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纸袋首次实现产业化

  吉林延边州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真正限塑的地区

  由于找不到便宜的替代产品,我国乃至全球限塑困难重重。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梁衡说:“石头纸的主要意义就是减少污染,我盼望着石头纸能够赶快实现产业化。”近日,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所辖的汪清县,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头纸基地正式大规模投产,该厂生产的石头纸袋比同类型塑料袋成本和售价均低五分之一左右。同时延边自治州政府颁布《全州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实施意见》:全州禁用禁产不符合国家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一律使用环保石头纸袋代替,使用量大者还可享受政府补贴。延边州鼓励使用便宜替代品,推动限塑的有堵有疏举措,使其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真正限塑的地区,对全国推进限塑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吉林省汪清石头纸基地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于近日正式投产(一期),一期投产的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石头纸袋,预计将会达到每年20万吨的生产能力。

  据介绍,地球卫士石头纸汪清基地一期全面投产的这种新型的环保石头纸袋,碳酸钙含量达85%,具有安全、环保、无毒、抗拉强度高、耐破坏强度高、几何尺寸稳定等诸多特点。而且环保石头纸袋较同类型大小塑料袋价格优势明显,约为后者售价的80%至85%。

  在启动仪式现场,吉林省延边州政府颁布《全州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实施意见》:从即日起,在全州范围内消灭“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和生产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塑料袋,推广使用地球卫士石头纸环保产品,对大宗长期使用石头纸环保产品者比照家电下乡政策给以补贴。

  据分析,延边州鼓励使用便宜替代品,推动限塑的有堵有疏举措,使其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实现真正限塑的地区,对全国推进限塑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石头纸生产企业——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崇武在投产仪式上表示:“石头纸的全面投产,有幸得到延边自治州配合,全州同时禁用禁产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塑料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帮助整个延边自治州实现消灭‘白色污染'的美好愿景,也有足够的信心,推动石头纸对全国各地环保的贡献。”

  投产仪式现场,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节能协会、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等单位授予地球卫士“低碳消费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全国品牌石头纸行业主席单位、全国石头纸行业唯一重点推荐产品等十余项荣誉。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地球卫士在全国已经确立了8处生产基地。其中,汪清一处8日已投产,吉林桦甸和辽宁宽甸两个生产基地计划在今年年底投产,届时三个基地共可实现约3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其余五处也即将开工。

  “到2012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目标区域建设15个年产36万吨产品生产基地和5个年产100万吨改性碳酸钙原料母粒基地,总计将实现每年540万吨的产能。”在谈及地球卫士集团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时,张崇武介绍说。

  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汪清县委县政府、地球卫士(大连)石头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汪清华夏石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地球卫士石头纸汪清项目基地(一期)全面投产系列活动暨石头纸项目和技术研讨会”也于当天举行。 [next]

  据介绍,目前在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现有的所谓石头纸技术和产品中添加50%的化工原料,也就是说碳酸钙的含量也不过50%,这在环保和成本上均没有太大优势。

  地球卫士在投入高达2亿元研发费用之后,近两年来终于完成了各项课题攻关,实现了石头纸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新技术不仅全面超越原有国际标准,将石头纸制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上升至85%,同时实现了机器设备的改造工艺、石粉原料研磨等技术指标,最重要的是还实现了对石头纸降解时间的控制技术。

  张崇武表示,地球卫士的技术可以实现3个月内、半年、几年、50年、100年以上的降解时间控制。 完善了核心降解控制技术的同时,石头纸的产品线也同步成型。而今,地球卫士公司已研发成型5大品类80多种石头纸产品,产业化操作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曾说:“我们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一听到这个,会立马判断这件事情会做的很好、很大,是朝阳产业。”

  石头纸因为大连地球卫士的产品在今年两会上受到代表、委员的好评,引起了国内不少企业的关注,各地企业争相投资石头纸产业。除了大连地球卫士的石头纸,甘肃、新疆、内蒙古、江西、福建等地也出现了石头纸试生产厂家,但据了解,其余厂家的石头纸的碳酸钙含量(最重要技术指标)甚至远远达不到50%,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头纸,试生产量也比地球卫士差很远。

  中国塑料袋再生利用委员会2007年的资料显示,中国作为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全国每年买菜就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塑料袋的污染主要危害在“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主要是给人们的视觉造成的不良刺激,而由于塑料袋的难降解性造成的长期、深层次的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则更为可怕。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最大破坏在于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所导致的大量环境问题。

  “对于回收的塑料袋采取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促使酸雨的形成;若使用填埋的处理方法,就算将其埋葬100年,塑料袋还是原状,无法被自然所吸收,并逐渐改变土地的酸碱度,对土地危害极大。”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但是,该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虽然限了塑,但是收费的非环保塑料购物袋仍在超市等各大场所频繁使用,最重要的原因是无替代品可使用。

  即使政府一再推广可循环使用的环保型无纺布袋和编织袋等,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且难以随时随地携带,因此在百姓中无法形成使用规模,起不到真正的替代作用。

  目前,经济发达的美洲、欧洲,亦包括亚洲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共识。

[时间:2010-05-13  来源:中国包装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