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罗版印刷是平版印刷的一种。珂罗版是英语Collotype的音译,也有说“珂罗”可译为胶质的意思,珂罗版印刷极大多数是用于古代藏画、书法、碑拓、玺印等数量不多的复制。其过程是将原稿尽可能原大地经照相分色成四色胶片,经过修正后,复晒在涂布感光胶层并经过研磨的玻璃印版上,经涂上彩色油墨后以宣纸复盖其上,通过手动压力机(时称落石架子,后改为电动)逐一按规线将图像转印至宣纸上。对彩色图像需反复套色。因宣纸较薄,故套色正确颇为不易。它没有网点组合,故易最大可能地类似原稿。因印品数量极少,至今即使是书画复制膺品,了弥足珍贵了。
珂罗版印刷技术是德国人阿尔贝特发明的。关于此项技术发明的确切时间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早在1864年,有的说是1867年、1868年、1869年等等,总之,这应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这个时期,欧洲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很快,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械也发明并投入使用。
1814年,德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铅印机;
1839年,法国发明银版照相法;
1841年,英国发明碘化银纸照相法;
1847年,法国人发明蛋白印相法;
1850年,法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石印机;
1855年,法国人发明照相石印;
1865年,美国制成卷筒纸轮转铅印机;
1867年,平板印刷用金属板材替代了印石;
1884年,德国发明加网复制出浓淡色调的印刷品;
1907年,英国取得丝网印版专利;
珂罗版产生在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一出现就显示出独特的、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它的工艺大致如下:在约10毫米厚的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硅酸钠为基底,上面再涂明胶和重铬酸盐,干燥后形成感光膜。这层干燥的薄膜产生一些细微的皱纹,用它和连续调阴图接触拷贝,在光照下,感光膜产生不同的硬化反映,最终制成印版。
珂罗版印刷技术发明后,很快传到日本,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聘请日本专家实验成功珂罗版印刷;随后文明书局亦开始珂罗版印刷。190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实验珂罗版技术,1919年,终于成功地印出来宣纸15色套印。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从此,中国珂罗版印刷事业有了极大发展。二十世纪中叶,更新的印刷技术出现,珂罗版印刷曾一度衰弱。我国许多珂罗版印刷厂家被撤消,珂罗版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然而,珂罗版技术毕竟有其特点,在印制复杂的书画作品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稿件的艺术特色,达到其他印刷手段难以达到的艺术境界。珂罗版重新得到人们的认可,又似老树新枝般地重生了。
上海博物馆迁入人民广场新馆后,仍保留珂罗版车间,用于复制一些小件墨色、彩色的古代名家书画,稍作装裱供国内外参观者选购。该馆为了使有些巨幅古代名画,既能长期入库保存,又能在展厅展出,曾用珂罗版分段制版,用宣纸印刷成画面的黑色轮廓,而由馆内老画师,对照原画作精工上色临绘,代替原件展出,一件展品甚至临经年累月。
珂罗版印刷是一种复制艺术作品的专用特种技术,也是流程工艺,包含了照相、修版、晒版、印刷多道工序,操作中可变性极大,较难掌握,长期依靠经验,凭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传承。但这种作坊式的制作生产,很难发展,早年驰名此业的刘雪堂先生早已作古,后继高手乏人了。据知现今上海仅“上博”有此设备并运转,北京有一二家,浙江也尚有一二家。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时间:2004-06-21 作者:Bisenet 来源:Bis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