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印刷及图像传播业,必须继续努力贯彻、执行“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16字方针和“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 优质、系列化”28字方针,在进入数字化印刷时代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相当差距。出版印刷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制定规划,认真落实,争取快速发展。

一、国外的发展趋势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中的印刷及图像传播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技术已经成熟,正在出版、印刷、包装、油墨、器材等领域普及。跨媒体出版以15-2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大量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被采用,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绿色产品已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体。

  印刷业向高精度、高效率、高色别的“三高”,和无水胶印、无轴传动、无缝橡皮布的“三无”新技术发展,以满足按需印刷的新要求。

  印后加工及装订流程将向高速度、多功能、高精度的表面整饰自动化方向发展。

  印刷版材将向CTP(热敏版材)和滚筒直接制版(无版材)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1.我国尚不是印刷强国。印刷业尚未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199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总产值为1500亿元,仅占世界同行业产值的36%(印刷业产值仅1.8%),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也只有1.8%。与美国2280亿美元同期产值有明显差距。

  2.一般印刷能力过剩,高质量印刷能力严重不足。

  3.印前领域中电子分色和桌面出版系统并存,输入、输出设备基本靠进口,实现数字化流程的基础工作量极大。

  4.印刷机械中高速度、高精度部分,仍需依靠进口,我国的印刷机械工业尚达不到这种高水平。

  5.印后加工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操作繁杂、污染严重、知识贫乏、恶性竞争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印刷业的整体发展。

  6.印刷器材是同类产品多,创新产品少。高档柔性版材、橡皮布还需依靠进口。

三、发展的指导思想
  1.以推动印刷业及设备器材工业科技进步与发展为主体;

  2.以印刷设备器材随时为数字化印刷提供服务的产品结构与企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3.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4.以党和国家的支持为依托;

  5.以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目的。

四、发展的主要目标
  1.全面完成“28字方针”,做到印前——全数字化;印刷——一次可印多色,并以质量和环保为前提;印后——开发 多种工艺、设备、广泛采用自动化,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器材——适应多种印刷需求。

  2.产值以1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到2010年时,实现4000亿元的目标。

  3.严格压缩中低档印刷企业,完成两级书刊定点印刷厂全数字化的过渡和器材供应。

  4.主要报纸到2003年实现运用直接制版技术。

  5.培育20-30个名牌产品,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争取2005年出口值为1亿美元,到2010年时,达到1.5-2亿美元。

  6.完成两级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央报社印刷厂、大型包装企业的改制和结构调整,组建印刷、报业、包装集团,提高 国际市场竞争力。

结构的调整内容为:
  书刊印刷,不再建新厂。以扩大生产能力,扶持两级定点厂,适应高档、精美印刷。到2010年,用纸量比现在翻一番,优质品率达到50%。

  报纸印刷,改工艺,扩版面,增彩报。彩报印刷要由2001年的80家,发展到2005年的250家和2010年的500家。

  商业印刷,要向平印45%、凹印20%、柔印30%、其它5%的结构,和低克重、高质量方面发展。

  印刷机械,适当发展柔印,凹印设备。

  印刷器材,用于常规印刷的器材要继续提高质量。用于支持数字印刷技术的器材抓紧开发,力争早日国产化,以利于全数字化的普及推广。扩大基础研究,增加应用技术开发,积极服务于高科技的印刷、特种印刷,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技术创新,使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时间:2001-06-03  作者:必胜网  来源:大中华印艺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