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机械工业前景预测

  2004年,我国机械工业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宏观紧缩”冲击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预计机械工业全年产销增幅仍可达到15%~20%,比2003年的30%有所回落。2005年,预计我国机械工业的运行将由近两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回落至约15%的正常发展速度。受国家宏观调控牵引,预计2004~2005年,我国电力设备、船舶制造、石油和化工设备制造业仍将高速发展。

  工程机械:继续低谷徘徊

  2004年1~9月,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981296万元,利润278975万元,应收账款125141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3.95%、下降10.77%和增长22.62%。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调,原材料价格上涨,应收账款大幅增加造成的坏账可能性加大。上述因素的出现说明工程机械行业的景气低谷已经出现。而加息等重大事件也推迟了行业的复苏,同时,预示着2005年国家将执行中性偏紧的宏观政策,预计下一个“拐点”将至少推迟到2005年底。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17.17%和10.31%,远远高于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电力设备:2005年电网设备将增长20%以上在2004年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达到高峰的背景下,2004年发电设备子行业保持了高速扩张势头,预计全年发电设备产量将达约7500万kW,比2003年的3700万kW增长近100%。而2005年发电设备子行业增长将大幅放缓至10%~20%。

  预计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将投资145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比2004年增长约20%。由于电网设备行业的运行情况与全国电网建设投资金额线性相关,可以认为2005年电网设备行业会在2004年高速增长的前提下,继续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

  船舶制造业:三大产品值得看好

  世界经济形势的向好、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及21世纪中国海洋事业的需求与造船业的发展使命,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我国船舶制造业未来的长足发展。此外,2006~2007年,以中国为首的世界港口建设将进入高峰期,船用柴油机、集装箱及其起重机械等三大产品值得看好。

  现阶段中国造船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造船能力过剩,而是严重缺少大型造船设施,不能满足国内船东需求。国际上,中国船舶工业连续9年居世界第3位,与日、韩两国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产业政策、“531工程”的顺利实施及三大造船基地的加速推进,未来10年内我国有望成为世界船舶第一制造大国。

  目前,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船用柴油机市场所占份额超过65%,处于准寡头垄断地位,未来该公司将作为中国柴油机生产的龙头企业出现在世界船用柴油机制造的前列。

  过去15年的数据表明,世界集装箱制造业与造船业相关。预计未来世界集装箱制造业年均增长率约10%~15%。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5年保持行业首位,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50%。该公司的半挂车产销量5年内也有望夺世界第一,占据国际箱式半挂车市场超过10%的份额。

  世界集装箱起重机与集装箱制造业、造船业紧密相关。主营集装箱起重机业务的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5年居世界销量首位,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该公司世界一流的长兴岛基地的顺利完工将进一步巩固其竞争地位。

  汽车及零部件:上升周期中的波动2004年,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利润落后于销量的增长。预计2004年全年产销汽车505万辆,同比增长15%。

  2005年,全行业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整体态势呈现为上升周期中的短期波动。

  1.子行业将出现分化

  替代性需求使重卡、大型客车销量高速增长;潜在消费者减少和持币待购心理使得轿车销售势头趋缓。

  2.成本接近刚性之后产品价格下跌使轿车企业利润将出现负增长

  汽车尤其是轿车产销初具规模后,成本下降空间减小。通过降价扩大产销规模,降低成本,以保持盈利和销量同步的模式已经失效,即便优势轿车企业的利润增长也已现出疲态,2005年行业利润会出现负增长。

  3.重卡子行业产销两旺,但短期内市场容量增长空间有限公路物流总量的上升和治理超载后产生的替代性需求是重卡销量上升的动力,但随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市场容量增长空间有限。

  4.大型客车今后几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路客车和公交客车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大客车不可替代的便利性将推动大客行业稳定增长。

  缝制设备:后配额时代的投资拉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缝制设备行业已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缝纫机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70%。其中,家用机占全球产量的75%以上,工业机约占全球产量的70%,绣花机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中国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第一”的缝制设备大国。行业内呈现民企、国有、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民企凭借良好的经营机制,有望占据50%的市场份额。

  平缝机、包缝机是产销量最大的机型,生产的企业众多,由于具备一定规模的厂商利用其成本优势,通过降价挤压中小厂商,2005年会延续价格竞争的格局。在特种机市场,由于需求量较小,产品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主要由主流厂商生产。

  由于服装需求快速增长、出口贸易量增加、设备更新、进口替代四大因素的带动,缝制设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各企业积极备战,纷纷扩大产能。预计2005年国内企业的产能将达到约700万台,而需求量为800万~1000万台,供求之间依然有较大差距,行业持续看好。

[时间:2006-08-24  来源:本站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