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是一只鸡蛋,盖上一张胶片之后,第二页就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8月27日在国内正式发布的法国童书《第一次发现》,用这种富有变化和想象力的方式,将大千世界展现在孩子面前。这套书号称法国童书的“国宝”,1989年首版以来畅销至今,而当时在中国常见的许多国产儿童读物,现在已然不见足迹。
外国童书长盛不衰
若探究这些童书的“年龄”,你恐怕要大吃一惊!比利时的经典童书《蓝精灵》、《玛蒂娜》,德国科普童书《什么是什么》都已经畅销50余年,而小狗史奴比系列童书,多年前就推出了“黄金50年”纪念版。上述作品全球总销量均超过千万册。
“这些童书自成体系,善于创新,所以长盛不衰。”接力出版社童书编辑冯海燕说,如《第一次发现》定位于2至8岁的孩子阅读,每增加一岁,内容都不同;又如《蓝精灵》中,101个蓝精灵既机智勇敢又容易糊涂犯错,“这些童书里包含着许多普世价值,让普通人容易接受。”
国产童书难以流传
在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眼中,国产童书也曾风光不已,如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曾是好几代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百科类读物也在孩子中热门一时,但进入90年代后期至今,国产童书渐渐风光难续。
“国产童书的品牌意识近些年才建立起来,很多童书制作粗糙,很容易被取代。”徐鲁还说,一些出版社“喜新厌旧”,不断开发新的童书,忽视已有作品的维护,造成国产童书难以沉淀出好作品。
冯海燕认为,过去人们误读了童书,“以为把大百科全书减少一些字,多放一些图,就适合孩子阅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徐鲁也说,过去常把童书当成宣传教育的工具,缺少一些恒久性的内容,“急功近利的读物是难以诞生经典童书的。”
[时间:2010-06-01 作者:范宁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