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解析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标准化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向、工作手段、工作程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是我国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重大国策,也是突破经济发达国家设立的技术壁垒,安全门槛的一项有力措施。积极等同采用国际印刷机械标准是标委会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组织翻译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印刷技术、印后设备、印刷设备安全标准,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等同采用、执行这项强制性标准,将改变印机产品的传统设计理念,提高印机产品的安全性能,并将大大缩短产品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时间周期。过去,我们的产品进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一般要经过设计-试制-用户验证-修改设计-小批量生产-国内销售-CE认证-修改设计-CE多次复查-出口这一漫长过程。而直接引入安全标准设计的产品,在经过试制一次反复后就可以达到出口条件。

  2003年标委会召开标准审查会,介绍了印后设备国际安全标准内容,与会代表反映强烈,纷纷要求索取该标准文件,这反映了印刷机械企业对安全标准的迫切要求,也反映国产印刷机械设备走出国门的迫切愿望。

  采用国际标准的另一项任务是广泛收集国外先进的产品标准,并将其作为我国现有印刷机械产品标准的依据。

  我国现行的印刷机械标准大部分还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当时的企业产品质量现状制定的,水平普遍偏低,仅以单张纸平版印刷机套印精度为例,国外产品标准为0.01mm,而我国标准为 0.12mm.,差距是相当大的,这种标准水平连国内用户都不满意,遑论出口。即使出口也只能到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不发达国家。因此,以国外先进产品标准为依据,建构较高水平的国内产品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提高行业标准水平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调整、改革,行业标委会制定的标准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推荐性的,企业有权选择采用哪类标准,如:企业可以采用当地质量管理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也可以采用用户认可的不同年代或最新的现行标准,有条件的企业也可采用国际标准。企业有选用标准的自由。因此,行业标准的制定无需平衡照顾。提高行业标准,可以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一个概念,即采用行业标准的企业产品有较高的质量水平,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的不合理现象,这样做也可以提高标委会在行业中的地位。

  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及时填补新产品标准空白

  “十五”末期,印刷机械制造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生产企业达到450—500家,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产品的品种已经达到200种以上。另一方面印刷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展,一大批新产品推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对印刷机械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的印机标准化体系滞后于产品技术发展的矛盾愈显突出,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未建标准,如直接制版机、喷墨印刷机、横向分切机等产品尚无标准,应该组织企业制定。近年来,尽管先后制定了输纸机,单张纸凹印机、平面丝网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丝网印刷机铝合金网框等产品标准,标准覆盖面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印刷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那些附属于印刷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组件,如自动套准系统、定点定量润滑系统、网纹辊、墨色遥控、号码机等产品仍无标准可循,处于空白状态,应尽快填补,以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建立有效的技术屏障

  依靠标准建立保护国内印刷机械企业的技术壁垒体系,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鉴于目前发达国家的印机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安全性能上,都优于我们,建立技术壁垒有很大难度,因此不能急于求成。我们不妨先从制定二手机进口技术壁垒的标准入手,再根据我国印机制造的现实水平,未雨绸缪,成熟一项制定一项,逐步建立起有效的体系。

  转变观念 开创标准化的新局面

  转变观念是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的前提条件,只有摆脱计划经济时期标准制修订工作思路和标准定位水平,才能开创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

  1) 关于标准技术水平定位问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印刷机械行业面对的形势尤为严峻。2005年进出口的逆差达12.7亿美元,目前,国内设备仅占国内市场的30—40%,要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要扩大产品出口也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最低也要达到国际的平均水平。然而,国内印刷机械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整体水平上看,印刷工业还处于发展之中,由于中西部差距的存在,以及民营印刷业资本积累还没有完成,印刷企业对设备技术水平的需求还是多元的,因此生产高、中、低档设备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销售群体,大家切割着不同的市场。因此,标准处于中低档水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民营资本积累的完成,用户对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要求将上到一个新台阶,现行的印刷机械行业标准水平,已不能适应产品发展的需要。

  今后标准的修订和制定不应该牵强滞后,而应该着重带动中、低档产品,使其提高水平,正确引导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标准工作应该在制修订中,逐步形成国际标准、国内先进标准和国内一般标准共同生存的格局,国际标准可以直接转化,等同或修改采用,国内先进标准应该达到国内先进高档产品偏下的标准水平,国内一般标准应该是未修订前标准水平,即旧标准。引用现行标准企业可以采用最新版本的标准,也可以采用老版本的标准,当然还是建议采用新版本的标准。

  2)尽量制定国家标准,以提高标准信誉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企业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只有按国家计划和国家调拨的物资组织生产,制造的产品由国家调拨到需要设备的部门。生产制造部门根据由国家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进行生产和验收,国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是组织生产的车间。印刷机械设备标准,也是在这种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除单张纸印刷机是国家标准外,其他标准都是行业标准。改革开放以后,除国家定点的印刷机械企业外,又涌现了一大批印刷机械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崛起,企业进入了市场,全国印刷机械企业已经形成450——500家的规模。为了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质量,国家已经意识到采用国际标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印机标委会应抓住当前国家对标准化工作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将量大而面广的产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产品标准申报为国家标准,一方面提高国家对印机行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使印刷机械标准的信誉度增强,使企业采标面不断扩大,从而带动整个行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3)加快印刷机械安全标准的制定步伐

  印刷机和印后装订设备两项国际标准由北人集团公司出资翻译,至今已走过三个年头,虽然经过两次审核会和一次行业培训班的审定,但是进展不理想。近期,标委会又一次在国标委立项,计划在2006—2007年完成两个安全标准和单张纸平版印刷机标准的修订。标委会秘书处在经常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沟通的同时,应该制定完成这三项标准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带动行业完成这三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4)用标准化的力量,规范印刷机械市场

  当前,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五”期间的任务已经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已经逐步清晰。国家制定出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对印刷机械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立规范有序的印刷机械市场,是加快印机行业发展的大事。目前,无论是企业、协会、还是国家有关部门都已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于规范市场的重要性,例如在制定印机进口减免税政策时,标准化的解释权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国内市场,我们建议同类产品以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先进标准和行业一般标准来划分档次,做到优质优价,解决某些企业以劣充优、鱼目混珠,以所谓价格优势来扰乱市场的问题。

  5)关注数字化设备标准

  数字化印刷设备还处于研发阶段,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近年来已有不少企业试制成功直接制版机、喷墨印刷机,虽然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标准工作可以提前进行,如有可能可以直接转化国际标准。
标准化的另一项作用是建立技术壁垒,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胶印机免税的问题,既有个别企业违法的问题,也有标准的制定不尽科学、合理、严密,致使技术壁垒存在漏洞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提高印刷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受到体制、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然也包括标准化水平的制约。只有全行业重视标准工作,尤其重视标准科技的研究和试验,用高标准引导印刷机械产品的技术进步,才能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时间:2007-02-08  来源:印刷工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