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印刷业将迎来CTP应用的拐点

  诞生已经有十几年的CTP技术已经不是什么充满神秘色彩的新技术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质疑CTP技术的实用性,但是CTP技术在中国印刷行业的应用却总是显得磕磕绊绊,进展不顺。关于个中原因,近些年有关的讨论进行了不少,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2007年的发展显示,2008年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印刷业应用CTP技术的拐点年。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亿平方米的产能让版材供应完全实现国产化

  在前些年的讨论中,版材一直被大家认为是制约CTP技术在中国印刷行业应用的一个瓶颈。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瓶颈在2007年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先从国内的CTP版材生产能力方面看,2007年,中国的版材制造行业有三个重要的投资项目。这三个项目分别是富士胶片有限公司的苏州版材工厂、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厦门版材工厂和乐凯集团第二胶片厂(以下简称二胶)的CTP印版生产基地。其中,富士苏州版厂和柯达厦门版厂的项目已经分别在2007年的4月和11月投产,而二胶的CTP印版生产基地从2007年8月开工建设,到目前也已经进入了土建工程的收尾阶段。

  这三个投资项目对中国的CTP技术应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富士苏州版厂的生产能力是不少于1800万平方米/年,柯达厦门版厂的生产能力是2500万平方米/年,二胶的CTP版材生产基地预计2008年年底之前投入试生产,其设计生产能力为1600万平方米/年。这三大CTP版材生产基地能够提供的年数码版材生产能力超过了6000万平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只是中国CTP版材的新增产能。除了2007年的这三大投资项目之外,如今已经成为富士全资子公司的富士星光三河生产基地、二胶、爱克发无锡版厂、四川新图(炬光)等原本就有的CTP版材生产能力,总量也在5000万平方米/年以上。

  而在2007年11月柯达厦门版厂的投产典礼上,柯达公司CEO方熙表示,柯达公司已经决定在厦门版厂建设第二条CTP版材生产线。虽然富士和柯达均表示在中国建设的版材生产厂,面向的客户不仅仅是中国的用户,但既然工厂建在了中国,那销售的主攻方向也必定是中国市场。

  综合考虑,目前国内这几大版材供应商每年的CTP版材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亿平方米。2008年,CTP版材从供应上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

  如果换个角度,我们还可以从供应商的数量上来看一下2007年的变化。在2007年之前,国际上主流的CTP版材供应商,经过多年的整合,逐渐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大企业,这其中包括柯达、富士胶片和爱克发。这三家企业也成为此前中国市场上主要的 CTP版材供应商。另外,Presstek等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也能够提供CTP版材,但是这类企业的产品并没能在中国市场打开。

  在国内,2007年之前能够生产CTP版材的国内企业只有三家,即二胶、富士星光和四川新图(炬光)。但在2007年,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在2007年4月广东东莞举办的PRINT CHINA 2007展览会上,温州康尔达、龙马铝业和一家浙江企业(因当时匆忙没有记清楚这家企业的名称)也宣布推出自己的CTP版材。另外,广西玉林金龙、上海界龙、天津兆维等企业,在CTP版材的研发上也已经行动起来了。而在一些私下的谈话中,还有一些国内的印刷版材企业的老总,也表达出正在或者准备投资研制CTP版材。国内CTP版材供应商数量的增加,也让版材供应的国产化铺平了道路。[next]

  45~50元/平方米,一个值得期待的价格

  生产量的大幅攀升和供应商数量的增加,不仅解决了版材的供给问题,而且必定带来的是版材价格的下降。

  与CTP设备的一次性投入不同,版材是消耗品,只要印刷生产不停止,印刷企业就要不停的用版。如果版材价格过高,势必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在CTP技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每平方米100多元的版材价格,严重制约了CTP技术的应用。一些早期引进CTP设备的印刷企业,使用状况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用不起。即便是那些财大气粗的报社印刷厂,引进了CTP设备之后,一般也是用做补版或是做应急之用,很少有企业能够以CTP作为主要的制版方式的。

  其实以前CTP版材的价格偏高也有其必然性。首先,版材的研制是需要很大投入的,为了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收回前期的投入,这些企业需要让版材价格保持在一个高位上,由此来保证较高的利润率。另外,以前CTP版材的主要供应商是国外企业,由于版材需要进口,所以进口的关税是无法避免的,客观上,这也使得版材的价格进一步提高。再者,由于CTP版材的制造技术垄断少数几家企业手中,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中国市场上没有出现太强的竞争对手之前,指望企业主动放弃本来可以得到了高额利润,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随着国内二胶、新图(炬光)CTP版材的推出,原来的版材供应格局已经打破,原来的价格坚冰也迅速消融。虽然一些国际主要CTP版材的供应商很忌讳要谈降价,但CTP版材的降价幅度的确是惊人的。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上,热敏版材的实际销售价格在60~70元/平方米,紫激光版材的价格略高一些。这与当初动辄百元以上的价格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而随着富士胶片、柯达中国版厂的投产,随着二胶、新图(炬光)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产量的不断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版材生产企业开始研制生产CTP版材,有理由相信,2008年,中国市场上CTP版材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在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到2008年年底,国内热敏CTP版材的价格将达到一个印刷企业能够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水平,即45~50元/平方米![next]

  商业印刷企业成为版材消费主体

  经过2007年的变化,国内CTP版材的供应和价格已经不再成为CTP应用的障碍。而在印刷企业方面,一些应用CTP技术较早的企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同时也坚定了使用CTP技术的信心。

  根据《印刷经理人》的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国内的CTP设备累计装机量726台。另据其他媒体披露,2007年,国内的CTP设备累计装机量已经超过了1000台。在这些安装了CTP设备的企业中,用得好的也大有人在。而且用户的结构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

  前面说到,以前大家说到CTP应用,首先想到的是报业印刷企业。的确,有着报社雄厚资金支持的报业印刷厂,在国内CTP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充当了急先锋的作用。但是从近两年的发展看,商业印刷企业,特别是一些追求印刷品质的商业印刷企业,已经成为了CTP应用的主角。据一位从事CTP版材和其他印刷器材销售的朋友介绍,北京一家非常著名的从事高端艺术类印刷的企业,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从他那里采购晒版机的灯管了,而这家印刷企业的CTP版材的用量则是在持续增长。另据了解,像北京华联这样的印刷企业,采用CTP制版的业务量,也已经占到了制版总量的70%以上。

  在我国整个印刷产业中,商业印刷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商业印刷企业是未来CTP版材消费的主体,而他们对CTP技术的认可和应用,也将成为左右CTP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有了众多成功应用CTP技术的商业印刷企业做榜样,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效仿,从而促进CTP技术的快速普及。

  [next]

技术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谈到CTP技术,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热敏和光敏。这两种技术诞生时间较长,技术发展也堪称成熟,并且在市场中占据了稳定的份额。2007年国内CTP版材方面的几大投资项目,也是瞄准这两种技术的。但从个人的观点,笔者更看好传统版材的CTP直接制版技术。

  CTP技术的发展是和激光发生器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激光发生器所能提供的能量达不到制版要求的时候,人们为了能够实现快速、直接的制版,开发出了银盐体系和光聚合体系的版材。但是这些体系在提供高感度的同时,也带来了不稳定、过于敏感的问题。相比之下,在传统印刷制版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的“215”感光剂体系,既可以提供适度的感光速度,又具备较为稳定的化学、光化学性能。所以,如果利用传统版材实现直接制版,肯定对印刷企业是个福音,毕竟传统版材的价格更加低廉,获得也更加容易。

  在研究传统版材直接制版的过程中,人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借助喷墨技术开发的喷墨CTP,basysPrint公司利用“DMD”开发的CTcP技术,以及艾司科公司开发的CteP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都是绕开了激光直接成像的方法,而是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实现的在传统版材上的直接成像,因此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CTP技术。

  近两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市场上能够提供的激光发生器的功率越来越大,波长也越来越短。比如,目前市售的205纳米的紫激光二极管最大功率已经达到了200mW,而波长更短的激光发生器也已经出现。利用60mW的205纳米紫激光二极管,瑞士洛桑公司开发的Xpose!直接制版系统,已经实现了利用传统版材直接成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制版速度和制版质量,绝对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目前,在2007年4月广东东莞的PRINT CHINA 2007展览会上,代理洛桑Xpose!直接制版机的燕京行公司,就曾经为业界演示了使用二胶、炬光的高感度传统版材进行直接制版;200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PRINT EXPO 2007展览会上,龙马铝业也联手洛桑公司推出了以传统版材为核心的CTdP直接制版系统。

  在以前的采访中,笔者也曾经特意问过一些国际著名CTP版材供应商对传统版材直接制版技术的看法,但是这些企业均对这种技术讳莫如深,不愿意深谈。他们有这样的排斥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热敏和光敏上投入的巨大研发费用,势必需要收回。传统版材的直接制版大行其道,显然是这些企业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以前国内搞技术开发,主要是跟着国际领先企业的脚步,但是在CTP制版技术的研发上,笔者呼吁国内的企业能够把眼光放远一些,技术研发的步伐超前一些,不要别人大讲特讲热敏、光敏的优势,就一定要跟着搞热敏、光敏。龙马铝业的董事长王晓军先生曾经对笔者提到,“现在的热敏、光敏没法搞,别人搞了十几年,专利数以百计,这些不仅说明他们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而且为后来者设置了重重的技术壁垒,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上。现在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所以不如乘着传统版材直接制版的技术壁垒尚未形成,早点动手,争取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发展传统版材直接制版技术,应该成为国内CTP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国内的版材企业甚至有必要主动出击,通过缔结战略联盟的方式,支持国内的CTP设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够使用传统版材的CTP设备。中国现在是传统版材供应的大国,在传统版材直接制版技术取得突破,符合国内版材制造厂商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让中国力量在国际印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让人有理由相信,2008年,CTP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有望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个时刻,值得期待。

[时间:2008-02-19  作者:刘竞  来源:印刷工业/zi]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