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家吴晓波
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新华社记者、上海《东方早报》浙江分社副社长.著有《大败局》、 《农民创世纪》. 《非常营销》等百余篇经济作品。
(财经作家吴晓波)
作为总部在美国费城的著名管理咨询公司Hay的中国区总裁,在过去的两年多里,陈玮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然后与40多位企业家面对面地进行3—4个小时的交谈,这些企业家都在各自的领域中非常出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均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久前,一份以他们为研究对象的”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出现了,陈玮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对我说: ”我们发现的是一群似曾相识的新人类。”
陈玮的研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Hay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同时完成了欧美、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的企业家素质模型,于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被放在一个全球化的素质平台上被审视。根据陈玮的报告,中国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中至少有4个弱势让人颇为担忧。
第一个弱势是“重于进攻、疏于防守”。 “每次当我访问企业家,请他们回答当前最大的挑战时,答案往往是人才的短缺。但是当我们观察其决策活动时却发现,他们也许是最不重视人才培育和储备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很善于进攻,他们是打价格战的好手,是不计后果的进击者,他们的战略和营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但是他们却很少考虑防守,在组织能力建设、财务安全、人才储备、已有市场的巩固和对未来市场的培育上,他们显得非常茫然和不以为然。[next]
第二个弱势是”针对本土、创新不足”。与印度等南亚地区企业家相比,中国企业家对本土1 市场、特别是大量的低收入人群市场的创新严重不足。孟加拉国的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因为创办农村银行而被称为”穷人银行家” ,在中国还没有看到类似的试验和企业家出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的企业家们是一群“拿来主义”的信奉者,他们从美国和日本买来生产线,买来技术,却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尽管技术创新一直像烟花一样每年都被高高地燃放,但是它从来是昙花一现而没有落到实处。陈玮的观点认为,中国企业未来最大的前途其实还是在中国市场,针对本土市场创新不足将成为阻碍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
第三个弱势是“高层团队管理不善”。陈玮在访谈中发现,中国公司高层团队的合作问题很大,高层对自己在战略执行中的角色不清晰。大量的企业都是强制型的与父爱型的,往往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绵羊在战斗。愿景型与民主型的企业非常罕见。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阶层的不成熟是因为中国企业家的现有主流类型决定的。企业家是狮子,就不可能产生职业经理人。”这是陈玮得出的结论。
第四个弱势是“靠直觉而非靠思考”。企业家在广泛收集和研究信息方面的能力非常不足。他们往往更依靠直觉,而非依赖深入而长久的思考。低层次的企业家都是速度与行动很快的,深入思考的人才可能走向成熟。在企业家的内在驱动力时,陈玮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发现是,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的成就动机非常之高,内心往往有着很大的改造社会的;中动。这也许是一种东方式的人生观所造成的。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过于强大的欲望与易于;中动的素质,往往容易形成冒进而草率的决策。
听完陈玮的研究报告,脑海中总会闪过一个又一个企业家的形象,他们熟悉而陌生。今年 以来,有一些学者开始为中国企业家分代,提出了“三代人”或“二点五代”的观点。而在我看 来,3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其实只是一代人,尽 管他们的生理年纪也许可为父子,因为,以上述 的4个弱势来衡量,几乎在所有的企业家身上都可以找到。
[时间:2008-08-14 作者:吴晓波 来源:首席人才官/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