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ita“增值服务”启示印刷人

  Tikita是我近期出差香港期间认识的一个靠小饰品谋生的残疾人。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笔者写的《Tikita》,其服务意识引发了作者对于中国大陆印刷人常讨论的“增值服务”的思考。

  2010年4月28日晚7时左右,我准备去天星码头坐小轮,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旁的金紫荆广场过来。在一座天桥上,Tikita自己制作的小工艺放在一个折式摊开的的平板包里。她的手肘处托着包,令其角度略超过90度角。小工艺种类很多,满满地。脖链较长,就勾缀在包的边上,作展示用。亦有“库存”,另有其它类别的脖链,蜷曲一扎放在一个塑料小袋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Tikita的“包”,类似北京后海或西安古城的胡同的饰物“小摊”。作为一个靠此谋生的人,想必她还有更多的饰物置于家里。

  我是远距离对她产生好奇的,走近、观察、询问。她属于瓜子脸,眉清目秀,典型的广东女孩。我问她为何不寻找朋友的帮助,例如开间网店之类。她说:“我是靠小手饰谋生的人,不打算做得太大;而且顾客觉得现场购买,感受更直接”;“朋友的帮助,还要看是否值得信任?”在演示脖链的效果时,她很熟练地自己围了一圈。

  脖链和手镯做工是精细的。我不是专业者,看不出脖链是用铁还是银做的,但脖链佩在她的脖颈,夜色下有种朦胧的黛色,也许是脖链下方的一个光滑的“鹅卵石”的反光效果。手镯在日光灯下有湖蓝的反光,是我购后所赠者的评价。

  港人的服务意识她都具备:手饰原料的产地的说明;现场佩带饰品的演示;提供免费维修服务的“售后服务”(她提供一张有邮箱的名片);为我指路(如往尖沙咀方向走和往铜锣湾方向走的方法,及两地的特点)等。说的时候,她始终面带微笑。

  她是残疾人,坐在轮椅上,也许装上假肢,也站立不起来,这意味着她可能要一辈子在轮椅上度过。我的怜悯意识在我购买动机里占据了主导,但她却用她的话启示着我:她不需要外人对她的怜悯。其乐观和对美的创造能力,甚至会感染别人。她使饰品不流于俗套:其饰品的不少原料从西班牙购进;手镯对于色彩的组合,明显看出她的巧具心思。她作品的美带给我们的愉悦是长久的。  

  我去买东西的时候,观察过她的眼神,没有一丝的悲观和忧郁。我曾经问她:“你考虑过,装上假肢,让自己的脚立起来吗?”她说:“没有,因为我觉得现在已经很好啦”、“因为我觉得老天是很公平的...我已经拥有太多...再没有东西可以跟他换...。”信中,她又写道:“我觉得人生根本就没有完美,完美的就是天使而不是人,也因为不是完美,人才会努力去活得精彩希望接近完美,这才会珍惜有的,而且活得精神无悔今生。”其名片背面有句话:Life should be wonderful。

  我原本只是好奇,未必有购买欲望。但在和她接触和挑选过程中,逐渐从朦胧的购买欲望,转向坚定要买一件,后来转向坚定买两件。从营销而言,她是成功的。她在销售产品期间所做的一切,只是港式服务意识的自然流露。国内的人不断地讨论“增值服务”。有过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生活或工作经历的有心人毫厘间看得分明、体味甚深,在我看来,港人是没有所谓的增值服务概念的,因为我到港所住酒店的服务人员,在我说出第一句话(需求)的时候,她已经替你说出和想出第十句话(需求)。

  这点未免让我想起中国大陆印刷业的学者、媒体经常讨论的“增值服务”。拿国内的服务业与香港的服务业作比较,真是天壤之别。近日我出差国内多个城市,那些懒洋洋的、面无表情、爱理不理的火车站售票员,确实需要灌输“增值服务”意识,或大行“增值服务”教育。大概,只有落后地区的印刷加工服务业,其工作者才会喋喋不休地讨论“增值服务”,一不小心即成“理论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什么“增值服务”不“增值服务”,全身心投入、一切为顾客,自然流露,仅此而已!

  谈Tikita带给我们的启示,还必须要提到,工业化作品永远无法超越个人以独特审美意识创造的作品,那将是百倍千倍的区别;更何况其作品凝结着她的缺憾带给人的震憾,就象邰丽华之于“千手观音”。

[时间:2010-06-28  来源:网络]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