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拨动出版业 希望尽快怀复常态

——访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

  非典究竟会对中国出版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产生多深远的影响,现在还是未知数。但显在的影响已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图书销售额的骤减。为此,本刊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关于"非典拨动出版业"的话题研讨。记者首先采访了新华书店总店的总经理刘国辉光生。
  刘国辉认为,非典对图书销售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在:
  一、销售额大幅下降。有些书城五一期间的销售量不及往年的十分之一,这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一般情况下的大型的零售店,销量大多减少五成至七成;书店不敢进货,导致出版社不敢造货。这种状况预计要持续到六月底,几乎一个季度的销售额无法挽回,被轮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退货潮的到来、结算困难的加剧,现金流受阻遏,应当引起出版社的足够重视。
  二、缺乏弥补损失的有效办法。一些出版社抓住时机,出版了一些预防非典的科普类读物,而且售卖业绩不错,对出版社和书店的损失有一些补益,但这只是短期现象,不能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其他图书通过网络销售,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物流、网上结算及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原因,网络销售的业绩有限。
  三、非典过后难以出现销售反弹。与其他行业不同,受非典影响被压抑下来的消费潜能,可能会在非典过后集中释放出来,形成一段时期的消费高潮,比如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但图书消费可能不会,或者高潮不明显,一趟图书没赶上,过了也就过了,不会有多少人去努力追索非典造成的阅读损失。
   四、社会恐慌心理不可低估。人为地夸大非典病毒的传播能力,一些地方在"堵"的过程中的极端行为和五花八门的土政策,更强化了这种恐慌心理,使整个社会处于躁动不安、人人自危的状态。对于图书销售而言,就是人为地造成图书物流的中断,特别是疫区的图书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段内无法向全国各地发货。比疫情更可怕的是全社会的不安与恐慌,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比疫情的影响更长远一些。
   五、探索新的订货和发行模式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订货和发行,如一些大型的订货会,在非典期间无法举行,即使非典过了,由于恐慌心理作祟,订货的效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会被打折扣,这就逼着图书出版和发行单位探索供需双方采取不用见面的方式,来完成图书的销售。利用互联网是有效的途径,网上展示、网上征订,以及网上销售和结算等方式,可能会因为非典而被广泛采用,较大规模的网上批销也会成为可能。过去长期困扰网上图书销售的种种问题,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成果性的突破。
  刘国辉表示,由于不能对非典影响的长期性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新华书店总店不打算过早就非典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举措,希望非典的影响尽快结束,希望全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时间:2003-08-08  作者:古夫  来源:出版广角]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