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上)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4月28日上午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文化部部长蔡武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如下: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工作

  目前,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定义、行业界定以及分类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欧盟、日本称为“内容产业”,英国、新加坡等国称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为“娱乐业”或“版权产业”,韩国称为“文化产业”。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列为九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

  近年来,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文化建设理论创新,确立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的判断和论述,在文化发展方向、目的、思路、战略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理念,提升了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党的十六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时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将“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深刻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2003年6月,党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200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部署,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

  目前,全国共有123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其中2009年转企改制的有69家,超过了过去六年的总和。2009年,中国东方歌舞团、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等四家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转企,起到了示范作用,推动了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向面上拓展。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24家需转制的电影制片厂已完成22家,29家需转制的省级电影公司已完成26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45家电视剧制作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国18万家印刷单位和30家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部转制为企业,580家图书出版社除保留事业体制的少数出版社外,其他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改制为企业,1069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或登记为企业法人。

  同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原人事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2009年,文化部发布《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目前,在演出、娱乐、艺术品、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印刷复制等领域,基本实现了对国内非公有资本全方位、全过程开放。

  (三)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于去年7月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精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明确了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项重点任务,提出了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强立法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布实施,极大地提振了文化产业界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平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做强做大带来了机遇。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布实施的第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规划。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文件,有关政策涉及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资产和土地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法人登记、工商管理等方面。国务院所属相关部门也单独或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在财政支持方面,中央财政设立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国有26个省(区、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财政投入约25亿元。江苏、上海、天津、陕西等10多个省市已经或正在抓紧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备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在税收优惠方面,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对出版业给予了降低增值税税率、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县以下新华书店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动漫、电影企业也享受到了国家减免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在金融支持方面,宣传、财政、人民银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分别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文化企业向银行贷款创造便利条件。银行业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招商银行以票房收益为质押为电影《集结号》发放项目贷款50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联贷联保”,解决了深圳大芬油画村内文化企业贷款抵押不足的问题;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对文化企业开辟贷款绿色通道,并推出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等多种渠道融资。目前,在A股主板、创业板和H股上市的文化企业有18家。

[next]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一)文化产业快速增长,新兴业态迅猛发展。

  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2008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总收入80.3亿元,比2007年增长16%。全国广播影视创收收入1350.6亿元,比2007年增长18%。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速为17%,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的增速。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456部,城市影院票房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日报年出版总量440亿份,出版规模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年出版图书27.57万种,总销售额1456亿元,出版品种与销售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刷复制业总产值5746亿元,位居世界第三位。总体看来,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2009年,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322部17万分钟,比2008年增长31%,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票房过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网络游戏市场规模258亿元,比2008年增长39.5%;数字出版总产值750亿元,年增长50%以上;国产电纸书、电子阅读器销售量71.6万台,承载图书3000多万册,销售总额超过25亿元;网络视频市场规模5.83亿元,网络视频用户近2.4亿户;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的主流的商业数字电影银幕已达2000块,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面推广。

  (二)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亮点,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现在,不少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4%上升到2008年的5.1%,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6.5%。云南省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8%。近五年来,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

  (三)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办文化的单一局面,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近万家,演出经纪机构1305个,文化娱乐场所84356家,县级广播电视台1969座,地级以上电台257座、电视台277座,公共广播节目2436套,公共电视节目3199套,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343家,主流电影院线34条,院线内影院1545家,银幕4097块,报纸1943种,期刊9821种,图书出版社580家,音像出版社378家,电子出版单位240家,出版物发行单位12万家,印刷单位18万家。随着文化市场主体的日益增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四)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2009年,我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约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实现演出收益约7685万元。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4亿美元左右,各类电视节目出口超过1万小时,外销金额共约5898万美元。2009年1—11月,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94亿美元,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09年的3.4∶1。成功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实现版权输出2417项。以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五)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文化产业集群不断形成。

  我国是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涌进文化领域,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以电子制造业和电子专业市场为主导产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

  随着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和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许多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北京市已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8000多家。上海市有文化产业园区75家,集聚了2500多家文化企业和2万多名高层创意人才。江苏省建成或在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多家。文化部和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共建的中国动漫游戏城和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正式启动,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共同推进张江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与重庆市共同建设北部新区数字出版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社会资本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北方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国共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近7000家,民营电视节目制作企业2800余家,民营电影制片发行公司近400家,全国性民营出版物连锁经营企业8家,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11万个,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印刷企业2500多家,期刊版权合作50多家,中外图书合作年均600多种。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时间:2010-04-28  作者:张华杰/侯艳  来源:中广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