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时代中国出版业的战略思考与抉择

  随着各种电子阅读器的纷纷面世,中国的数字阅读时代正在到来。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电子阅读器销量将从2009年的80万台跃升至300万台,达到全球市场的20%。上游技术商、硬件生产商、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众多企业都已加入到新兴市场的争夺之中,谁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谁就将成为中国民众拓展阅读方式浪潮中的赢家。

  在电子阅读时代的潮流激荡中,出版社担当的阅读物最重要提供者的角色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数字阅读的到来不可阻挡的趋势下,传统出版行业如何改变发展方式、适应时代潮流?记者采访了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分上下两篇刊发,来揭示中国出版业正在面临着战略思考与战术抉择。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的中国电子阅读市场已经陷入了战国时代,其中既有浸淫日久的老将,也有异军突起的新军。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这样几支队伍:以技术见长、电子阅读产品生产商,如汉王、津科;以市场渠道为优势、用户基础雄厚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网络原创,具备更大互动性的IT网络,如盛大文学、同方知网;还有就是具有雄厚的内容基础、正在着力探索新兴发展途径的传统出版社。而在这所有的队伍当中,出版社无疑相对滞后。

  缺名少利:出版商不愿只当配角

  长久以来,出版社在电子阅读市场一直只是内容提供者。“传统出版的产业链很清楚,作者、出版社、印刷厂、发行、零售、读者。出版社是主导,具有图书的准入权,印刷、发行都是为出版社服务的,作者要通过出版社出版图书获得相应酬劳,出版社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刘成勇说,“但在新的产业链里,出版社突然发现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实是自己的位置被人“顶替”了。“比如说,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的封面上,书名作者的署名之下会印着某某出版社,这类似于商标印在了产品上,向消费者传递了出版社的品牌,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刘成勇说,“而现在出版社只担当了内容提供,当带有这些内容的电子阅读设备被读者使用时,没人会注意到内容是由哪个出版社出版,而只会注意到手里拿的是哪个品牌的阅读设备。”

  表面上是没有了“名字”,其实没有的是“利益”。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只能获得电子书销售中一定比例的分成或一笔固定的授权使用费。一位业内人士说:“不同平台运营商确定的比例有些差别,但在期刊社、出版社看来,比例都是很低的。电子书的收入对出版社来讲,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合纵连横:寻求产业模式新突破

  面对现实,出版社必须有所行动,作为中国出版业的领军者,中国出版集团成为了最先的探索者和掌旗者。

  “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中,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书的内容质量、编辑装帧的效果、印刷的精美以及销售的规范。而现在,这些运作模式需要加强,更需要转变和发展。”刘成勇说,“不能只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而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模式的突破。”

  中国出版集团一直在推动数字出版的工作,相继完成了“中国可供数目数据库”、“书业公共数据交换中心”等重点数字出版项目。并且在此基础上出资成立了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大大推进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战略。

  “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本着 共建 、 共享 、 共赢 的原则,以中版集团为主导,联合全国出版发行集团和大型出版发行机构,聚合全国出版资源,利用先进数字出版技术,实现出版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出版产业升级和文化产业振兴。”刘成勇说。

  作为中国出版业的排头兵,优质内容资源和呼应全国出版社的能力是中版集团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是中国数字出版网雄心的凭借。

  时势造就:出版业需要联合作战

  如果说在“软件”上整合出版业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在“硬件”上促进中国出版业联合,更多的还是设想和期盼。

  “在国外,一家新闻集团垄断该国出版市场份额,它不仅是本国的文化出版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一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而我国的出版社林立,尚没有一家可以与国外抗衡。”刘成勇说,“中国出版业如果走整合的道路,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国家也会得到更大好处。”

  理解刘成勇所说的“力量”与“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整合的中国出版业,可以参与到国际的竞争。在WTO的影响之下,国外出版巨头闯入中国市场已势不可挡,国内需要培育能与之抗衡的市场主体。其次,整合之后势必能发出更强音,将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给世界。

  而随着出版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整合也成为中国出版行业的内在需要。一方面,市场力量日益显现,风投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必将进入出版行业领域,出版主体的兼并优化将成为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体制的改革,出版社逐渐与部委机关、科研院所的脱钩,也使得它们需要依靠在实力雄厚的出版联合体之下。

  “出版业完全可以像电信行业那样,培养少数几大主体,这无论是对于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参与竞争都是有利的。”刘成勇说。

[时间:2010-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