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标”是谁的福音?

  据商报2010年4月14日报道,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在去年联合批准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从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这意味着,具有强烈政府色彩的包装国标已经正式进入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视野。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有利于规范印刷包装行业发展”,是给对商品实施过度包装的相关行业浇水醒脑。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严格说来,“国标”出台,用心良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有对企业过度追求商品包装、浪费材料、污染环境的否定,也有对政府追求竞争合理、经济效益、社会和谐的肯定,还有对顾客理性消费、简单消费、实惠消费的鼓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扮演的角色跟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发生很大的转变,但其肩负的维护市场秩序、合理竞争的基本职能和适度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及规范市场健康有序的社会契约仍然存在。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社会对部分商品过度包装的争论从未停止。争论的焦点就是如何处理、认识商品的形式与内容。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原本只是表达心意,无可厚非。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送礼品变成了送包装,唯包装精美方可送得出手。

  这些年,得益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包装印刷行业正在经历一个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商品过度包装的看法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先欢迎,再怀疑,最后反对。尤其是在一些食品、化妆品行业,他们生产就是做包装,生产出来的东西,空隙大,层数多,成本高,摆放在商场,给消费者一种“椟”比“珠”贵(包装成本比产品本身的成本更高)的印象。

  现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呈现出“蚂蚁啃大象”的无序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为了保住或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许多“蚂蚁企业”常常是闻风而动,它们不是在产品质-全球品牌网-量技术创新方面同人竞争,而是投机取巧,舍本求末,专门研判别人的商品包装,美其名曰“曲线竞争”。它们做出来的产品可能不怎样,但在经过评估、了解竞争对手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包装却一点都不逊色于人,甚至还会胜过别人。这对那些没有识货眼光的消费者而言,往往是花钱买垃圾,买回的东西中看不中用不说,还白白浪费了诸多社会资源。

  然而,一件商品,不管附加了多少额外的生产成本,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卖出去了的,就得由充当了“冤大头”的消费者为这种本质上既没必要也没意义的额外部分(即过度包装)“埋单”。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千呼万唤始出来。现在,终于等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标”发挥作用的时候。虽然目前只是局限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但国标的影响力一定会慢慢波及其他有可能有必要限-全球品牌网-制过度包装的行业。这对我们广大消费者而言,总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包装印刷商和产品商而言,算得上是一个“有它不必然,无它必不然”的紧箍咒了吧。

  也可以这样理解,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推出的这一项国家标准,其中包含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三个指标做出的强制性规定、对过度包装现象较为严重的-全球品牌网-商品的标准指标所作的相应调整和为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工作提供的技术依据,无异于从源头上遏制了印刷行业的随意性,有原则地引导印刷行业和产品生产企业良性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国标”不只是消费者的福音,更是社会大众的福音。

[时间:2010-04-21  来源:品牌中国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