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经扫描等方式数字化后进入电脑,如果要印刷的话,一般需要进行一些特殊处理,这些处理对于最终印刷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 印刷的图像需要进行处理的原因
印刷行业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行业,事实上除了水和空气外都可以进行印刷,但是要实现印刷品和原稿的一致性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拿平版胶印来说吧,其许多技术局限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使得胶印印刷产品中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印前过程去修正,以期望得到令人满意的印刷产品,这些局限性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印刷品的色彩和阶调范围与原稿的色彩和阶调范围存在较大差别
首先,胶印过程并不能得到自然界的所有顔色,而只是一部分顔色,这是由于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油墨、纸张和印刷过程中的诸多缺陷造成的。印刷中实际用的黄、品、青、黑油墨在呈现顔色的范围上有缺陷,达不到理想黄、品、青的光谱吸收曲线,也就是达不到自然界真实的色彩外观。如图1的比较来看,油墨的实际吸收曲线和理想的吸收曲线差别很大,也就是它们不仅吸收应该吸收的光谱区域内光线,也吸收了其他光谱区域内的光线,而这种有害吸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油墨的色相和饱和度与理想三原色差距较大而印刷品就是用油墨来表现色调和层次的,因此油墨的呈色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原稿复制的逼真程度。用带有“额外”吸收的原色油墨来进行印刷,必然形成“色偏”而大大压缩了印刷品的呈色区域。
造成油墨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顔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而成的。由图1比较来看,黄墨的这种“额外”吸收的最少,所以呈色性能最好,品红墨次之,青墨的呈色性能最差。
其次,印刷品的高光部分是由纸张的顔色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纸张也参与了顔色的形成。那么如果纸张的白度不同,就会影响画面高亮度处的顔色亮度和饱和度,进而影响画面的色彩对比度。同样,与纸张的质地也很有关系,新闻纸为多孔性材料,油墨很容易被纤维吸收,使印刷表面产生高度的光线散射,使印刷密度降低,应该黑的地方不够黑。而平滑的、涂布过的胶版纸,油墨吸附在表面,并且光线散射极少,从而使暗调“更暗”,缺少层次。
另外,印刷所采用的网目调加网方法对色调的范围也有影响,在的,制版和印刷过程中高光和暗调处极容易被极化,也就是容易丢失高光和暗调的细节等。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几乎没有可能使印刷品和原始图片达到相同的阶调密度范围,因此,原稿和印刷品之间的密度对应关系必需加以调整,从而使印制品呈现最佳折中效果。图2所示的是原稿与印刷品之间阶调复制的关系图,图中45度斜线代表了理想的印刷品,即原稿密度不做任何映射改变(即不铸任何阶调压缩的情况下)的复制方法。这种情况在目前的胶印复制方法中几乎不可能实现。一般情况下,原稿的密度可以达到3.0甚至更高,而印刷品的密度只能达到1.8或2.0,其密度范围远不及原稿的密度范围 ,那么印刷品如何真实还原原稿,或者说如何还原得更好,这是目前印刷工艺的一个缺陷,只能对其它两进行复制曲线就反映了需要进行密度范围压缩时的基本映射关系,其中直线压缩是一种从视觉效果来看不合理的一种压缩方法,它是把印刷不出来的阶调部分完全丢掉(既密度高于1.8的阶调部分完全丢失),只留下能印刷出来的阶调密度范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弧线是一条用来扩大图像中间调层次范围的工艺性压缩复制曲线,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这种工艺压缩曲线是合理的。
2.印刷时图像的色偏问题
我们在显示器上处理图像时,如果显示器经过很好的校准的话,图像顔色可能比较正常 ,但这并不能说这个图像印刷出来后顔色也一样,由于显示器是利用色光加色法来实现顔色的,而印刷是利用色光减色法来实现顔色的,所以再现顔色会不同。实际上印刷时要考虑用的油墨会不会出现偏色问题,既所用油墨的灰平衡如何把握。简单的说,灰平衡是指能够产生灰色的彩色的顔色组合。例如RGB加色空间,将亮度相近的RGB三色混合时,就会产生灰色,亮度值为200的红、绿、蓝三色与25%的灰相同。这里说的灰又称为中性灰,它是不含彩色成分的灰色调。如果混合210的红,200的绿,200的蓝,结果会产生含较暖(有红色成分)的灰色。它看上去像灰色,实际不是灰色,不再是中性灰色。这里用的是色光,在RGB加色空间中三种顔色只需要等量相加就可以产生中性灰,然而在进入CMYK印刷领域时,情况就不这么简单了。等量的黄、品、青并不产生中性灰。它们产生较淡的、较浑浊带有棕色的灰色,而不是真正的灰色。其原因是由于上面介绍的油墨对色光的不理想的吸收(油墨的光谱曲线不理想),也就是由所用油墨的不纯引起的。在实际油墨的CMYK窨中,要得到实地灰色,需提高青墨的量。多余的青使其余两种顔色更干净。例如,30%青,21%品红,和21%黄混合产生30%中性灰,如果是30%青,30%品红,和30%黄混合产生中性灰会带有暗棕色,表1是某种典型油墨品,混合产生灰色的CMYK值为常数,既某种油墨的灰平衡比例值是恒定的,这样我们测得了这种油墨的灰平衡后就可以根据这种平衡来校正图像,使要印刷的图像在校正后能够准确再现顔色外观,从而弥补这种油墨的缺陷。但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油墨其灰平衡数据是不同的。
青 + 品红 + 黄 = 黑
5 3 3 5
10 6 6 10
30 21 21 30
50 37 37 50
80 71 71 80
95 87 87 95
3.网点增大问题
胶印印刷是利用压力的作用来转移油墨的,当油墨在压力作用下转移到纸张表面时,由于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会发生少量的扩展。一些油墨被吸收进纸纤维内,也会引起网点形状增大。因为网点大小直接与价调和色调有关,所以网点增大会使整个图像变得更暗一些。很显然,由于上原因,对于不同的印刷机和不同质量的纸张产生不同的网点增大效果。另外,不同大小的网点其网点增大成非线性关系。由纸张和油墨特性所形成的网点增在一般呈显指数方式扩大规律。其它要注意的是在制版的图文输出以及晒版等工艺流程中,由于材料和设备的因素也会产生网点增大。
网点增大是由于印刷过程中的特定因素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能够真实地再现原稿的色彩和层次,在印前处理过程中就必需对网点增大产生的影响进行补偿。这种补偿过程可以在图文处理过程中直接施加,也可以在处理过程中首先将补偿函数加入文件中,然后在打印和照排过程中进行补偿。
除耻面几个方面外,还有油墨总量的控制和印刷套准等问题。
按理论上来讲,CMY色料三原色可以还原我们想要的顔色。但在实际印刷中,不可缺少的加进了K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再敖述,但当采用CMYK油墨印刷时,暗调区域会堆积许多油墨,要达到超黑的外观效果时,比如书刊、画报的封面,仅仅只有K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用C50M50Y50K50,甚至C100M100Y100K100,这是的油墨堆积量至少要达到20%,甚至400%。由于不的承印物保持油墨的能力不同(例如,新闻纸保持油墨的能力比高级铜版纸低得多),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施加的油墨量,暗调区域将会糊版,从而失去暗调层次。所以在印前图像处理当中需要进行油墨总量的设置。
套准问题是印刷设备的机械因素造 成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也是印刷适性中的重要方面,套准问题是指在彩色印刷中,四个分色版面分别进行印刷时叠印位置以生误差而产生的问题,尤其在高精度彩色印刷中,如果 不注意解决,将会对成品的外观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在印前处理中,为避免在套印不准时生的不利的外观效果,在要求较高的彩色印刷中就必需在设计和后期制作中考虑和处理这些问题,这就是陷印处理。对陷印处理,很多人不理解它的意思,尤其是广大的平面设计人员,在设置时随便填一些数值,如不进行些设置。
[时间:2006-12-26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