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新闻出版总署党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成立抗震救灾应急协调小组,对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和出版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一方面动员全系统为灾区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就组织出版抗震救灾相关出版物、加强新闻出版舆论引导和出版物市场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等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紧急编制出版物运往灾区
在新闻出版总署协调下,地震当天,首批抗震救灾知识读本等出版物已起程运往灾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出版单位已紧急加印灾区急需的抗震救灾知识读本、挂图等出版物约25万册(套),正在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4月16日晚,新闻出版总署应急协调工作小组召开会议,就新闻出版系统进一步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针对玉树95%以上人口都是藏族的特点,紧急编制两种挂图:一是藏文版地震灾害自救互救、避灾防灾知识挂图,向灾区藏族干部群众发放;二是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卫生防护以及防冻知识挂图,主要向内地赴灾区救援人员发放。
会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立即连夜组织有关出版单位,紧急编制宣传挂图。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对挂图编制工作提出要针对性强、保证质量、行动迅速、通力合作等具体要求,由出版管理司总协调,确保编、印、发工作的及时衔接。
人民军医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通力合作,连夜组织编辑人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抓紧编制,不到36小时,3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印制的《高原病防护须知》挂图和《避灾救灾须知》藏文版挂图,全部编辑印制完毕。
眼下通向灾区的运力十分紧张,为了保证能尽快将出版好的两种挂图顺利送抵灾区群众的手中,人民军医出版社4月17日下午向总后卫生部领导打了一份请求支援的报告。在总后卫生部领导的协调下,确定抗震救灾挂图可搭乘4月18日第一趟军用救灾运输飞机送往灾区。4月18日上午9时50分,1万份抗震救灾挂图已紧急运往灾区。
为使受灾地区中小学生复课时用上新课本,青海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印厂连夜赶印,第一批新印制的课本已于4月18日运抵玉树地区,并分发到20个行政村的学校。第二批课本将于4月20日运抵,实现灾区中小学“课前到书、人手一册”。
新闻出版总署在部署抗震救灾相关工作的同时,及时发动全系统捐款捐物。首批由人民出版社捐赠的一批棉帐篷、棉被等物资已由专车运往灾区。中国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和盛大等数字出版企业捐款均超过1000万元,捐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6家。截至4月19日20时,新闻出版系统捐款数额已达1.6亿余元。
青海“扫黄打非”办立即开展三项工作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扫黄打非”部门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除认真核实灾区“扫黄打非”部门损失情况、发动省内“扫黄打非”战线职工踊跃为灾区捐款外,青海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于4月19日紧急下发了《关于抗震救灾期间加强“扫黄打非”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省内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切实做好“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上下及时沟通信息,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创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
青海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副厅长张承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地震发生后5天时间里,青海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组织各成员单位为灾区捐款。来自“扫黄打非”战线的数百名职工捐款踊跃,虽然他们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但大部分员工一次捐款就达500元~1500元;二是想尽一切办法核实灾区“扫黄打非”部门损失情况。结古镇既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也是玉树县县政府所在地,那里设置有青海省最基层的“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经认真核实,“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建筑物已全部倒塌,6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地震中遇难,10人重伤,3人轻伤;三是紧急下发《通知》。
张承伟在电话中强调,《通知》是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紧急部署而下发的。要求青海省各州、地、市、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监管工作,充分认识抗震救灾期间维护文化市场良好秩序的重大意义,要确保文化市场不出问题、平稳有序,不给大局和抗震救灾工作添乱。同时要求,各地要保持对各类非法出版物的高压态势,尽最大努力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尤其要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各类非法出版物扰乱人心,干扰、破坏抗震救灾工作。同时,要严厉打击手机、网络媒体传播各种谣言、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手机网站、网吧等互联网管理,坚决阻断不良信息电脑下载和手机传播渠道。
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启动
玉树地震发生后,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在总署党组统一部署下,第一时间启动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主动引导网络媒体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及时,为稳定人心、全力配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告诉记者,在灾难面前,网络媒体积极行动、反应迅速,及时将灾区的震情、抗震救灾的进展传递给了广大群众。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类网站遵循新闻规律,客观、真实反映地震灾情,不夸大灾情、盲目追求所谓“眼球效应”,充分体现人道主义救助精神。为此,新闻出版总署加强了与重点门户网站的沟通,及时有效地将党和政府的声音、抗震救灾各项最新进展、全国人民的爱心救助等报道和传递出来。
针对一段时间内关于地震频发的谣言,科技与数字出版司采取了技术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上班监测与节假日值班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地监测,对此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危害团结、制造恐慌的不实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维护网络环境的稳定。
[时间:2010-04-21 作者:王坤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