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简到丝帛,从丝帛到纸质,从纸质到屏幕,书籍一直在伴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演进。在本次文博会上,数字出版展示的不同阅读体验,使人们忽然发现,阅读又踩在新的技术台阶之上了。或许,再迈一步,整个出版产业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趋势一: 低碳阅读成为主流
文博会新闻出版馆展示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绿色与低碳了。数字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阅读,这正是低碳与环保的趋势。买书、看书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络实现。阅读可以通过电脑、阅读器、手机……越来越多的显示终端成为新兴的图书和电子书的发行渠道。
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认为,无所不在的显示终端,包括手机、电脑、上网本、阅读器、iPhone、iPad、PSP,将成为未来出版发行的一个新兴的渠道,这正是低碳时代的大势所趋。
趋势二: 按需印刷需求增大
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业界人士指出,传统出版物的印刷厂会越来越少,而会相应地产生按需印刷。纸质书的成本越来越贵,通常传统的出版业运营成本较高,这使按需印刷成为一种可能。互联网时代使得印书变得更加的方便,在文博会现场,多家印刷厂展示了自己按需印刷的方案,只需在网上简单地操作,100多元的投入,就可以按消费者的制定要求印刷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在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的基地正在尝试按需印刷。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原社长董铁鹰介绍,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民国史料汇编,一个项目都是接近两千万的收入,目前累计已经数字印刷了15000多种、100多万册,足见按需印刷的前景。
趋势三: 优势资源强势整合
传统的出版机构会越来越集中,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与此相应,可能会有很多传统出版机构慢慢地消失。
中国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的思路,也预示着超大平台的到来。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成勇用20个字概括为:集约统一、三位一体、建立联盟、版权第一、全面合作。刘成勇认为仅仅是做内容是不够的,必须与平台、渠道和终端结合,建立联盟,合作共建中国数字出版网。大平台的中国数字出版网将建成中国数字出版的第一门户。刘成勇说,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容资源整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趋势四: 出版分工越来越细
“未来的出版社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专心致志做内容,其他的所有项目都可以外包。”方中华这样认为,现在的数字出版很多只是简单的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将很多印好的纸质书的原本,再拿来重新编辑。方中华认为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而新一代的数字出版系统会解决这个问题。
据方中华介绍,台湾有将近一万多个出版的机构,这些机构不是很大,但是在内容上精益求精。术业有专攻,发挥专业所长、细致化出版将是未来数字出版的一个方向。
趋势五: 专业出版潜力巨大
文博会上有出版专家认为,国际上真正赚钱的出版社都是在专业领域里赚到的,因此在中国的出版界,包括在数字出版领域里,未来的专业出版机构竞争能力会越来越强,国内的市场会有进一步细分。
知识产权出版社为专业机构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制作了山东的海洋数据库、伊利的奶业数据库,为客户开发了数据库分析系统,获得了极高收益。而人民军医出版社则从专业医学数字图书出发,由此成功开发出了一批可在市场销售的新型跨媒体数字医学出版产品。目前已推出了医学跨媒体图书、跨媒体网络阅读卡、跨媒体电子书光盘、触摸式电子书阅读器、中华医学资源核心数据库以及由网络阅读卡、电子书光盘及纸质图书有机整合的多载体复合型出版物,并依靠这些产品实现了对数字产品赢利模式的创新。
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齐学进认为,专业出版社之所以较其他出版社更易在数字出版领域获得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专业出版社业务单纯,边界清楚;扎根行业,枝繁叶茂;有条件、有能力对本行业的资源进行系统、深度、持续整合,而这些正是数字出版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
整合行业资源,精通于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正是专业出版社的独特优势所在。齐学进认为,整合行业内容资源,除一般性、常规性的内容外,尤其要抓好标准类、基础类、前沿类、权威类的内容资源,为做本专业的权威信息提供者打牢根基,储备后劲。
[时间:2010-05-21 作者:程晓龙 任晓宁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