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民阅读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么,印刷从业者的阅读学习情况呈现何种形势?支持印刷业持续发展的学习后劲是否充足?“全民阅读就是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鼓励,互相交流。印刷行业内每家企业都应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鼓励员工多读书、多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素养,推动我们整个行业素质的提高和技术升级的顺利进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印刷工业出版社社长陈彦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应该说,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必将对印刷行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印刷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印刷类图书的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印刷业整体阅读水平有待提高
没有印刷就没有诸多图书、杂志和报纸等阅读物的面世。那么与书刊关系密切的印刷从业者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据了解,为了号召全国印刷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到全民阅读的大潮中来,倡导“科技兴业,读书兴企,全员阅读,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从2006年~2008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科技兴业读书活动”的倡议书》,印刷工业出版社在活动期间组织了送书进企业、进校园和优惠售书等活动。据有关企业反馈,这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桂对记者说:“我们在活动中购买了很多书,分别放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生产部门,这些书在生产经营中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但是,就行业整体阅读水平来说,陈彦也客观表示:“行业的整体阅读水平还有待提高”。她分析道:“印刷行业的阅读情况与印刷业的行业性质有很大关系。印刷业既是服务业又是制造业,同时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个行业既需要学历高、操作水平高的技术人才,更少不了基层职工。鉴于这个行业的就业人群层次丰富,决定了其行业阅读对图书的需求也是丰富多彩的。由此看来,我们要努力出版越来越多的优秀行业出版物来满足从业人员的阅读需求,让更多的人知道、得到这些出版物,来提高整个行业的读书和学习意识。
印刷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刘积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道:“印刷行业规模不是很大,但从业人员的层次差距大的问题比较突出,整个行业对读书和学习的欲望不是很强烈。在企业中,基层员工对阅读的热情不高,而且只有部分真正重视员工培训和员工成长的企业对读书有进一步的需求,但是现在大部分印刷企业还未达到这个水平。”
陈彦认为,印刷从业人员阅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个人自身对阅读与学习的重视程度、企业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是否有方便快捷的信息传导途径。可见,若要提高整个行业的阅读水平,就需要能及时提供优秀的出版物给广大印刷从业人员选读,营造良好的阅读与学习环境,同时个人读书与学习的自我意识也要提高。陈彦说:“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技能与学习热情方面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关键要看企业能否把这种想法落实到位,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调整印业图书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毋庸置疑,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的必要前提,是有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图书。但令人遗憾的是,印刷行业图书市场尚不完善。
张林桂认为,现在市面上的书更偏重理论,而印刷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对于印刷企业来说那些书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张林桂表示,他们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实践中学习,而真正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或经验相对少一些。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副厂长赵洁发现,员工在技术升级考试的准备过程中所学的教材比较陈旧。他表示,行业一直在追求新技术,而印刷行业的图书也应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更新速度,应该多关注国外先进的并符合国情的技术发展趋势,或多出版一些介绍成功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图书。只有针对性强、可读性强的图书,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工人的阅读需求。
刘积英对上述提出的不足给出了分析。他认为,图书的品种结构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它主要表现在:
第一,印刷厂员工中有很多是农民工,供他们读的书需非常通俗易懂,但这类图书比较少。
第二,现今技术更新快,但行业的实践需要与技术、知识转化为书本这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尤其在新技术应用初期,正是行业最需要相关图书、辅助资料的时候,但由于国内缺乏十分懂行的人,因此也是最缺此类图书的时候。然而当行业已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相关实践经验得以累积出书时,此新书已错过行业最需要的时候而成为了“旧书”。
第三,市场上对面向企业一线、操作性强的书籍呼声较高,但这类图书也是印刷行业图书市场上的较薄弱环节。原因是这类书籍的作者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类人群写作的时间却较少。
刘积英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其一,印刷工业出版社正筹划找作者来撰写;其二,鉴于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普及存在时间差,他们也准备从国外引进一些能够及时使用的图书。但在与国外先进的设备供应商洽谈图书合作时,技术保密和商业机密等问题也是对方合作的障碍。[next]
企业内部阅览室亟需普及
刘积英介绍,从2008年开始,印刷工业出版社印刷包装行业的书籍销量有所下滑,这与整个行业经济环境有关,而之前的销售状况还不错。从阅读趋势来看,有关印企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等非技术类书籍比较受读者欢迎。记者问及印刷企业购书的量如何,他表示,企业购书量不是很多,在印刷工业出版社总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陈彦介绍,目前开设资料室与图书室的企业还不多,一些重视员工学习的企业已启动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整体普及面还不够广泛。出版社也正在引导企业设立阅览室等,定期给他们推荐一些优秀书目,供其选购,试点工作已在一些企业开展。她说:“据了解,印刷工业出版社今年开辟了主要面向印刷企业内部资料室和图书室的印刷企业图书直销业务。可喜的是,有的印刷厂如北京日报印刷厂已与印刷工业出版社展开合作,加大内部图书室建设的力度。”
就北京日报印刷厂今年新建阅览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该厂副厂长赵洁。谈起建立阅览室的初衷,赵洁说:“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也是各个印刷厂都需要做的工作。现在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先进,更要求职工的机器操作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譬如这次在全国印刷职业技能大赛上,虽然我们厂的员工也拿到了名次,但是我们仍看到了差距,员工的专业知识还比较匮乏。员工平时没有机会读书,而阅览室就能为他们的阅读与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
阅读学习方式要灵活多样
在全民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期刊、报纸、网络等多种载体和途径,创新全民阅读活动的方式,对于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阅读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印刷厂来说,若能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提高职工的学习意识,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人民日报印刷厂今年在大胶印车间新开辟了一个“学习角”,以帮助职工加强理论学习,弥补不足,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该厂培训办公室蔡女士介绍说,“学习角”的内容每周更新一次,每次有一两个知识点,每季度办一次印刷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而车间工人的目标是: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前进一步。在采访中,蔡女士表示,他们厂订购的一些图书主要是给培训老师、技师看的,他们通过培训授课再传授给员工,工厂员工每年有30小时~40小时的必修培训课程。此外,该厂实行为员工报销深造学费的办法,现在他们有大专学历员工人数的比例已超过50%。这些制度都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读书学习热情。
张林桂本人是“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他每月必会收到一本俱乐部的推荐书目。该公司内部还自编了《品德与修养》学习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张林桂表示,他们公司也不一定都是通过买书给员工创造阅读学习环境,有时是工厂自主选择复印一些培训资料。他认为:“读书只是学习的一个很小的分支形式,我们现在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手段,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员工的素质。”他介绍说,该公司每周都会组织网上培训材料的阅读与学习活动,坚持每星期一期,一年有50多期。
在采访过程中,人民日报印刷厂培训办公室蔡女士还谈到了一个客观现象,她说:“其实,大部分印刷厂的工人对于看书写东西的确兴趣不大,他们宁可听人讲,也不想自己看,所以工厂就需要按照员工的职业特性来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可见,印刷企业采取何种灵活方式来激发员工的阅读与学习热情、推进企业的技术升级,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为了解印刷企业员工的实际阅读与学习情况,《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获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人民日报印刷厂员工谭峥。虽然从事的是夜班的报纸印刷工作,谭峥表示,他用来读书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并且一般都是上完夜班回来休息之前看书。而他的阅读兴趣领域是历史和传记类书籍。他说:“如果有喜欢的书,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谈及读书对个人技能提升的影响,谭峥总结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一般会在单位里找来相关的书籍来解决;如果工厂的技术力量较强,平时有职工培训,也会请教老师。他说:“在遇到问题时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一定要把问题彻底弄懂,而且事后还要充分消化、吸收。”
[时间:2010-05-2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