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雪铁龙集团(简称PSA)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企业之一,但其表现并不是最优秀的。从第一辆标致505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大街上,到20世纪的第八个年头,标致汽车已经在中国市场走过了22个春秋。而其旗下的另一主力品牌——雪铁龙,也于1992年与东风汽车公司签订协议,成立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富康轿车自此进入千家万户。然而,标致汽车虽然在欧洲口碑甚好,但到中国后销量很不理想,于1997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其“胞弟”雪铁龙虽然在中国闯出一条生路,无奈“独木难支”,况且当时PSA的全球战略核心并不在中国。
PSA的“重生”始自2007年。在此前的2006年11月,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执掌PSA,刚一上任他便决定重振中国市场。在随后PSA制定的“CAP2010复兴计划”中,不仅将以前设在法国的中国事务部直接搬到北京成立“小PSA”,而且将研发、造型和采购中心移到了上海,随后还先后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PSA的目标是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产销量达到100万辆,届时相当于其全球销量的1/4。
“真正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制造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汽车”——这显然不仅仅是PSA的选择,更是市场的决定。
狮子的野心
标致雪铁龙终于认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接下来,这家汽车巨头开始了一系列的架构与组织重组。
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现任CEO。这位只在空中客车集团CEO位子上坐了不足100天的法国人,刚一上任便做出一系列动作,其中一部分便是公布了中国区优先发展业务规划,大刀阔斧地调整了集团的组织架构,其架构破天荒首次突出了中国市场的地位。
打出“组合拳”
“救火从把脉开始。但PSA显然没到致死的那一步,复兴是早晚的事。”刚上任时,斯特雷夫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笑称:“要说解决麻烦,我每次的招数都差不多。”
“CAP2010复兴计划”是斯特雷夫上任后开出的第一张药方。“复兴计划”提出到2013年PSA中国将推出20款新车型,在巩固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加速拓展新业务在集团的全面发展战略中,中国占有优先地位。
这些计划公布的同时,斯特雷夫要求集团管理层全力支持这些团队的工作,并围绕4个既定战略方向积极行动,即:2010~2013年的产品计划,国际发展,科技发展,合作与联盟战略。
今年3月,PSA采购副总裁让·克利斯朵夫·格玛在厦门神龙公司召开的2008年供应商大会上透露,到2010年,每年在华采购额将达到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5亿元。
“复兴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PSA将中国事业部从巴黎搬到了北京,中国事务部成为直接隶属总裁管辖的部门,其职能将由原来的进口车销售、品牌建设等扩展为对中国事务的决策,包括新车上市以及集团在全球零部件的采购等等。
斯特雷夫将中国事务全权交给杜森处理,与原来设在巴黎、仅起到联络作用的中国事务部不同,如今的中国事务部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总部更多的支持,而且拥有对中国事务的决策权。
与此同时,围绕中国事务部的架构调整与重组展开。2008年9月,位于上海的造型、研发和采购中心投入运营;成立一个规划部,统一管理所有的产品计划、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成立一个运营部,这一部门包含工程设计、制造、工厂规划和物流等业务;成立3个集团运作部门,隶属于执委会总裁。这些部门被授予相当大的权力,旨在快速发展中国、南美洲的事务运营和零部件事务。[next]
整合
2007年底,一封登载在PSA中国事务部网站上的公开信再次引来无数外界目光聚焦。公开信称,“2008年1月1日起,华日曼将替代杜森出任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事务部总裁,杜森将返回巴黎总部另委以重任。”
杜森回国后负责PSA生产方面的相关工作,其到任PSA中国事务部总裁不到一年,闪电登台又闪电离开,多少让业界意外,这也给PSA在中国的战略图谋更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对此,PSA中国相关人员解释,斯特雷夫派杜森来中国主要任务是组建新的中国事务部,规划PSA在中国的新战略发展,这两项任务目前都已完成,同时,斯特雷夫在巴黎的事务需要杜森协助,此次杜森离职并不是突然的决定。
目前PSA在中国有员工1400余人,自2007年中国区事务部成立后,员工数量较以往翻了一倍还多,“以人力资源部为例,此前只有1个人,现在从招聘到培训已形成一个系统。”大量国外中高层管理人员纷纷被派往中国,中国事务部人力资源部长勒福尔便是其中之一。
至此,PSA加速中国业务,扩大在华产能,寻求第二合作伙伴等各项重要事宜都已得到执行。
不过,PSA的高管们相信中国市场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在中国兴建第三家汽车制造厂,希望到2014年~2015年,PSA能占中国市场7%的销售份额。此前PSA集团CEO斯特雷夫在神龙公司调研时说,标致雪铁龙集团非常重视在中国的发展,并制订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和明确的实施规划。近期目标,迅速恢复5%的市场份额;中期目标,到2015年前后,在中国实现年销售100万辆整车……
“PSA还不能和通用、丰田在中国的投入和财力相提并论。我们并不想在中国争第一,而是希望获得一种平稳和良好的发展,跟上中国市场发展的步伐。”中国事务部部长华日曼透露出PSA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定位。
人才本土化
重组过后,PSA在中国的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晰。而这之后,人才本土化问题浮出水面。
在PSA中国事务部,人力资源部部长勒福尔办公室的门每天都敞开着,员工可以随时进去,他不想错过与每一位员工沟通的可能,即便员工不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那也没关系,因为勒福尔也可以用英文交流。
勒福尔一年前来到中国,之前曾在PSA的巴西和阿根廷公司工作,虽然此前没有到过中国,但中国于他而言并不陌生,他甚至还把儿子和夫人也一并接到了中国。
“要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就要了解本土文化。”在勒福尔看来,想要做好“人的工作”的前提先要了解当地文化、了解当地人。于是,当人力资源成为一个系统部门后,所有进入PSA的员工都要接受一系列培训。比如开展旨在加强团队精神培养的讲座,目的是让中法员工互相沟通、交流;还有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开展的合作培训,除此之外员工的薪酬也与全球业绩相挂钩,这项政策同时在其他22个国家执行。
所有这些都是PSA在中国图谋本土化所采取的手段,“对于关键员工,我认为只有达到最理想的沟通状态和良好的职业规划,才能达到留人的目的。”勒福尔不会讲中文,但他认为语言不会是工作交流的障碍,回顾这一年多来,多数员工都对眼前这位中国事务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满意,“目前来看,如何招到更多员工并留住我们是最大挑战,但我有自信。”
2006年,因生产成本过高、业绩下滑,很多欧洲汽车厂商都做出了裁员的决策,标致雪铁龙也不例外,那一年PSA的中国市场却“好得一塌糊涂”。
就在欧洲做出裁员后的第二年,PSA在中国推出了11款新车型。与此同时,中国事务部开始招兵买马,越来越多的标致雪铁龙西方员工开始选择到中国工作。他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开始升温,更重要的是机会。
PSA在全球有超过20万的员工,但45%都不是法国本土人,这些员工的国籍分布在110多个国家,标致雪铁龙人才管理部负责人是阿根廷人、标致品牌国际部部长是德国人……多元化的用人制度是标致雪铁龙集团全球化的标志之一。
但在飞快变化的中国,跨国公司的中国员工很希望能担任领导职位,尽管有大批外籍员工派驻中国。
“过去的一年,我们做到了让每个部门至少有一位中国籍员工成为负责人。”在中国事务部,中国本土员工变得越来越重要,更多的员工正在成为公司的关键员工,一些外派员工空出的职位也首选由中国人来担任。一个月前,意大利籍的财务部负责人因个人原因回到巴西工作,如今这一职位被中国籍员工取代;之后,上海研发中心前IT系统部的一名中国籍员工被提升为负责人……”
“在中国事务部我们有20多名会讲中文的法国籍员工,他们喜欢讲中文,在来中国前接受过两年的中文培训。”但在勒福尔看来,“招聘西方员工来中国工作不是问题,如何让标致雪铁龙人才本土化,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在此之前,哪个跨国汽车公司来中国更早,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更突出,也许就能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如今这一标准正在改变——谁更懂得创新,本土化更彻底,谁就可能在中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下一步,勒福尔准备将有能力的中国员工派往PSA的国外公司委以重任。[next]
如何更了解中国
标致雪铁龙已经意识到,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成立一家研发中心是势在必行,况且它已经比欧美对手晚了一大步。
从数据上看,PSA近两年的日子正前所未有地好过。2007年,PSA在全球销量达到323万辆,较2006年增长3.8%,其中在中国销售了20.9万辆,同比增长3.1%;2008年一季度的全球销量达87.64万辆,增长6.1%,而其全年增长目标为5%……PSA对中国市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们希望中国市场能成为PSA在全球的第一大销售市场,销量甚至在法国本土市场之上。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是——更了解中国。
新挑战
早在上海的研发、造型和设计中心成立之前,PSA集团总部的管理层便找陈业宏谈过话,那时虽然听说PSA计划在中国成立一个研发采购中心,但时任佛吉亚(PSA集团旗下全资控股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座椅和排气系统装置)中国公司总经理的陈业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担任新建成的研发采购中心总裁这一职位。
“斯特雷夫先生亲自找我谈话,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描述了他对整个中国区的一个严谨规划,我当时就接受了这个挑战。”陈业宏在佛吉亚公司工作了10年,佛吉亚在中国成立分公司的最开始,陈业宏便从底层的生产、研发、采购做起,到后来佛吉亚在上海、武汉、长春、无锡相继成立分公司,都有陈业宏的功劳。
除此之外,斯特雷夫之所以让陈业宏挑起中国研发采购中心掌门人这一大梁,还因为陈业宏亲手创建了佛吉亚在中国的研发中心。
“他希望我能在‘2010计划’中担任这一非常重要的职位,投入那么多人力和物力来做这件事,下了很大的决心。另外我本身是华人,多年佛吉亚的工作经验更了解中国汽车市场,所以担任研发中心总裁可能有一定优势。”陈业宏笑道。
虽然佛吉亚也有一个400人左右的研发中心,但它主要从事一些零部件生产与研发,而PSA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是研发整车,这对陈业宏以及研发中心所有人都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大手笔
自从新的研发和造型采购中心在上海成立后,PSA集团CEO斯特雷夫几乎每两个月都要来一次中国,更多是了解研发中心的业务进程。由此可见,这一研发中心之于PSA的全球战略定位来讲,是多么关键。
5年内在中国市场投放20款新车,是PSA中国事务部在中国市场许下的承诺。当然,为了这20款车不会再重蹈覆辙,除了初期规划外,接下来的设计和创新也至关重要。PSA在上海刚刚建立的研发造型和采购中心,正是为此而来。
“这个中心将会和神龙的研发中心合作,为中国市场服务,并且它还将代替在法国的研发中心,直接给神龙提供技术支持,而不用再像以往那样远程操控。”PSA中国事务部媒体交流部主任乐万年说道。
此前PSA在欧洲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最近3年内集团丧失了1.5%的市场份额。造成这种局面的一种原因是在集团快速增长期内难以掌控质量水平、产品老化、竞争的加剧;而另一种原因则是PSA忽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对此陈业宏表示,“就PSA中国来说,此前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集团内部也不是很满意,因为中国整体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CAP2010复兴计划中首当其冲要加快中国区的发展。”
“加强PSA在中国的研发和采购能力,使之更了解中国市场,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这是PSA高层的想法,但在业内人士或竞争对手看来,PSA的这一做法是“亡羊补牢”,陈业宏也认为,“如果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谁都没有办法,但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去改变我们的未来还是可以的。”
“以前我们好像是从地球上看月亮,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并不全面,毕竟从外面看和实际的感知是不同的。现在经过在中国市场的亲身感触,我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为中国造车’变为现在的‘造中国车’。”标致雪铁龙集团中国市场和产品规划部部长博闻说。
PSA在中国采取“亡羊补牢”的办法还不算晚,根据J.D.Power的预测,2008年前3个月,轻型汽车的需求量以季节调整过的增长率计算增加了950万辆,如果这一速度能够持续,则意味着今年将比2007年810万辆的销量增加17%。从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市场将继续增长,到2015年中国轻型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1730万辆。[next]
但另一面各跨国公司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诸如奔驰、宝马、大众、日产等均依靠其在中国本土的合资公司,完成本土化进程的同时开始重新布局中国市场。和PSA一样,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重新布局的核心点也是“进一步完善中国本土化发展,并将全球战略中心向中国转移”。
“未来市场竞争中,谁更了解中国,谁才能获胜。”陈业宏说道。
专访PSA中国研发、造型和采购中心总裁陈业宏
《首席人才官》:为什么要在中国成立新的研发、采购中心?
陈业宏:首先,在上海成立新的研发、造型和采购中心是集团“CAP2010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在中国实现100万辆车目标的关键一步,也是全球研发的一个延伸和发展。
PSA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最初我们主要采取引进消化的方式,也就是说把在国外生产的一些成熟车型,像富康这样的车拿到中国来生产,在此基础上进行国产化。
2000年以后,全球各公司逐渐成立所谓的技术部,有的叫产品部,有的叫研发部。此时也逐渐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调整,开始把中国元素加入到原来引进的车里。但此时还是以改型为主。
随后就进入了整车研发时代,特别是做全球车型的整车研发,而新成立的研发、采购中心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
《首席人才官》:新的研发、采购中心肩负哪些职能呢?
陈业宏:第一,汽车整车造型设计;第二,整车研发,这其中又包括车身和底盘发动机两大下属部门;第三,此前已经建立的亚洲采购中心也要纳入到这一新的组织机构中来。
成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更贴近中国的消费者,以研发为例,以前我们在欧洲设计的两厢车,引进到中国时就要把它改为三厢车,那么这期间就会有很多重复和浪费,时间上也有一些延迟。在今后我们要实现全球同步,各研发中心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之后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能保证在全球首发的车型也在中国首发。所以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研发中心,它是全球研发中心的一部分,也就是PIC中国研发中心。
《首席人才官》:为什么把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优势是什么?
陈业宏:其实此前我们也进行了多项比较,从市场角度来看,上海是全球各汽车厂商的必争之地,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市场的一些倾向,这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市场动向。
其次包括上海周边地区都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有很多高校。仅我们所处的漕河泾地区就有大大小小500多个研发中心。另外作为主机厂研发,需要和很多相关企业合作,比如旗下的佛吉亚公司,甚至包括佛吉亚的一些竞争对手,也是我们的供应商。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链条,生产、研发的供应链。
《首席人才官》:作为研发中心总裁,当务之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陈业宏:当然是人才的引进。尽管上海是一座人才济济的城市,但由于中国市场发展迅速,所以总体来说汽车行业人才仍然非常紧缺,特别是有经验和从事汽车设计方面的人才,非常抢手。
《首席人才官》:从长远来看,研发采购中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陈业宏:我想应该是创新。此前PAS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市场和产品及规划部,便于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脉搏,运作模式是PSA和神龙公司一起来对市场进行分析。所以新的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创新,不仅仅是车型创新,还包括人员创新、步伐创新、业务创新。在这方面PSA有着非常好的创新基础,我们在汽车行业里被大家称之为“创新一个公司”,所以我们将继续发扬和传承这些传统。
《首席人才官》:你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陈业宏:这还是要回到人才问题上来,没有人才一切创新都无从谈起,所以根本问题就是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来PSA工作。
《首席人才官》:用什么方式吸引人才?
陈业宏:我们有优秀的文化。PSA是全世界最老的汽车主机厂,有着渊源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是并行关系。
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我们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新的研发中心制定了一整套的培训计划,在对研发中心整个的投入中,用于人才培训的资金占了一大部分。我们还会把新员工送到法国或合资公司进行相关培训。
《首席人才官》:具体做法是什么?
陈业宏:我们在内部建立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系统,首先对员工的现有技能进行评估,确认员工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进行哪些相关培训。之后对个人发展进行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把所需要进行的培训纳入到培训计划当中。所以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培训计划,之后按照培训计划进行。
《首席人才官》:在你的任期内有没有具体目标呢?
陈业宏:目标被分为几个步骤,此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流程表。比如前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现在我们正按照这个实施计划来运行。
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投入和员工招聘,到今年底计划招聘260人左右,中期目标是投入10个亿,员工数量达到500人。
[时间:2008-10-07 作者:程海涛 来源:首席人才官/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