求才行,RIP后的文字修改和变更处理比较费时间,虽然可转到外部来进行,但还是出现文字规模大(数据过多)的问题。这些情况是因为中间数据是由各个生产厂家生成的。连开放性较高的将经过RIP的PostScript数据拿来作为中间数据的工作流程也无法保证充分的开放性。

 

1 计算机直接制版工作流程

2 各种原稿及工作流程灵活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版本无关,还要考虑能获得伺样结果(开放性),在数据中又能填入文字,向外部交接的数据规格小等优点,促使将PDF作为中间数据采用的工作流程面世,将以各种数据形式输入的数字数据全部一下子转换为PDF的开放性中间数据,进行输出处理和格式转换。但是目前PDF作为工作流程的中间格式尚没有构成事实上的标准。在日本,要填充日语字体时很费时间,而且Postscript也有同样的不稳定因素。干是,各生产厂家将PDF做成经过 RIP的PDF(光栅化后的数据),或做成轮廓化了的 PDF(矢量类数据),将更为接近最终输出形态的PDF(CEPS类的 PDF)作为中间格式,这种在某些程度上提高了输出保证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流程运用至今,理想的PDF作为标准的中间数据增加了实用性,但要普遍运用尚需时日。
  最近出现了更为接近最终输出形态的1 bit TIFF作为中间数据的工作流程,其格式的开放性和输出保证性之高虽然已被认可,但由于数据规格太大和修正困难,通常没有将它作为标准的中间数据,但是自 DruPa 2000之后,用1 bit TIFF作输出输入的各种机器相继出台,其优点一是它的输出保证性之高,而PDF要做到保证输出准确尚需时日。另一方面,在将1 bit TIFF作为中间数据的工作流程方面,按原先的工序讲,在印前工程中只有保证品质的,接下来晒版、印刷才能够放心输出运用。所以,才注意到了1 bit TIFF,尤其是在专业化进步的大印刷公司,可以无需急于进行组织上和运用上的整合,顺利享用由于CTP化带来的好处;第二点的理由是:其可以进行实用性高的高压缩。至今为止成为难关的数据规格问题靠它解决了,进而相继开发出编页码、确认、修正、CIP3、套准调节和调子调节等方面的应用软件,加快了这种趋势的发展。
  诸如上述,目前作为CTP的中间格式受到重视的文件格式有三:一是纯正的PDF;二是CEPS类PDF;三是1 bit TIFF,各有优缺点,有必要针对用途进行选用。

  打样的动向
  构成CTP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打样。在开展CTP生产之际如何出打样,这对生产力、成本和品质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打样原先是靠平台打样机来完成的,但自从印前工程借助DTP数字化之后,由于其稳定性相当高,对采用直接数字彩色打样(DDCP)的需求日益高涨,可实现确认龟纹和文字线条的网点输出;在照明光源下,要想与正式印刷机印刷取得同等效果,那么在色料方面要使用与正式印刷用油墨一样的颜料,保证做到向正式印刷用的纸张输出,这些都已经得到了使用。
   目前,DDCP有多种方式,使用各具特性的材料,按工作流程和打样的用途及印刷品的种类区别使用。
   从打样的用途方面看,大致分为供外校用和内校用两种。外校乃是供客户确认用的,对色相、调子、版面设计、文字、网点等要求尽量接近于最终的印刷品,通常采用激光薄膜热转印型的DDCP。但是,由于这种打样样张的单价很高,当需要多张出校张数时,还是采用CTP版的正式印刷机打样较为合算;内核是供厂内和生产工序内部确认作业结果用的,在印前工序确认扫描仪做出图像的色彩或调子时,采用的是激光银盐照相方式等比较便宜且输出速度快的作法。另外,对于检验编页码和版面设计的场合,采用喷墨式的DDCP,不但便宜而且能正确判断文字、铺网及版面设计等。
  根据 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提议的彩色管理系统(Color Management Sys-tem),就可以容易制作出符合最终印刷品的DDCP。当初,将四色空间先转换为三色空间,然后再恢复为四色空间,这时出现过色彩信息减少,由此产生油墨特性和UCR量发生较大变化的问题,但最近已开发了能保持油墨特性的彩色管理系统,并且付诸实用。根据这种彩色管理系统技术的进展,与价廉简便DDCP 本身的性能已有提高相呼应,哪怕是简易的DDCP,也能够忠实地再现在正式印刷机上完成的印刷色彩。
  彩色管理系统课题的目标是解决 DDCP目标值(即最终印刷品)的色再现不稳定问题。印刷存在着纸张、油墨、水、橡皮布、温湿度许多可变因素,即使在同一车间内的印刷机也有不同的变动,而且在同一台印刷机内也会有变动。
  此外,对于类似广告单或重印品那种色彩再现确认不太重要的印品,以彩色版样校毕的形式,使用简易 DDCP和收到数据后,将品质交给印刷公司负责,以及各地分散印刷时要求遥控打样和无需印刷色调校样的无校印刷情况有增无减,这样,提高各印刷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若以车间为单位来考虑,印刷条件的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
  当遇到上述印刷的稳定化、标准化有困难时,拿最终印刷品来说,也可以考虑将打样的标准印刷当作最终印刷品,或者是将借助 ISO/TC 130的日本色料或杂志广告协会的标准色彩等作为最终印刷品对DDCP进行色彩调节。要确认本厂的印刷机上能否顺利印刷固然重要,但一旦树立了这样的环境,对上面讲到的分散印刷和无清样印刷适应起来也比较容易,从而客户和印刷公司就能共享CTP带来的好处。
  诸如上述利用CTP的打样,借助 CTP版的正式印刷机打样、平台打样的印刷品和输出速度、现格、画质、成本等,在范围广泛的DDCP输出品中,按工作流程、打样的用途、印刷品的种类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CTP输出机的动向
   在晒版机或连晒机上供作光源用的是紫外线灯,因其光源的能量充足, PS版的感光度低一点也无妨,操作容易,对曝光量的调节也可视曝光时间进行调整,故普及推广使用至今。可是到了出现直接加网分色机的80年代,光源采用了激光,从氩激光开始,发展到了更为便宜而寿命长的氦氖激光。到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图像集成机(imagesetter)时,民用的廉价、长寿命的LED和LD货源充足并得到普及。在外滚筒式的图像集成机上装载了若干束激光,而内滚筒式的机型由于提高了双转子电机的转数,产品的生产力也提高。材料方面使用了银盐片,9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采用IR激光的无需录影处理的图像集成机。
  在上述的技术发展进程中,正如开头讲到的在 1995年的 DruPa展上出现了具有氩激光和高频YAG激光等可见光区域的光源,版材则用了银盐扩散型和感光性树脂型光模式的CTP,在 1997年的Imprinta上又推出了用IR LD 作光源的阴图型热敏版版材的热敏 CTP,在这次Imprinta展上,推出了用 UV灯作光源,在重氮PS版上形成图像的CTP。时至Drupa 2000,出现了用紫外激光管作光源的CTP许多展品,2001 年的 Print 01上这种机型已经作为生产用机型投入市场。
  CTP输出机在印版上形成图像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将激光投射在版上便感光材料起化学变化的感光式和投射红外线波长的激光借助其热能形成图像的热敏式。
  感光式激光的光源属于可见光区域(波长400~75nm),不同激光的波长分别为氩(488 nm)、高频YAG(532 nm)、紫外LD(405nm)等。因为所用的版一般为高感度,可以缩短激光的照射时间,做到高速曝光。此外,输出也只需数mw~100mw,与使用高输出激光相比,激光的寿命亦长。从结构上讲,因普遍采用简单的内滚筒式,设备费用和维修费用均较为合算。然而,因为印版的感光波长属于可见光区域,对印版的操作不能在明室中进行,必须在暗室中工作,虽然设置自动供版装置后也可在明室中作业,但向版匣中装版的操作还需要注意。又因为是高感度,容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故印版的保存和运送方法等需要保持稳定的管理。
  热敏式型的激光光源使用IR LD (830nm)和 YAG(1064nm)等,具有非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因为版材对光不反应,可在明室中操作。相反,版材的感光度较低,曝光时间要长。另外,激光的输出也需要数瓦以上的功率,故激光管寿命短,维修费用也高。 IR LD是这种热敏式的代表性光源,但光源和版材采用可靠近的外滚筒式,而且多个光源成束曝光,保证了生产力,但设备价格和维修费用都比较高。
  至于感光式的版材,给予的光能量哪怕不足也会产生反应和积蓄。举例说,1/2单位强度的光曝光 2次,等于施加了1单位强度的光,从而形成图像。另一方面,在热敏式的版材上若不能达到一定量的热能量就不反应,因版基是铝质,不能积蓄热,而在瞬刻之间扩散掉而不形成图像,从而得到清晰的网点。近来,利用了此高解像力可做到高精细印刷和利用调频加网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印刷。
  感光式最近引人注目的是利用紫外光LD的CTP输出机,此半导体激光在日本开发之后,作为读取DVD的光头用,己转为民用,它廉价和激光的波长刚刚处于可见光区域,虽然有必要在安全光下操作的制约,但已使这种感光式版材可在明室作业了。
  此外,因为是短波长,有曝光部位小可谋求高速化的优点,可期望它有高速生产力、廉价及可在明室作业。只是输出能量有一部分达到30mw,但多数为5mW还是较低的缘故,只能供银盐扩散型版材应用。有人希望它能对重氮PS版进行曝光,但需要数十瓦的输出,而目前还没有开发出高输出的紫外激光。以 UV灯作光源,沿用原来的重氮PS版进行曝光,原来的显影机也可通用。但是具有单一波长的激光,直进性和光量稳定性优越,并且容易控制。UV灯作光源的设备虽然已作了不少改进,但还是存在解像力低和曝光速度慢的问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热敏式版材的市场占有率仍是有增无减,全世界约为40%,在日本国内为60%~ 75%,正朝着无制版的方向发展,向DI印刷机的转向也在进行。
  综上所述,CTP输出机在版上形成图像的方法虽各有优缺点,但目前引进CTP输出机的好处,与其说是注重生产力和价格,不如说在于品质。若想 100%地替换为 CTP,既要保持现有的品质,还需要高速化、自动化都不落后于原先工序和更为便宜的输出机,同时版材的供应必须畅通。

  版材的动向
  CTP版材大致分类为银盐扩散、感光性树脂、热敏三类。版村与输出机的光源有密切关系,可归纳为图3所示。

  

3 版材与光源的关系

  银盐扩散型是阳图型的版材,因其感光度高(约 100 v J/cm2〉,即便是低输出激光(约 IDmW)也能录入,生产力也高,感光波长又宽,所以早就供作CTP的用途。耐印力虽有提高,但它与依靠供版处理便耐印力有所提高的感光性树脂型或热敏型相比还显得稍有差距。又因显影工序复余,银盐废液的种类和量均多,以及在显影机的维修等方面,受到感光性树脂和热敏型的压力。
  感光性树脂型是阴图型的版材,感光度稍低于银盐(约为200 u J/cm2)。由于表面的抗氧用覆盖层造成激光散射,致使解像力不如银盐版和热敏版,虽存在这些留待解决的课题,但对普通的用途还是能力有余,在稳定性和高速性方面处于优势。此外,在前面提及的因对应紫外激光生产出的高感度版已受到欢迎。
  热敏版经历了第一代的阴图型、第二代的阳图形、第三代的克制版型的变迁,其印版的感光度比起银盐和感光性树脂是最低的( 100~ 200 u J/cm2),生产力虽低,但可在明定作业,解像力亦高。
  第一代的阴图型在显影前需要预热,除了设备负担高之外,还需要对应激光、版材、显影液等的经时变化的管理、第二代的阳图型不需要预热,但曝光时因叼版的部分成为图像部位,尤其是在曝光时的叼口和印刷机的叼口不同的场合,必须注意使印刷方向的左右不得因这图像部位而发生糊版。第三代的克制版型省略了显影工序,不但从设备的花费和保存管理显影液的条件中解放出来,从环境方面着想也大有希望。
  最近,不需预热的热敏阴图型(50mJ/cm2)和对应IR LD感光式阴图型(50~100mJ/cm2)也已开发出来,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小结
  工作流程、输出机、版材等方面的产品可供选择的途径己有增加,谋求 各个部分的最适宜的环境也已整备妥当。只是要想依靠CTP达到原来要追求的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提高品质等期望值,就必须好好计划从印前到印刷的整个过程,使之达到最适宜才行。为此,印刷企业、客户、生产厂家应该构筑既有开放性又有兼顾性的环境,并借此谋求标准化。

[时间:2003-09-02  作者:丁一  来源:今日印刷 印刷数字化论坛会刊]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